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生态环境部部长谈宣传(重点工作篇之三&四)

划重点|生态环境部部长谈宣传(重点工作篇之三&四)

划重点|生态环境部部长谈宣传(重点工作篇之三&四)
划重点|生态环境部部长谈宣传(重点工作篇之三&四)

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故事能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增进人民群众支持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情感纽带,是传播生态文化和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形式,是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载体。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在干好生态环境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创新表达方式,不断丰富生态文化作品,学会把铁的事实、好的道理通过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表达出来、传播开来。

一是从大局着眼。

讲清楚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

讲清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讲清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讲清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和举措为世界提供了破解环境与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贡献。

要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事业的艰苦创业故事、开拓创新故事、非凡成就故事,讲好故事中所蕴含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优秀的中国品格、中国文化、中国情怀。

二是从细节入手。

注重从微观层面讲生态环保故事,从细节入手、从具体场景和事例入手,做到

真实自然有情怀,把故事讲得精彩纷呈、讲得娓娓动听、讲得直抵人心。

三是用典型引路。

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案例,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往往胜过一大堆刻板的说教。

要把“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中的典型发掘好、宣传好,讲好我们这代人的生态环境故事,让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道德得到传递、使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得到传承。

四是有新颖表达。

把“陈情”“叙事”“说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故事感染力。

要创新语言运用,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还有点“潮”。

要表达出生态环境工作者和参与者的情怀,引发受众的共鸣,

把“自己讲”发展为“大家讲”。

要研究国际话语体系和传播体系,让中国生态环境故事赢得全世界的倾听与传颂。

要提高作为表达载体的环境宣传品的质量,打造导向正确、创意新颖、深受欢迎的优秀生态文化精品。

充分宣传发动全社会行动

壮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统一战线

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是开展社会动员、发动全社会行动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共同的生态环境价值观,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构建最广泛的命运共同体。

把保护生态环境的人搞得多多的,把破坏生态环境的人搞得少少的,构建起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广泛统一战线。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管理和服务对象的宣传动员。

我们的工作对象在哪里,我们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谁,我们的声音就要传递给谁。管理和服务对象,从履职角度来说,是最重要的传播受众。

要把宣传教育融入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全过程。

要把工作对象尽可能多地转变为工作力量,把“听我说”转变为“自己说”“帮我说”,用一部分群众去影响另一部分群众。

二是进一步争取相关部门和组织的支持指导。

形成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强大合力,把珍惜生态、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等内容纳入国民素质教育和干部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

三是进一步加强同新闻媒体、互联网企业等合作。

有效发挥新闻媒体“同盟军”作用,共同引导社会舆论。

重视和运用互联网企业的传播优势和用户资源,提升舆论传播和引导的广泛性、针对性和精准化。

四是进一步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组织好“六五环境日”等活动,唱响“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主题”,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完善环境日活动“主场”,彰显生态环境宣传、生态文化和公众参与的“主体”内容。

抓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

争取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进“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

进一步依法加强对生态环保社会组织和生态环保志愿者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把他们的积极作用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让广大群众坚定同一个信念:一个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的政党、一个把美丽中国写入宪法的国家,一定会不辱使命、兑现承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让广大群众坚信同一个道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是社会的主流、常态,而污染环境、黑色增长是社会的逆流、病态;

让广大群众践行同一个共识: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越来越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唯有共治、才能共享,人人都应该做珍惜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者。

(摘自李干杰部长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