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餘額寶里的錢都被投到哪裡去了?

你餘額寶裡的錢都被投到哪裡去了?

截至一季度末,餘額寶距離最近一次的"限購"已經過去兩個月,卻仍沒有放開的跡象,這讓許多人感覺到這個一度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似乎進入了僵化。但如果翻閱在不久前發佈的餘額寶2017年度報告,或者再依次查看該基金2017年的各季度報告,不難發現在頻頻限購的背後,餘額寶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許多人都知道,餘額寶遭到"瘦身"的原因與防範貨幣基金自身的流動性風險密切相關,及時控制基金規模,防範流動性風險,是貨幣基金本身內在運行的需求,而餘額寶作為當前規模最大且發展較快的貨幣基金,自然首當其衝。

但在防止流動性風險的背後,餘額寶的"限購"實際上還有著中國金融領域不斷推進"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這一深層次的背景。

事實上,餘額寶早在成立不久,就遭到"金融系統內自循環""抬高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等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質疑。當下,餘額寶又是否做出了相應的改變?

翻看餘額寶2017年度報告,在期末基金資產組合情況中,可以看到"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合計"佔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56.65%,再看2016年度報告,該項佔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70.27%,可見餘額寶投向存款佔比銳減。過去不少人士認為按照餘額寶的運作模式,作為貨幣基金主要投資標的是銀行存款,分走了銀行的一部分利潤,而銀行為了要保證以前的利潤,就會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等於說餘額寶在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過程中"橫插了一槓子"。且不說這種邏輯是否成立,但如今餘額寶的確開始縮減在銀行存款方面的業務。

那麼,從銀行存款這部分轉移的資金又投向了哪裡?再繼續翻看餘額寶去年各個季度的報告,可以發現投向政策性金融債規模不斷增加。2017年4季度增幅尤為明顯,金額由3季度的650億元增加至1150億元,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更是由4.17%提升至7.3%。而且,餘額寶2017年4季度前十大債券持倉均為政策性金融債。

什麼是政策性金融債?該類投資品種又稱為政策性銀行債,是我國政策性銀行為籌集信貸資金,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人民銀行用計劃派購的方式,向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該類債券有力的支持了國家大中型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的發展,為調整產業和區域經濟結構,支持西部經濟大開發,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來看,據公開數據顯示,餘額寶投向的政策性金融債募集資金主要用途為:投向棚戶區改造、農村交通貸款、農村秋糧收購貸款、城市基建、出口信貸等。

再看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方,政策性銀行是以發債為主要籌資手段的債券銀行,並不直接吸收儲蓄。近幾年來,政策性銀行一直在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方式,以求提高債券籌資穩定性。而餘額寶目前已有4.7億持有人,餘額寶投向政策性金融債,相當於以市場化的方式,使政策性金融債募集社會資金的方式更多元化。廣泛的社會資金以市場化行為再度迴流反哺"三農"、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由此,餘額寶一直被詬病的"對於實體經濟沒有貢獻"的帽子也逐漸被摘除。

此外,餘額寶投向政策金融債不僅是脫虛向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是國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體現之一。從債券市場來看,債券市場參與主體幾乎都是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很難直接參與債券產品的投資。而餘額寶的持有人99%都是個人用戶,這些資金進入債券市場,有利於構建多層次的債券市場體系,促進資本市場深度發展。另一方面,從個人投資者角度來看,餘額寶投向政策性金融債,相當於拓寬了個人投資渠道,變相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信用等級高、流動性好、收益適中的投資產品。

按照馬克思的哲學理論,許多事物發展的進程可以用螺旋式上升來描述,經過肯定、否定和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過程,從而實現前進。再看餘額寶,從經歷爆發式增長到當前的"限購停滯",未來能否迎來新的發展,也許時間會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