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即將貿易磋商,「豆粕人」困境能否破解?

中美即將貿易磋商,“豆粕人”困境能否破解?

美國總統特朗普24日表示將於近幾日向北京派出代表團進行貿易磋商,並強調“我們有達成交易的很大可能性”。美財長姆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均是這個高級代表團的成員,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也將一併來華。

目前美國對華加徵鋼鋁關稅以及中方加徵豬肉、蘋果、葡萄酒等美國產品的關稅都已生效,雙方還各自宣佈了準備加徵對方各500億美元產品關稅的清單。美方進一步威脅考慮再加徵中國10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中國誓言將“奉陪到底”。貿易戰給中美兩國帶來不安。

美國代表團將於下週來華進行貿易磋商,“豆粕人”困境能得以解決嗎?“豆粕人”知道,自清明之後,國內現貨價格迅速下跌,華北地區現貨價格自清明期間的3430-3460元/噸逐步下挫至今日的3160-3180元/噸左右,跌幅達250元/噸左右;連粕僅在清明假期後4月9日高開,之後受油廠拋盤鎖利影響快速回落至3200元/噸附近,呈現抗跌,期強現弱的狀態下基差縮小,市場前期接手的高價基差合同點價後虧損。在豆粕終端需求疲弱、油廠催提貨背景下,貿易商出貨緩慢,部分地區出現價格踩踏,現貨價格搖搖欲墜,“豆粕人”苦不堪言。

中美即將貿易磋商,“豆粕人”困境能否破解?

那麼中美貿易磋商能否破解“豆粕人”的難題?美豆近幾日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在1030-1050區間弱勢徘徊,而美玉米、美小麥呈現抗跌偏強走勢;若下週中美貿易磋商和談成功,美國對華加徵500億美元關稅的措施不生效,中國也不對從美進口的大豆加徵25%關稅,那麼有很大可能利多美豆上漲,需要注意的是:從5月1日起,CBOT美豆的漲跌幅版將由原本的65美分/蒲式耳上升至75美分/蒲式耳。但貿易緩解卻利空國內豆粕,中美貿易緩解後我國的大豆進口將恢復順暢,國內金融資本炒作豆粕的依據多建立在中美貿易戰的基礎上,屆時需關注資本是否撤離粕類市場,及撤離的速度;同時目前預測的我國5、6、7月到港量分別為920萬噸、930萬噸和970萬噸,數值位於歷史同期高位,而因中美貿易戰緣故,中國已經連續兩週未從美國進口大豆,中美貿易緩解後不排除我國再從美進口大豆,國內現貨可能繼續維持弱勢。

另一方面,如果中美貿易磋商雙方談崩,美國很有可能於今年6月實施對華進口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措施,而中國的反制措施中包含大豆產品,那麼對“豆粕人”來說狀況比較難說,油廠進口大豆成本增加,有很大可能挺粕;終端擔憂後期價格上漲和供給問題,採購情緒料將提升,“豆粕人”貿易商群體出貨壓力可能緩解;但同時在期貨市場不可忽視的是金融資本是否會繼續介入粕類市場。

從長期來看,貿易戰緩解才是對中美兩國大豆產業鏈上下游最好的結局。“豆粕人”眼前的難題主要因年前低位時未佈局點價,因此“豆粕人”的當務之急是完善內部操作體系、重視豆粕行情和採購策略的研發,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學習、提升相關專業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自身可控的風險,並達成盈利。

當然無論中美貿易磋商結果如何,中國政府是為了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做的決定,我們將與國家站在一起,義無反顧,永不退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