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春秋那些事——第一位弑君纂位成功的公子州吁

今天来聊聊 春秋时卫国的公子州吁(xū)。州吁,姬姓,卫氏,卫庄公姬武之宠爱的嬖人所生之子,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溺爱(溺爱的典型反面案例),骄横好武,史载:卫国上卿石碏(què)曾经向卫庄公劝谏:“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zhěn)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通“事”)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但卫庄公根本没把这谏言当回事,仍旧十分宠溺州吁,对太子完极为冷落,如果不是春秋初期嫡庶界限分明,卫庄公很可能早就改立州吁为继承人,因此兄弟矛盾益发尖锐。这也后来春秋第一起弑君事件埋下伏笔。

聊聊春秋那些事——第一位弑君纂位成功的公子州吁

笔者案:石碏对卫庄公的谏言中提到的“六顺”“六逆”之标准,可以说是《左传》用以判定人物褒贬的重要标准,同时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何尝不是一种处世为人的重要标准。

卫庄公去世后,州吁同父异母兄长姬完即位,是为卫桓公。卫桓公心中积蓄多年的不满爆发出来,第二年就找了个借口将州吁赶出卫国,并将他的党羽有的翦除,有的驱逐出卫国,至此卫桓公才掌握权柄。

州吁在外流亡期间,结识了与他同病相怜的郑国的共叔段,并和他成为好友,或许在听闻共叔段的遭遇后,州吁在同情他的同时,也暗暗警醒,绝不容许共叔段的遭遇在自己身上重演,为此州吁躲在国外无声无息的隐忍了十四年,这十四年他夹紧尾巴,无声无息,面上一看已泯然于众人,甚至很有可能向卫桓公忏悔自己的过错,这使得卫桓公对州吁失去了警惕。(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对卫桓公评论道:"郑庄克段天伦薄,犹胜桓侯(卫桓公)束手亡")

卫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二月,卫桓公前往洛阳觐见新即位的周天子,州吁乘机联合石厚(上卿石碏之子)等随同逃亡在外的卫国人,袭击并杀害卫桓公 ,州吁于是自立为君。

聊聊春秋那些事——第一位弑君纂位成功的公子州吁

州吁刺杀卫桓公

州吁即位后很快就恢复本性,肆意妄为,排除异己,擅动刀兵,又因杀害卫桓公的缘故,所以卫国人从贵族到平民都不拥护他。不久,州吁就被国中以石碏为首的重臣设计诛杀于陈国的濮地。 十二月,卫国人将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从邢国迎回卫国拥立继位 ,是为卫宣公。

笔者案:州吁隐忍十四年而手刃国君,可见其心性既缜密又残忍,但在即位后,从无治国经验的他,急于兴刀兵以立威,不想确弄巧成拙,兵败于外,徒耗兵粮,激起了新旧贵族重臣的不满,导致最后身败名裂,这或许就是一盘无解的棋,但也后面层出不穷的春秋战国弑君大戏提供了充足的经验教训。

索引:

1.《春秋左传人物谱》方朝晖等编著

2.《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编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