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IPO新政何以立竿見影

繼小米赴港上市之後,同程藝龍、美團、找鋼網、寶寶樹、齊家網等一批內地新經濟類公司也相繼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一時之間,港交所忙得不亦樂乎。據統計,目前有超過150家企業已遞交上市申請材料,排隊下半年登陸港股市場。其中,有29家已經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有望於近期陸續掛牌。

新經濟類公司結伴奔向港交所,這顯然是香港股市IPO新政立竿見影的結果。為迎接新經濟類公司的上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港交所就積極向社會吹風,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並在今年2月23日發佈正式的諮詢文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諮詢。隨後,港交所出臺了正式的IPO新規,並從今年4月30日開始正式執行。而小米就是港交所新規出臺後,第一家按新規遞交IPO申請的新經濟類公司。

港交所IPO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這與A股市場形成鮮明的對比。實際上,在迎接新經濟公司、迎接獨角獸上市的節奏上,A股市場幾乎是與香港股市保持同步的。進入今年以來,A股市場也是頻頻向新經濟類公司伸出橄欖枝,而且今年3月30日,證監會制訂的《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也取得國務院的同意並轉發。6月6日證監會連夜發佈了《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文件,並同時放寬了試點企業IPO上市標準,允許未盈利的企業IPO上市,以此迎接獨角獸企業的A股上市與迴歸A股市場。

香港股市IPO新政何以立竿見影

但A股的新規顯然沒有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與港交所的熱火朝天相比,新經濟類公司對A股新規的反應有些冷靜。應該說,A股市場的管理層迎接新經濟類公司上市的決心一點也不比港交所方面差。但為什麼香港方面就能夠立竿見影、而A股市場的表現卻有些差強人意呢?究其原因在於,港交所的新規解決了新經濟類公司所面臨的最根本性的問題,即同股不同權問題。

同股不同權問題顯然是新經濟類公司的牛鼻子,它甚至事關新經濟類公司的生死存亡。畢竟新經濟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都面臨著資金需求問題,為此需要進行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如此一來,創始人或創始團隊所掌握的股權被大量稀釋。如果同股同權,那麼企業就面臨著易主的問題,這顯然是創始人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而且這對公司的發展也不利。所以,一些新經濟公司通常都會採取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構架。象小米、美團、找鋼網等這些先行赴港IPO的公司,都是同股不同權公司。因此,港交所的IPO新政,明顯是抓住了新經濟公司的牛鼻子。

與此相比,A股的新規顯然還存在很大的缺陷。雖然A股也接納同股不同權公司,但僅限於註冊地在境外的公司,或在境外上市的公司,並且主要是以CDR為主。而註冊地在內地的公司是不能以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A股上市的。因為這涉及到《公司法》與《證券法》的修改問題。但這兩部法律的修改,拖了一年又一年,何時能完成修改目前還不得而知。這就直接將眾多同股不同權的內地新經濟公司擋在了IPO的大門之外。

實際上,法律得不到及時修改的問題早已成為妨礙A股市場發展的一大重要障礙,這個問題也同樣體現在A股市場對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的接納問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