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你想怎樣,而不是應該怎樣

像《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種類型的電影是自帶困境的,如果同性特徵太鮮明,容易激起自帶偏見者的憤;如果同性特徵不鮮明,無法引發對純愛的理解。

愛情是你想怎樣,而不是應該怎樣

中國影史第一的《霸王別姬》對同性之間的處理,是通過社會其他的矛盾來破壞偏見,而達到致中和。《請》的處理很奇妙,這個故事發生的太羞澀,大量的內心獨白和人物交流讓劇情變得相當緩和,把本應該有的矛盾都在言語之中逐漸解決。

它一邊製造困境,一邊自我解決,如此,把我們帶去人物中去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情感,而不用揹負作品本身的主題帶來的社會壓力。

愛情是你想怎樣,而不是應該怎樣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講述的故事就像是一個純情的短片故事,即使是當成小說來看也絕對是上品。片中主要的人物,可以理解為就只有互換名字的Elio和Oliver,其他的例如Elio的爸媽,以及他們按照愛情應該的樣子“配對”的情人,都是在一面製造困境,一面化解困境。

很容易理解的是情人一定是在這中間製造困境的,按照愛情本來的樣子就應該是男女搭配,我們中國人也說陰陽平衡。

愛情是你想怎樣,而不是應該怎樣

有趣的是爸爸這個角色,一種言傳身教的姿勢,很符合大學教授的身份,談吐之間很有說服力。兒子Elio對愛情的困境就是在自我調解和爸爸的說教中解除。

在面對荷爾蒙觸發的愛情裡面,未經世事的Elio和Oliver的反應恰當地表達著同性相愛的迷茫與躍躍欲試。在愛情的困境中,未成年人Elio的陌生和成年人Oliver的老練,直教人深思。

愛情是你想怎樣,而不是應該怎樣

特別是,當Elio開始對自己的情感產生困惑的時候,Oliver讓他脫下褲子,給他口。看到小和尚還能挺直的時候,又一臉輕鬆地讓Elio去睡覺的情景,對Elio來說就是衝擊,恰到好處的是,爸爸的覺察。

這種人物之間的配合,把應該傳遞的值得思考的表達了,還給觀眾提供思考的線索(爸爸),讓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把人與人之間的愛情關係,講述得純潔。

在故事的發展中,還有一個值得推敲的東西——Oliver是Elio爸的學生,他們一起研究的是古代銅像,這些銅像往往是裸體的,無論是女人胸部還是男人的下體,都出現在電影裡面,而Elio也跟隨Oliver接受來自古文明的文化。那些銅像表達的是對“性”這一美好事物的崇拜,無論男女都有權利擁有對性的享受,也沒有要求這樣的體驗應該是怎樣的才算美好。

愛情是你想怎樣,而不是應該怎樣

說到歷史,對於愛情與性的追求達到空前繁榮的,當屬文藝復興時期。那是中世紀漫長的壓迫中迸發出的人性的解放,那時候創造的藝術是現在又逐漸收斂的時代不可逾越的。

其實,我也都知道,歷史的進程往往是相似的,太陽底下無新事。在整個假期結束的時候,也是Elio與Oliver離別的時候。在送別之際,才會喚醒自己對待真正的愛情的期待,才能夠在荷爾蒙中找回理智,思考真正的自己。

愛情是你想怎樣,而不是應該怎樣

在影片最後Elio和爸爸的談話中,Elio的故事才算真正開始,他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愛情是怎樣,而不是應該的愛情是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