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裕重工被判億元收購濟南冶科所剩餘股權,盈利已大幅下滑

通裕重工被判亿元收购济南冶科所剩余股权,盈利已大幅下滑

作者丨羅蘭 來源丨新財金觀察

10日,通裕重工發佈公告,其近日與濟南冶科所崔建明等41名自然人股東在濟南中院的主持下達成和解協議,將分三期支付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下稱“中國貿仲”)裁定公司承擔的股權轉讓價款及相關費用。

事實上,今年3月,公司便已收到中國貿仲送達的《裁決書》,要求通裕重工繼續履行《股權轉讓協議》及《補充協議》,收購申請人濟南冶科所部分自然人股東合計持有的濟南冶科所31.397%的股權,支付股權收購價款共計1.06億元,以及律師費等相關費用。

多番拉鋸後,通裕重工還是不得不斥資逾億元執行協議,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2013年7月,通裕重工與濟南冶科所原控股股東欒玉金及其代表的其他股權出售方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就欒玉金及其代表的其他股權出售方向公司轉讓其持有的濟南冶科所68.50%股權事宜做出了約定。

同時,為激勵濟南冶科所原管理層股東的積極性,並判斷濟南冶科所未來經營情況較好,通裕重工還與濟南冶科所44名自然人股東簽署了意向性《補充協議》,約定根據濟南冶科所2015年經審計後的經營業績,可以適時採取定向增發或其他可行方式完成對上述自然人股東持有的濟南冶科所剩餘股權的收購,收購價格較公司收購濟南冶科所68.50%股權的價格上下浮動不超過20%。

然而,濟南冶科所近幾年的經營業績卻未達到預期,通裕重工遂希望“待濟南冶科所經營效益好轉之後適時收購濟南冶科所自然人股東持有的剩餘股權”。

對此,濟南冶科所自然人股東“坐不住”了,向中國貿仲提出仲裁申請,要求通裕重工按照每一元出資額作價9.4元的價格收購其持有的濟南冶科所31.40%的股權。去年4月1日,中國貿仲向通裕重工發出了《DS20170301號股權轉讓協議爭議案仲裁通知》。

更戲劇化的是,身為通裕重工監事、股東的李靜,也展開“反擊”。其於去年7月以“公司簽訂的《補充協議》損害了其作為公司股東的利益”為由,向禹城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公司與第三人崔建明等44人簽訂的《補充協議》。但最終,法院認定《補充協議》依法成立,但尚未生效,遂駁回原告李靜的訴訟請求。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濟南冶科所的盈利能力與2013年收購之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2012年,濟南冶科所淨利潤合併報表數為4052.42萬元。而2015年、2016年,其分別實現淨利潤1117.43萬元、1183.55萬元,2017年淨利潤更是僅有317.47萬元。2017年年報中,公司確認與濟南冶科所相關的商譽發生了減值,金額為343.18萬元。

此時,根據《補充協議》中收購剩餘股權的價格,較公司收購濟南冶科所68.50%股權的價格上下浮動不超過20%的約定,通裕重工此番斥資逾億元增持濟南冶科所,令市場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