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風物:貴州人不只愛吃粉,還對兩種面情有獨鍾

貴州人愛粉,但唯有兩個面也是愛:貴陽腸旺面和遵義豆花面。一大早起來吃碗遵義豆花面,韌勁十足的麵條,鮮嫩爽口的豆花,重點是蘸料,用當地辣椒油加肉丁,撒上一把薄荷,一口下去香辣中帶著清香,很是美味。真正的美食一定在街頭巷尾之中,在舌尖上尋味貴州。

貴州風物:貴州人不只愛吃粉,還對兩種面情有獨鍾

首先是貴陽腸旺面。傳說一百多年前的晚清,貴陽北門橋一帶肉案林立。橋頭有傅姓、顏姓兩家麵館,他們用肉案上的豬肥腸、豬血旺和槽頭肉做成腸旺面,以招徠前來買肉買菜的顧客。兩家麵館互相競爭,使腸旺面的質量不斷提高,最後在貴陽賣出了名氣。這就是腸旺面的來由。現在,腸旺面已經是貴州極負盛名的一種風味小吃了。

貴州風物:貴州人不只愛吃粉,還對兩種面情有獨鍾

它的主要原料是豬大腸、新鮮的豬血旺、豬糟頭肉製作調味料加上擀制的雞蛋麵條。貴州所說的豬血旺其實就是人們所說的凝固了的生豬血。槽頭肉的特點是肥瘦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顏色蒼白,跟五花肉很相似。

貴州風物:貴州人不只愛吃粉,還對兩種面情有獨鍾

腸旺面那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味和口感,使人們品嚐後難以用語言來表達。腸旺面之所以能獨具一格,不僅因為它有滋味悠長的肥腸和血旺,還因為它還有重要的拌料,那是“三臊”:用肥腸製成腸臊,用生豬血製成旺臊,用槽頭肉製成脆臊,然後用腸油、辣椒油製成紅油,由此而形成了腸旺面的基本特色。

貴州風物:貴州人不只愛吃粉,還對兩種面情有獨鍾

遵義豆花面柔軟滑爽,辣香味濃,風味特殊,是遵義人的一種獨創。麵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豆花,麵條浸在豆漿之中。豆花是用前一次點豆腐的窖水存放幾天後成為酸湯。用這種酸湯點豆腐,使豆腐沒有石膏或滷水的苦澀味,比一般豆腐細嫩,比豆腐腦緊扎。

貴州風物:貴州人不只愛吃粉,還對兩種面情有獨鍾

豆花面配料,吃法特殊。麵條是上等面加適量土鹼,用手工反覆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寬麵條,下鍋後煮熟不軟不硬,以豆漿為湯。上蓋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講究,有素、葷兩種,素椒配有五種保密的佐料,葷椒還配有瘦肉丁、雞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鉤等,其味鮮美,將豆花與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貴州風物:貴州人不只愛吃粉,還對兩種面情有獨鍾

豆花面味道的好壞,關鍵在肉梢。清朝末年,豆花面是一種素食,後來經過改進,加上了肉梢。肉梢是用豬腿筋肉和雞肉切成肉丁,然後用魷魚和榨菜丁,拌上適量甜醬、胡豆醬等,再用豬肉和菜油各半的混合油炒熟,加上幾顆香酥的花生米,放入小碗內,再佐以辣椒、醬油、味精、蔥、姜、魚、香菜等的香料。吃時,將大碗的麵條內蘸食肉梢就可以領略到無窮的風味。

貴州風物:貴州人不只愛吃粉,還對兩種面情有獨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