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 文 | 宋鸿兵

本文节选自鸿学院微课堂《宋鸿兵解读央行定向降准》

在我看来,这次定向降准的两个目标有两个实现的方式。

第一部分是中农工建交五大商业银行,再加上十几家股份制银行,这些我们称之为比较大的银行,准备金率降0.5%,他们大概会释放5000亿人民币。释放出来的资金主要用于为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提供资金。

第二部分是向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还有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包括外资银行,这些盘子比较小的银行释放资金,大概能释放2000亿人民币左右。主要用在给小微企业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这两个目标能实现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要通过降低准备金率来做这个事?为什么不能直接做?

这首先要理解在至少最近十年,准备金率不断在调降,这主要是在对付外汇占款的问题。每当外汇占款急剧增加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央行会提高准备金率,来冻结由于外汇占款导致人民币超发所可能带来的金融资产泡沫的问题。

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一直到现在,准备金率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应对外汇占款的问题。外汇占款量大,我们就调高准备金率;外汇占款下降,我们就调低准备金率。

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说白了,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配合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我们这十几年主要的货币投放的方式,就是以美元为抵押创造人民币,这是我们基本的货币发行方式。在此之前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但是到目前为止,主流的货币发行方式是我们跟美元绑在一起。

现在我们大家每个人持有人民币,它最终的抵押品是什么?是美国国债。这是这套货币发行机制的最根本的原理。

这种货币发行机制其实有非常非常大的问题。任何一个大国,比如说欧盟,他的货币发行机制就不是采取这样的外汇占款发行货币的方式。欧盟的外汇占款非常非常低,在它的整个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占的比例相当之低。中国当然是外汇占款占主要部分。

为什么欧洲可以发行自己的欧元,而不依赖于所谓的美元外汇储备呢?因为欧盟有绝对的经济上的自信,我靠我欧洲自己的经济实力,我所产生的不管是主权债,还是企业债,还是民间负债,我可以用它作为坚强的资产,以这些资产作为抵押发行欧元,这是没有问题的。

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我们看历史上的强国,包括经济规模庞大的国家,都不会选择以外汇占款这种方式来发行本国货币。这就等于是跟外汇一起绑死了,那你还有什么自由度呢?你还怎么根据自己国内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呢?

所以在我看来,在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在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中间,应该彻底排除美元,我把这个过程称为“刮骨疗毒”。

就是在你的货币发行机制中,越少的与美元绑定,对你的经济自主权越有好处。

你要想经济自主发展,那就尽快在你的人民币发行机制中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就像欧盟一样,欧元就有着相当强的自主发行的特点。所以欧元的基础,它就不可能以美元作为抵押来发行欧元,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就长远而言,中国现在走向一条逐渐摆脱美元的道路,降低美元在外汇占款中的比例,这是一件好事。

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如果我们看中国十年以来的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你会发现它有明显的周期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行,这个周期我们称之为是美元热环流开始了。中国的准备金率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一直到2011年,人民币准备金率是不断的往上走的。从17.5%一直升到了21%的历史顶峰。

这段时间中国调升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应对大量涌进的美元热钱。美元大量涌入会导致人民币增值,为了回避这种情况,我们只有打开印钞机,印人民币在市场中去买美元。

你买美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就是要使你的货币不要升值太快,而使美元相对来说不要贬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为了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性。当然你要发行这么多人民币来购买美元的话,就可能造成中国国内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你要想在国内不出现资产泡沫,或者抑制这种资产泡沫,就得增加准备金率,把商业银行获得的这些大量的新增人民币冻结在中央银行的账上,不让他出去,这就是准备金所发挥的作用。

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中国市场在2015年感觉到了寒流来临,出现了汇市股市债市大幅下跌,所以从2015年2月开始,中国的准备金率就开始往下掉。从21%开始,逐年下调,到今年大概平均降到15%左右。如果我们计算没有错的话,今年还会继续下调,我觉得会降到14%左右,才能够充分填补美元回流造成的这个巨大的窟窿。

我们的外汇储备,最高峰在2014年年中,达到4万亿这样一个规模,经过2015年16年17年不断的下跌,到现在降到3.1万亿。可以说我们大致减少了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如果我们来看现在中国的整个货币发行总量,央行一季度报告显示我们的基础货币总量是32万亿,中间有3万亿美元,也就是大概有19到20万亿人民币是对应于美元,对应于我们的外汇储备。

但是还有12万亿是我们在最近几年中间不断增加的国内的资产来替换了美元资产。我们的广义货币发行量现在是174万亿,所以货币乘数就是5.4倍,基础货币放大的杠杆比例是5.4倍。

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我们的基础货币中间,减少1万亿美元外汇占款,等于摧毁了6.5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对应的广义货币35万亿,这35万亿人民币失去了抵押品,变成了一个没有根的东西。

所以降低准备金率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窟窿,为了补足这上万亿美元基础货币的大窟窿。

美元现在还处在升值周期,今年对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我们在资本外流或者偿还外债的过程中,外汇储备还会进一步下降,今年有可能会跌破3万亿美元的规模。

这些人民币拿到央行换成美元的话,基础货币就会被央行“注销”,为了不产生紧缩的压力,央行就要想办法释放出同等量的基础货币。

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这就意味着你必须进一步降低准备金率,才能够弥补下半年会出现的这样一个巨大的窟窿。关键是要根据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幅度,以及包括偿还外债的其他开支,算出我们大概会减少多少外汇储备,反过来推算我们大概需要下调多少准备金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不认同很多媒体炒作说降准是因为我们要搞量化宽松了。

首先根据美元环流理论,只要美元出现逆向环流,中国的货币乃至全球的货币,对美元出现弱势是必然现象。这是一个具有普遍含义的发展趋势,所以不是为了搞货币宽松而降低准备金率。

降低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货币抵押品的置换。以前我们人民币的抵押品是美元,现在降低准备金率,其实就是把美元不断的往外排除,以中国的国内资产去替代美元,这个过程叫“刮骨疗毒”。

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尽管我认为这个刮骨疗毒不是我们主动的,或者不是我们非常情愿要做,而是某种意义上是被迫的,是在美元冷环流开始之后不得不这么做的。

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个过程本身是有意义的,我认为就长远而言是有好处的。

短期而言会带来比较大的问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当你的货币发行改变了对美元的依赖,你的货币自主权和经济自主权未来将会提高。

一个经济强国,如果不能主导自己的货币发行,你的利率要盯着美联储,各种政策要盯着美联储走,这个我觉得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无论从理论,从实践,从历史,从现实,都不应该这么做。

所以我觉得现在美元环流出现了,我们的美元储备减少了,这是件坏事,同时也是件好事。短期是坏事,长期是好事。

定向降准为人民币“刮骨疗毒”,摆脱美元依赖重建经济自主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