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眼看春城:登昆明西山记

我八十年代初,来到昆明工作,三十多年来,不知多少次登临昆明西山,游览西山名胜古迹,每次都会被西山秀美的风景、迷人的滇池、华亭寺、太华寺、西山龙门动听的传说而陶醉。


这次登临西山,是与来自全国的“徐学”专家、学者,参加5.19中国旅游日启动仪式暨2018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寻线与论坛会后,5月20日,参加西山区组织的重走霞客路登临西山。

清晨,初夏的阳光,照耀西山茂密的森林,霞光映照雄伟的华亭寺,西山区政协主席章振介绍,西山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考察云南,写下25万字《滇游日记》的开篇之地。今天我们重走霞客路,是来感受先贤描述的西山之美。

徐霞客52岁来到云南,为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五月初八入滇,崇祯十三年(1641年)正月离开云南,他一年零九个月,四进四出西山,写下不朽《游太华记》,“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西岸平畴夹水”。《滇中花木记》“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为最”。徐霞客沿着古道,从滇池边到太华寺,经华亭寺,登上西山龙

门。徐霞客对古道作了这样的描述“由寺西侧门出,循寺南西上,南逾支陇入腋,共二里,东南升岭,岭界华亭、太华寺中而东突者”。

我们迈入华亭寺,云南省政协常委、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昆明市佛教协会会长心明大师笑迎大家,他介绍华亭寺来历,始建于元朝,是昆明现年代最久远的佛教圣地,玄峰和尚在此修行,圣治三年(1323年)募化修建大光明殿,并请回《大藏经》一部,在圆觉寺建多宝殿贮藏,历经沧桑的华亭寺,层楼飞阁,巍峨磅礴;心明大师介绍198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汉地佛寺。他说,徐霞客与华亭寺、太华寺有缘,四进四出西山,他是登西山的先行者,写下了《游太华山记》传世之作,影响深远,僧人很怀念这位先人。

心明大师一路介绍,一面将我们送去徐霞客走过的太华寺古道,二公里古道,在密林中前行,太华寺居西山群峰之中,始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为梁王甘麻刺创建。云南禅宗的“开山第一祖”玄鉴常在此讲经说法。后改称太华寺,山门外,银杏树挺拔粗大,穿入云霄,相传为建文帝手植。

走出太华寺,北面碧峣山山腰,修建“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聂耳祖籍云南玉溪市,出生在昆明,他与田汉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为了纪念他,汉白玉的雕塑耸立在音符的台阶中,国歌在山中轻轻地回荡;雄壮的国歌声,铿锵有力,召唤人们前进、前进、向着中国人的梦想,永远前进。

仰望掩映在参天大树之中的聂耳雕像,走进东面一座现代建筑艾维美术馆。美术馆是温州民营企业家吴仁荣、吴存良父子投资近亿元建设的一座艺术殿堂,给远古的西山增添了一个新的文化景观。我们参观美术馆之后,沿着太华寺古道继续向前,登临西山龙门,俯看滇池,这是当年徐霞客考察滇池流域重要一站。我们一行重走霞客路的霞客人,步入三清阁,南侧“别有洞天”石门跃入眼帘,南至龙门达天阁,是在千仞峭壁上的石窟工程,在东临滇池面的大断层面上,修筑了一条石刻通道,石道都是用人力从悬崖峭壁上一锤一钻打出来的。石道途中有遂道,呈螺旋宛转,高约能容人行走,石洞如窗,下临万丈深渊,惊心动魄,山顶有座魁星阁,途中经达天阁,石坊上题有“龙门”,人们古称为西山龙门。站立其中,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龙门以奇、绝、险、幽为箸称为“龙门胜景”,是一座精美的道教石窟,雄居西山众多名胜之首,故称“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传说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历时72年,由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三人分三个阶段组织数以百计

的石匠开凿,站在龙门月台眺望,滇池烟波浩渺,高原之城的新昆明,如同一座海滨之城,湖面鸥飞燕舞,远处高楼鳞次栉比,青山如黛,白云悠悠,好似一幅滇池无弦万古琴、西山无墨千秋画的绝美风景。

西山在古代就有“滇中第一佳境”之美誉。民间传说,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位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苦不止,泪水汇成了滇池,她也仰面化作了西山。四十多公里绵延起伏的西山,如同一位美丽的少女仰卧在滇池之畔,长发青丝垂海,丰乳圆满,世人称之为滇池睡美人。这些美丽的传说,感人肺腑,峰峦间森林中,寺庙名胜多,明代奇才大旅行家徐霞客、文学家杨升庵先后登临西山,数百年之后,我们沿着先贤们走过的古道,仰望祥云,俯瞰滇池,远眺湖滨的昆明,感受到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大美,万千感慨:一座新型的湖滨之城:西山如画名胜多,滇池湖畔睡美人,昆明市民好幸福,天天享受春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