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成都這座城市,滿滿都是詩意與情懷,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它的標籤,驚人的發展速度是它的名片。現代,卻又守舊;創新,但也傳承,包容性和多樣性就是它最大的亮點。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作為古蜀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中國十大古都之一,成都從來都不缺乏非遺傳承,在諸多古鎮和像寬窄巷子這樣的文化街區,在現代繁華的高樓大廈中和飛速發展的現代工藝裡,卻也極好地保存了古老匠心。

漫步於寬窄巷子和成都周邊古鎮,觀察街頭的手作匠人,不經意就能感知到天府文化呈現出的恆久魅力。

蜀繡

■ 發現地/寬巷子46號蜀江錦院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蜀繡又名“川繡”,主要指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帶的刺繡。

蜀繡最早見於西漢的記載,當時的工藝已相當成熟,同時傳承了圖案配色鮮豔、常用紅綠顏色的特點。清代確立了“蜀繡、蘇繡、湘繡、粵繡”為中國四大名繡。2006年5月20日,蜀繡經國務院批准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在寬巷子46號蜀江錦院裡,陳列出的蜀繡製品都採用最傳統的工藝製成,精緻而優雅。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繡娘現場刺繡,感受蜀繡這門手藝的魅力。當然,你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產品帶回家,和家人一起感受它的魅力。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羌繡

發現地/寬巷子24號一針一線(錦華館內)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羌繡是羌族服飾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花紋圖案裝飾性極強,無論是在羌族群眾的腰帶、衣裙、圍腰、鞋上,或是在婦女的頭帕、衣襟、袖口甚至鞋墊上都隨處可見。

羌繡有著本民族獨特的審美價值、紋飾圖案及色彩規範,蘊含著深厚的羌族歷史文化內涵。這也讓羌繡不僅僅是單純的針線組合,更多了一份獨特的民族“味道”,一份遊牧民族大氣豪爽之味。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羌族“云云鞋”

說到傳承,必看寬巷子24號的一針一線錦華館。這是一個800 ㎡ 的文創院子,整個空間都圍繞北川地震災民、當地婦女再就業扶持項目——羌繡文創項目展開。店裡所有的羌繡產品都出自阿壩繡娘們手中的一針一線,一位來自北川的繡娘,2008年來成都之後就沒再離開。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打銀

發現地/寬窄巷子“少城記憶”、追銀族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在寬巷子巷口,在少城記憶後院,年輕的打銀匠用鋼模、松香砧和鋼鏨子按照熔銀、鍛打、退火、雕花等傳統打銀工序打造銀飾。

銀器製作藝人,不僅需要有能夠堅持長時間打磨、雕刻的臂力,還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瓷胎竹編

發現地/平樂古鎮竹編一條街、寬巷子24號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瓷胎竹編,是成都地區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品,也是四川特產的一種,起源於清代中葉,當時主要用做貢品。由於世道艱辛,技藝幾經絕傳,上世紀五十年代經重新發掘、恢復生產。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瓷胎竹編產品技藝獨特,以精細見長,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的技藝特色。在上文提到的寬窄巷子一針一線店內,除了羌繡,還陳列著瓷胎竹編,它們都來自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嘉峰的劉氏竹編店。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平樂古鎮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瓷胎竹編的故鄉,瓷胎竹編是平樂的匠心傳承,在平樂古鎮,有時會遇到老匠人當街製作瓷胎竹編,當伴手禮是不錯的選擇。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轉糖人

發現地/窄巷子、安仁古鎮、五鳳溪古鎮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轉糖人,傳說起源於唐朝四川詩人陳子昂,他很喜歡將黃糖溶化後,在清潔光滑的桌面上倒鑄成各種小動物及花卉圖案,待凝固後拿在手上,一面賞玩一面食用,自覺雅趣脫俗。

傳說不可考,但轉糖人真的很是雅趣:以勺作筆,以糖當墨,凝神靜氣,運腕走勺。忽快忽慢,飛絲走線;忽高忽低,粗細有致;一放一收,圓轉流暢;一頓一抖,悄然成趣。轉糖的手藝人就像個魔術師,一勺糖稀,一下子就變成了小孩子們最愛的手上玩意兒。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糖畫藝人張道成在人民公園、南郊公園、一號橋……都擺過攤。最近這些年,他的糖畫攤子搬到了寬窄巷子。遊客們圍在張道成的攤子邊,讚歎著這些甜蜜的畫作——他們離開時,手上總是拿著大大小小的糖畫,品嚐著成都的滋味。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 糖畫藝人張道成的作品——3D自行車

在安仁古鎮的民俗風情街上,能看到不少轉糖人手工藝者,他們靈巧地把融化的糖漿做成各種各樣的動物、花卉圖案,經常能吸引一大批遊客前來圍觀。

在五鳳溪古鎮,北鳳街的廑盧門口也立著一個一個糖畫攤子,一個小爐、一柄鐵勺、一塊大理石板、兩個轉盤、幾把起子,糖畫藝人就這樣用糖漿作畫,畫出了一幅幅指尖上的甜蜜乾坤。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非遺傳承是天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蜀繡、瓷胎竹編、轉糖人……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像“活著”的歷史一樣,在傳統藝人寬寬窄窄的指間,秉承智慧精微的信念,傳承著千年古蜀文化的精髓。

天府文化匠心獨運,尋訪最成都的非遺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