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34年,這瓶飲料終於要上市了!曾經養活半個城市,如今還能用情懷續命嗎?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最近,互聯網公司組團上市!

這其中,有耕耘多年謹慎穩健的小米,有加快擴張節奏的美團,還有成立3年就迫不及待的拼多多。

在這種年輕的大環境下,頗有年代感的健力寶竟然也要籌備上市了?!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在大多人的印象裡,健力寶這個牌子的飲料感覺已經好久沒人喝了,最近又以上市之名重回公眾視野,而且還夾雜在互聯網企業的縫隙中,略顯一絲尷尬。

其實,健力寶在巔峰時期,為它發家的三水市貢獻了50%的稅收,養活了半座城市,時任市委書記曾說:三水人每發100元,就有46元來自健力寶。

1994年,健力寶的創始人李經緯花500萬美元買下帝國大廈一整層,設立了紐約辦事處。

當時他告訴美國記者:在中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加起來賣得都沒有我多。

現在,健力寶再也沒有那種自信與底氣,這個“民族品牌”被擠到邊角,不再主流。

曾在1997年就曾力求上市的健力寶,經過20多年的沉浮,還在為上市之路苦苦掙扎,不免讓人唏噓不已。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靠奧運會迅速崛起的民族品牌,

神奇的“東方魔水”

健力寶成立於1984年,這一年,聯想、海爾、萬科等公司相繼創立,誕生了許多“中國標杆性企業”。

而健力寶,是當時熠熠生輝的一顆明星。因為在上個世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健力寶一直是中國飲料市場上知名度最高的品牌。

這一切要從那年的奧運會說起。

1984年,第23屆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中國前所未有的奪得了15枚金牌。

創始人李經緯很巧妙的將健力寶定位在“運動飲品”上,贏得了那年奧運會飲品的贊助權。

在休息間隙,運動員都會喝一款色澤光亮的飲品,就是最初的健力寶。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事實上,健力寶剛剛創辦,除了供給中國奧運代表團以外,在市場上還沒有什麼銷量,在國人眼中,這瓶飲料,就是為奧運健兒專供的。

從此,健力寶從此一戰成名,成為了神奇的“東方魔水”。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因奧運而走運,健力寶乾脆在體育營銷上逛下血本。

1987年健力寶出資250萬元,買下了全運會的飲料專用權;1990年投入1600萬贊助亞運會,成為第一家贊助亞運會、也是贊助額最高的中國企業。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李經緯和運動員李鐵、李金羽

1984年,健力寶銷售額為345萬元;1985年則達到了1650萬元;1986年達到1.3億元;1988年達到3.24億元。此後,健力寶彷彿坐上了小火箭,在體育運動飲料市場上一路狂奔。

三水因三條江而得名,而90年代當地人給了新的詮釋:水稻、水泥和魔水健力寶。

健力寶不僅是三水人的驕傲,更是一代人的記憶,90年代,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剛來到中國時,健力寶還不曾受到衝擊,反而還漂洋過海去了美國,成立了分公司,打出佔據美國市場的口號,還花大價錢買下了紐約帝國大廈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

鼎盛時,李經緯還讓可口可樂的廠商為健力寶代加工。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五次易主,兩任掌舵人身陷囹圄,

健力寶,時也命也

1997年,健力寶的銷售額突破了50億大關,達到了健力寶曆史的高峰。

1997年,38層的健力寶大廈在廣州落成,李經緯計劃把公總部從三水遷至廣州,並啟動上市計劃。

但是,也就是這一年,李經緯與三水政府的關係嚴重惡化,三水政府怎麼可能放棄這麼大一棵“搖錢樹”?

因此,在三水市政府的阻撓之下,李經緯不得不放棄上市計劃,錯過了這個時機,健力寶的命運從此被改寫。

2001年,健力寶啟動改制,三水政府決定賣掉健力寶,可健力寶就像李經緯的孩子一樣,怎可能拱手讓給他人?但李經緯一時也拿不出那麼多資金用於收購。於是,他向三水市政府提出4.5億元3年分期付款的收購方案。

三水政府沒耐心等李經緯籌錢,2002年賣給了浙江國投,張海成為實際控制人。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失去健力寶的李經緯

賣身之後,健力寶沒過上一天消停的日子。

張海這個人,接盤健力寶之後,大刀闊斧的一通亂改,一步步把健力寶“金字招牌”給毀了。

他看不起健力寶這個“老土”的品牌,放棄掉了城鎮市場一頭扎進一線城市,當時北京上海已經擁擠著眾多的跨國品牌,競爭空前激烈。而健力寶愣頭青一樣扎進這片光鮮而又慘烈的“紅海”,能有什麼好的結局?

