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中國喜劇電影走過了一條從幼稚到成熟,從半封建半殖民屬性向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掘進的道路並以其一貫之的時事譏諷,悲劇情調和平民意識,形成中國早期喜劇片獨特的民族風格。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喜劇的時代來了,深厚的民間喜劇文化傳統,多媒體時代的規模傳播效應,讓喜劇電影如虎添翼,創作者、演員各有千秋的豐富積累與藝術水平,作品的厚積薄發而產生的強烈的“笑果”,睿智地呈現出生活中種種荒唐可笑的現象,藝術家以搞笑、自嘲、幽默的方式牽出了或者說還原了種種情境,無形中解開了一個個民族的心結,成熟的喜劇繁榮,意味著這個民族的成長中具有自我審視,自我批評的能力了。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中國喜劇電影依然是稀缺資源。如何不再沉陷於膚淺的苦情、悲情、煽情戲傳統?如何提升全民族思想文化水平,建樹喜劇精神、培養喜劇勇氣,不要簡單武斷地把喜劇的精神內涵抽空而等同於搞笑等同於惡搞?

如何促進創作主體、欣賞主體打開視野和胸懷,深入生活,提高專業修養,培養敬業精神,切實推動中國喜劇電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何建設中國氣韻、民族特色的喜劇電影品牌,服務大眾、貢獻世界?都有待於中國電影人的努力。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豐富的、多層次的品牌構成,分工合作、井然有序的流水線式電影工業,是中國電影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電影在構建形象的同時也構建了人的內心真實,因為人是通過情境來思考的,電影既幫助人也限制人對問題的描述與分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候,我們需要格外強調喜劇電影的意義,尤其是對振興民族電影、增強民族自信的文化意義。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國人自古有“人定勝天”的信念,有“善惡有報”的信條,有夸父逐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的文化傳統。但現實社會不免給人們帶來的挫敗與創痛,使得相當一部分人陷於焦慮不能自拔:自我中心、自衛過度、情緒化、神經質等等。

過度受傷害導致即使外表謙卑的人,往往隱藏著深層的敵意,一心一意要打垮、羞辱他身邊的人,結果常常是兩敗俱傷。因此,學會肯定和欣賞自己、堅定不移地熱愛生活與大自然,學會愛人,善於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和別人分享豐富多彩的感受,以此提高面對壓力的彈性都離不開喜劇所帶來的這種超越性。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喜劇電影如何避免盲目從眾心理的同質化?喜劇一枝獨秀的票房佳績,是多種原因的結果,怎麼樣再接再厲、在未來的喜劇大戰中多出精品?喜劇如何不流於淺薄惡搞?人們如何才能不再肆無忌憚地炫耀無知者無畏?如何才能坦誠地接納人在自然萬物中極大的侷限性和渺小性,謙虛、包容地面對世界,都是需要繼續探索的。

當然,喜劇是具有強烈自我暴露功能的品種,可能會防不勝防地、誇張地彰顯出創作者與觀眾“皮袍下的小來”:比如對於“鄉下”集體無意識的歧視,常常看到的地域歧視、年齡歧視、身體歧視、風格歧視等等。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這樣的東西流淌、奔湧在喜劇作品中時,臺下的觀眾常常很是受用,掌聲一片,甚至趨之若鶩。所以,某些作品中真誠感恩、理性自省的缺失,透出了喜劇電影在成長過程中的狹隘與小氣。

無論是內部的文化積習,還是外部的碰撞擠壓,都使得對喜劇的鑑賞顯得尤為迫切。喜劇電影要回到社會之中,與公眾展開溝通性的對話,同時以公民社會的存在和維繫為己任。“喜悅是生命的陽光”,喜劇電影的公共關懷和道德擔當,在票房的熱烈反響中一定會受到激勵。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據瞭解,在2015年四部票房破十億的國產影片中,喜劇電影占據三席,分別是《港囧》、《夏洛特的煩惱》、和《煎餅俠》。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從國內電影類型來看,喜劇片仍是票房的中流砥柱,全年上映電影中23部電影有明顯的喜劇特色,而從電影評分生來說,口碑發酵使得中小成本的電影,也有機會成為賣座大片,還有今年喜劇《縫紉機樂隊》、《羞羞的鐵拳》、《歡樂喜劇人》等等。也是非常受民眾喜愛的,喜歡聽相聲的觀眾都知道岳雲鵬,雖然他是個新人,但在近幾年來看絕對是喜劇界的一顆新星。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從電影類型上看,這些年中國電影的類型依舊單一,同質化問題仍舊存在。縱觀今年國產片票房榜上前四位不難發現,《捉妖記》、《港囧》、《夏洛特煩惱》、《煎餅俠》都是具有喜劇元素的影片,而愛情、青春則是眾多影片繞不開的題材,描摹社會的現實主義題材片極度匱乏。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業內人士分析,這雖然與觀影群眾的口味不無關係,但也間接反映出國內電影在創作上仍存短板。尤其是國內觀影人群正在逐漸走向年輕化,而影迷年齡層次上的缺失也成為國內電影題材單一化的一大原因。

國產喜劇電影在國產商業電影市場上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他們取得的票房神話,獲得的高度關注以及某些共同的喜劇特徵,讓我們不得不開始重視喜劇創作的深層意義。

國產喜劇在走下坡路?一部喜劇僅止於笑的追求,是不完整的

所以,只有當電影從業者真正“以人為本”,不能只注重票房和商業的利益。重視電影藝術最終是要給觀眾帶來審美樂趣的,在笑聲中帶領觀眾“超越”的,觀眾的需求才能從產業鏈上順利流通,喜劇電影才能真正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