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一首國風,六個動詞,盡顯漢字的博大精深

《詩經》:一首國風,六個動詞,盡顯漢字的博大精深

《詩經》,一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猶如巍巍高山上的一股洪流,流向了華夏大地,用它的高超的藝術形式、豐富的內容,精煉的言語哺育著一代又一代詩人。至今讀來,依然朗朗上口,回味無窮。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詩經》的《周南.芣苢》可窺見一斑:

采采芣苢,薄言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采采芣苢,薄言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采采芣苢,薄言之。采采芣苢,薄言之。

《詩經》:一首國風,六個動詞,盡顯漢字的博大精深

文中,采采、薄言均屬於虛詞,助詞,為了句式和歌唱而用。只用了“採、有、掇、捋、袺、襭”六個詞,就傳神的表達了採芣苢的整個過程。漢字之精煉,意象之豐富盡顯於此。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一雲:“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若斷若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這句話大意就是,讀此詩時,你只需平心靜氣,靜靜體會,彷彿聽到田家婦女三三兩兩在春和日麗的田野上,互相歌唱對答,餘音嫋嫋,忽近忽遠,忽斷忽續,不知道是什麼情感能如此的令人心曠神怡。則此詩不用去仔細理出頭緒就可以感受其中的神妙之處了。

《詩經》:一首國風,六個動詞,盡顯漢字的博大精深

當然,這只是國風裡面的一首詩,還有很多很經典的詩篇。《詩經》共含了300多首詩歌,內容及其豐富,每一首都值得我們認真去誦讀,去體會。讀了、讀過、讀會,你會發現其妙無窮,意猶未盡。有事沒事,多讀讀那些優秀的作品,不要讓那些優秀的文化遺產在我們這裡變成遺憾。

詞句註釋:

⑴采采:採而又採。芣(fú)苢(yǐ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說即車前子,其葉和種子都可以入藥,有明顯的利尿作用,並且其穗狀花序結籽特別多,可能與當時的多子信仰有關。

⑵薄言:發語詞,無義。這裡主要起補充音節的作用。

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長了手去採。

⑸捋(luō):順著莖滑動成把地採取。

⑹袺(jié):一手提著衣襟兜著。

⑺襭(xié):把衣襟紮在衣帶上,再把東西往衣裡面塞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