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白鹿原的原,在关中是怎样的存在?

涨姿势:白鹿原的原,在关中是怎样的存在?

点击图片可放大。制图:曹江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所写的千古名句,为世人所熟知。我少时读书品诗,颇爱收藏诗人们这些意味深长的句子,常因此没有去细细品读全诗。

后来我才明白,读诗若只记住了名句,果真如管中窥豹,固然可以从这一斑之中略有所得,但同时也失去了解诗词背后更多奥妙的机会。

一、唐代诗人爱上乐游原

就如此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中的古原又是何意呢?原来此诗名为《乐游原》,这古原自然是指“乐游原”了。

我由此又想到了另一首自己非常喜欢的词——李白的: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同样写到了乐游原。乐游原既然名为乐游,李商隐向晚不适,要驱车登原以排解心情,可见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

涨姿势:白鹿原的原,在关中是怎样的存在?

实际上,乐游原是唐长安城的最高点,地势开阔,是古人登高览胜的绝佳景点。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故在此处建有乐游庙,乐游原就以庙得名。

李白在重阳节(清秋节)在此登高远望,杜甫、杜牧、张九龄等大诗人都曾赋诗描写乐游原,可见其悠久的历史。

从乐游原,我们不难联想到去年热播的电视剧《白鹿原》,以及因三国名臣诸葛亮而闻名的五丈原。那么,关中地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二、原背后悠久的关中历史

原在关中十分常见,指高于地面的平坦台地,因此自古有人聚居。光是唐长安城周围,有名的原就有许多。

涨姿势:白鹿原的原,在关中是怎样的存在?

白鹿原卫星图

白鹿原位于长安城东,传说是周平王迁都洛阳途中,曾见原上有白鹿,故而得名。由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白鹿原》于去年上映后,白鹿原更为世人所熟知了。

涨姿势:白鹿原的原,在关中是怎样的存在?

替换高清大图

原下有灞河和浐河交汇,故又称灞上或者霸上。霸上,就是刘邦灭秦后曾驻军于此,和驻军鸿门的项羽军对峙之地。

白鹿原东北角有归葬汉文帝的灞陵,灞陵不远处就是灞桥,是在古诗中频频出镜,古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之处。

其实关中地区有名的原还有许多。前几天正好陪朋友去了杜甫草堂,期间也一起重温了大诗人杜甫的生平。

杜甫自号少陵,就是因为诗人困顿长安城时,曾在城南的少陵原居住了十年,此原正好在潏河和浐河之间。

涨姿势:白鹿原的原,在关中是怎样的存在?

点击图片可放大,制图:曹江

陕西眉县附近有著名的五丈原,此原广阔富饶,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曾在此驻兵屯田,并最终逝于此处,原下不远就是石头河和渭河的交汇处。

陕西宝鸡市不远有和尚原,南宋抗金名将吴玠曾在此以少胜多,大败完颜宗弼的十万大军,原旁则有嘉陵江,不远处有神沙河。

三、《河山集摘》致敬前辈

介绍了一些关于原的典故。但我们仍不禁要问,为什么关中会有如此众多的原呢?每一个原的下面,又必然有河流经过?

实际上古人一说到原,又往往和“隰”(xí) 并称。诗经中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禹贡》中说:“原隰砥绩,至于都野。”《国语》中说:“广平曰原,下湿曰隰。”《公羊传》中说:“上平曰原,下平曰隰。”

可为何留存至今的地名,似乎只见原,却不见隰呢?这要从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的著作《河山集》中寻找答案。

涨姿势:白鹿原的原,在关中是怎样的存在?

涨姿势:白鹿原的原,在关中是怎样的存在?

《河山集》于1963年至1999年间陆续出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述。《河山集》共有七集,其名称是已故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命名的,史念海先生十分珍重这一命名,并将自己的论文集依次题作《河山集》“二集”、“三集”、“四集”等等。

1963年9月出版的《河山集》一集,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历史经济地理论文集。系列中其中的《春秋时代的交通道路》《隋唐时期长江下游农业的发展》等文章,可以构成一部扼要的唐以前中国历史经济地理。

欲知关中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去“长水河山”,看其他精彩知识地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