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美食|油炸糕

我愛吃家鄉的黃米糕,軟溜溜,黃燦燦,香噴噴,小時候那是上等的美食。人人愛吃,家家會做,慢慢形成了家鄉的糕文化。今天鄰居送來一碗搬家糕,猛然想起今年大年沒做糕,唉,時代變了,這一茬沒人吃,自己愛吃也懶得做。

過去過完年正月就開始吃餾飯,籠屜裡放的最多是糕,但也不是隨便吃的,姊妹們多,一頓也只能分吃一兩個。正月吃完糕,只能等到過端午節了。我記得家鄉最好的黃米是西夭隊的,我大姑在六號村住,每到大年給我家送點大灰黍子竄下的黃米,做得時候我媽不捨得都用好的,總要摻和一些供應站買的黃米。

內蒙古美食|油炸糕

記得上小學時的一個端午節,媽媽說給吃糕。上午最後一堂課就有坐不住了,心裡一直想著今兒要吃糕了,直盼著馬乃老漢手拿榔頭,站在操場東南角那個鍾臺上敲鐘。“噹噹噹……”下課鈴聲響過後,我第一個衝出教室,一溜煙跑回家。

媽媽和奶奶已經把糕蒸熟了,熱騰騰的糕倒進盆子裡,再揉筋揉軟和,也是技術營生。奶奶很會採糕,別人採糕怕燙不住地粘冷水,奶奶的雙手只在冷水裡沾一下,天生一雙勞動的手不怕燙。奶奶知道我好吃糕,一門就給我一卷沾了麻油的素糕,油汪汪的糕放到嘴裡,手一搜能拉一尺多長。

內蒙古美食|油炸糕

手上的餘香也捨不得擦,用舌頭舔著指頭,然後,又把指上存留的油抹到頭髮上,油光光的。

炸熟了的糕,滿院飄香的胡麻油味兒,真是一家吃糕,香滿院啊。現出鍋的油炸糕,咬一口又黏又軟,脆皮餡甜,滿嘴油香。奶奶不住地用筷子給我夾糕,“再吃一個,再吃一個”,“奶奶,我已經吃了十三個啦”這頓糕不打份,隨便吃。我能少吃了嗎?

家鄉的糕好吃,人們在“婚、喪、嫁、娶”“生日、滿月”都吃糕。過時過節,招待客人首選糕,寓意“高升旺長、步步登高,才高八斗,壓財高,節節高”等,豐富了幾百年的糕文化。

內蒙古美食|油炸糕

可是,現在的年輕一代人,都不愛吃糕,說明時代進步了,人們在吃上面選項太豐富了,比糕上等的食物很多。但我到什麼時候都愛吃糕,且愛吃包豆餡的油炸糕和拖油糕。(李世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