除此之外,張海操盤下的健力寶,營銷渠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辭去了八成營銷老員工,為了學習可口可樂的營銷套路,對渠道和市場進行精細化管理。

這樣,營銷隊伍一下子從原來的500多人擴充到6000多人,營銷成本陡增數倍。許多新手像蜜蜂一樣地奔赴全國市場,除了賣力地張貼海報、安裝涼篷之外,百無一用。

當然,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張海還沒少在廣告上投錢。廣告資金揮霍得太快,收到的成效反而不比當年的“奧運魔水”。

2004年,張海被強行擼下臺,並且在次年的3月,因涉嫌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被刑拘。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接著2005年,統一集團收購健力寶貿易公司,獲得健力寶品牌。

賣身給統一之後,健力寶的營收逐年下滑,一點好轉的跡象都沒有。據工商資料顯示,2013年至2015年期間,健力寶貿易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約為19.33億元、17.85億元和16.82億元。

2016年,統一集團宣佈將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以9.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廣東健力寶集團,實現了對健力寶的“大撒手”。

而廣東健力寶集團的9.5億元提供者,正是其背後的央企中信集團旗下的醇信資本。

5次易手,健力寶這一老牌“民族飲料”的經歷確實坎坷和厚重。而當年一手創辦健力寶的李經緯,結局也是相當悽慘。

2011年11月,佛山中院一審判決,李經緯貪汙罪成立,判有期徒刑15年,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5萬元。

那時,李經緯早已一蹶不振,在病榻上多年,2013年4月22日,李經緯病逝,從未認罪。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背靠“中信系”謀求上市,

是風燭殘年,還是老當益壯?

在中信集團旗下的醇信資本入住之後,為了提振渠道和提升經銷商們的信心,健力寶重啟了上市的工作。

上次健力寶謀求上市,還是一個正當年的“壯漢”,時隔20多年,經歷了多次改制和易主的健力寶已不再是當初的“東方魔水”,像極了一個風燭殘年的“老爺爺”。

近幾年,健力寶不論在品牌塑造,還是渠道運營上,都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儘管健力寶也在嘗試通過加強推廣和多元化來重振企業士氣。

如今,在健力寶的官網上產品介紹主要9個,分別是健力寶、第五季、妙泡、爆果汽、香草冰淇淋、元動力、健力寶天然水、休閒食品、荔枝風味飲料。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但是健力寶旗下的這幾款飲料在市場上表現平平。

創哥在一家快餐店向工作人員瞭解到,“現在一罐健力寶是6塊錢,業務員過來推銷過,但是喝的人不多,一週就賣出去幾罐。”

這名工作人員還說,“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喝這種飲料了,有的90後也就是買一罐來嚐嚐新鮮,一些年紀稍大點的中年人會多買幾罐吧。”

如果90後對健力寶還有一絲印象,00後們,根本沒有幾個人喝過健力寶。

的確,健力寶在中國功能性飲料市場中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紅牛、脈動、尖叫等品牌共佔有53.2%的市場份額,而健力寶分得的“蛋糕”不足3%。

而功能型飲料,僅僅是整個快消飲品市場一個小小的分支。在這個細分領域,做不到NO.1,能夠分到的市場份額更是屈指可數。

在大眾眼裡,健力寶變成了70後“情懷”的代名詞,90後、00後等消費主力軍們根本不care這種飲料。

飲料行業的研究員徐雄俊也並不看好健力寶未來的發展,他說:“由於(健力寶)自身的問題和飲料市場激烈的競爭,健力寶也許已錯過了上市的最好時機。”

不過話說回來,健力寶拼的不僅僅是“情懷”,醇信資本的介入,對於健力寶來說,也不失為一個有力的槓桿,作為全能型資本方,“中信系”將健力寶運作上市難度並不大。“一旦上市,至少從資金角度就會對健力寶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只是現在的健力寶,不再主流,從大眾品牌變得小眾。靠“情懷”續命,不知還能

否贏回市場的心?

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苦等34年,这瓶饮料终于要上市了!曾经养活半个城市,如今还能用情怀续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