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概述

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概述

一、概述

(一)基本建设程序简述

1.基本概念

建设程序是指建设项目从设想、选择、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人使用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先后次序的法则。是项目科学决策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建设程序不可违反,必须共同遵守。

2.基本特点

建设程序是由基本建设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建设周期很长,物质消耗很大。一个项目的建设周期短则2、3年,长则10年,建设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在建成投产之前只投入不产出,这就要在投资建设之前,必须充分进行建设前期工作,经过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和技术经济论证,搞好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之后,再慎重决策。

(2)涉及面很广,协作配合、同步建设、综合平衡等问题很复杂,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统一建设进度,取得各方面的配合和协作,做到综合平衡。

(3)建设地点是固定的、不可移动的。因此,建设之前必须准确掌握基地的地质。水文。气象、社会条件等资料,并需要选择几个方案进行论证和比较。

(4)建设过程不能间断,要有连续性。由于建筑项目一般都比较复杂,涉及到土建。工艺。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运输等等。要求整个建设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各步骤一环紧扣一环,循序前进,有条不紊,否则就会出现矛盾,造成浪费。

(5)建设项目都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一般只能单独设计,单独建设,即使是相同规模的同类项目,由于地区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同,也会有很大差别。

3.主要内容

(1)提出项目建议书;

(2)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3)建设项目进行评估Z

(4)编制设计文件;

(5)施工前准备工作;

(6)组织施工;

(7)交付使用。

4.基本步骤

(1)项目建议书阶段;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3)设计文件阶段;

(4)建设准备阶段;

(5)建设实施阶段;

(6)竣工验收阶段。

(二)项目建议书

1.场地概述

(1)说明场地所在的市、县、乡名称,描述周围环境,与当地能源、水电、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的相互关系。

(2)概述场地地形起伏、丘、川、塘等状况问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人

(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大树、文物古迹等)、拆除、搬迁情况。

(4)与总平面有关的因素,如地震、湿陷性黄土、地裂缝、岩溶、滑坡及其他地质灾害,植被覆盖、汇水面积、小气候影响、洪水位等的择要概述。

(5)若 工程位于城市近郊时,应叙述耕地情况及农田改造措施。

2.环境保护

(1)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2)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

(3)当地环保部门的意见和要求;

(4)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项目建议书编制

(1)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

1.可行性研究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市场预测和确定的依据;

(3)技术工艺、主要设备、建设标准;

(4)资源、原材料、燃料供应、动力、运输、供水、通讯等协作配合条件Z

(5)建设地点、厂区布置方案、占地面积;

(6)项目设计方案,协作配套工程;

(7)环保、防震等要求;

(8)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9)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

(1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环境保护

(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2)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3)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

(4)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5)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

(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或环境影响分析;

(8)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1)根据经济预测、市场预测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

(2)资源、原材料、燃料。动力、供水、通讯、运输条件;

(3)项目建设条件和项目选择方案;

(4)技术工艺、主要设备选型和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

(5)主要单项工程、公用辅助设施、配套工程;

(6)城市规划、防震、防洪等要求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案;

(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管理制度;

(8)建设进度和工期;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概述

二、建筑策划

(一)提出项目构成及总体构想

1.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规划部门的要求进行总体布局。

包括总平面布置图、竖向布置图、管道综合图、风玫瑰图、测量地形图、地形图识别。

2.项目功能分区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分配,要详细研究场地标高和城市道路的关系,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并进行场地竖向设计。

3.根据相关设计与管理的法规进行停车场地设计。

4.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绿化用地。

5.研究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及结构选型。

6.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供电照明、弱电等6个工种根据建筑提出的方

案设计图提出本工种的择优方案,并进行管线综合设计。

7.6个工种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598-9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训(GBJ15—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等规范会审进行管道综合。

依据6个工种会审意见绘制正式方案图,一般提交2、3个方案(可通过方案招标形

式征集设计方案人

二)工程投资估算

1.各工种按方案阶段设计要求提供资料给概预算工种。

2.概预算工种综合各种资料及国家有关收费标准编制项目投资估算。

3.投资估算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有较大差距时需同各工种、建设方共同协商,调整投资估算。

4.调整后的投资估算与计划投资额差距还很大时,需投资部门补充批文才能报出。

(三)报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召开方案评审会

1.设计单位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文件。

2.建设方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召开方案评审会。

3.建委、规划、安委、交警、人防、环保、劳动、卫生防预、供电、供水、通讯等职能部门及建筑界专家参加方案评审会。

4.设计方依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方案才能进人初步设计阶段。

5.设计任务书。是项目确定建设方案的决策性文件,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目的和依据,设计指导思想;

(2)建设项目功能要求;

(3)确定建设规模、产品大纲、工艺原则、服务设施大纲;

(4)资源、材料、燃料、动力、运输、水文、地质等配合条件;

(5)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三废治理的要求;

(6)建设地点、占用土地面积、场地布置原则、范围2

(7)防空、防震要求;

(8)设计及建设工期要求;

(9)投资控制额;

(10)劳动定员控制数;

(11)图纸及文件要求。

6.编制设计文件。各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内容不尽相同,就工业企业来说,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设计依据和设计的指导思想;

(2)建筑规模、产品方案、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用量及来源;

(3)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及配置;

(4)主要建筑物、公用辅助设施和生活区的建设;

(5)占地面积、土地使用情况;

(6)总体运输;

(7)外部协作配合条件;

(8)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抗震措施;

(9)生产组织、劳动定员和技术经济指标;

(l0)总概算。

7.建设准备工作。根据设计文件要求为建设实施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一般应进。以下方面的工作:

(1)征地、拆迁、平整场地;

(2)选定施工单位,签定合同;

(3)完成“七通一平”;

(4)组织主要设备及材料订货;

(5)熟悉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准备;

(6)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建设程序及设计阶段概述

三、我国的设计程序

(一)基本要求

设计工牌序包括: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

1.编制设计文件

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政策、标准、规范和程序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文件,是现场施工的主要依据。

(1)一般按两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技术复杂的项目按三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

(3)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简单的项目可在简化初步设计后即进行施工图设计;

(4)对大型开发区、联合企业或特大型项目,可在初步设计前做规划设计。

2.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

一般参与以下各项工作:

(1)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2)设计变更和设计洽商;

(3)设计技术咨询;

(4)参加隐蔽工程和阶段性验收;

(5)工程竣工验收。

3.工程总结

参与工程竣工后的总结工作。

(二)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深度

1.设计文件编制必须遵守的要求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和法令;

(2)符合国家现行建筑工程建设标准;

(3)符合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制图标准;

(4)遵守设计工作程序;

(5)设收件内容完整,深度符合要求,文字、图纸准确、清晰,保证设计质量。

2.初步设计

(1)设计要求

1)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表、工程概算组成;

2)各专业对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

3)论证技术选用可靠、经济合理,符合审定的设计方案。

(2)设计深度

1)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2)确定土地征用范围;

3)能进行主要设备、材料定货;

4)提供项目投资控制的依据;

5)能进行施工图设计的编制;

6)能进行全场性的施工准备工作。

3.施工图设计

(1)设计要求

1)进一步完善、落实初步设计的要求;

2)由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纸、施工图预算组成;

3)图纸绘制正确、完整,避免错、漏;

4)尽可能采用标准设计;

5)满足施工要求的建筑、结构、安装图纸及文件。

(2)设计深度

1)能安排材料、设备的订货,非标准设备的制作;

2)能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

3)能进行土建施工和安装;

4)能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