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區真的意味著崛起?何以爲記!

反思|新區真的意味著崛起?何以為記!

改革路上的陣痛

1978年12月,那時的深圳還是名為寶安的小縣城,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改革開放的風潮,中國大陸上建起了第一個改革試驗區,深圳的蛇口區,這個總面積11.6平方公里的半島,成為了整個中國的改革樣本。

反思|新區真的意味著崛起?何以為記!

【改革開放後的股份制一直停留在爭議的風口浪尖】

幸而1980年3月,袁庚出任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率先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基本奠定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分配製度。並吸引了各界先進人士紛紛回巢建設。1988年5月27日,新中國第一家由企業創辦的商業保險機構平安保險在蛇口開業、1987年華為在此創立、1984年5月30日王石在深圳市工商局正式註冊,“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即萬科前身!1979年到1984年,蛇口就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

反思|新區真的意味著崛起?何以為記!

不可撼動的新方向

據《南方週末》報道,至1990年代初,蛇口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5000美元,堪比“亞洲四小龍”。同年,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改革開放全局出發,審時度勢,作出重大決策——開發開放浦東,建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把它作為我們國家整個90年代的建設重點、經濟發展的龍頭、改革開放的標誌。

反思|新區真的意味著崛起?何以為記!

浦東新區初建,對未來的憂慮,引發了浦東原住民的反抗。然而,25年過去了,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0年的4707.52億元、2015年的 7898.35億元,2018年,浦東新區GDP預計將突破1萬億元。已然崛起成為一座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

反思|新區真的意味著崛起?何以為記!

國家級新區

浦東新區的掌門人們,用實實在在的富裕回答了當年浦東人民的質疑,創建國家級新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浦東新區的成功正式拉開了建設新區的序幕!

1990年至2018年,中國共建設19個國家級新區,目前最惹人注目的是中國的第七個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和中國第十九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前者是中國大陸中心原點:古代與未來的世界中心;後者是中國的副都:千秋之城,影響中國未來千年!

2020年 新區的快速發展將使西安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大西安

人口將超過1280萬

土地面積高達12009平方公里。相當於5個東京100個巴黎。屆時,憑藉地理優勢,大西安與全國城市形成“一日經濟圈”,5小時接駁北京,8小時鏈通廣州10小時對通上海。同時,大西安建成的“一屏、三軸、五環、十塊、百廊、千點”森林覆蓋率超過49%,市民抬頭見綠、出門入園、公園綠地隨處可見的生態大城。作為大西安硬科技發展引擎的灃西新城,將集結中國科技力量,打造中國首個“硬科技集群”,成為中國的硅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