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攜多項「黑科技」亮相首屆民航科教創新成果展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郭瑛 報道:6月13-15日,南航攜帶多項民航業內“黑科技”亮相2018年首屆民航科教創新成果展。南航飛機遠程診斷實時跟蹤系統、南航e行、南航電子飛行包系統等二十五項成果集中在南航展廳與觀眾見面。

五大方面創新成果 集中展示南航創新實力

此次成果展,南航圍繞“創新南航”、“安全南航”、“智慧南航”、“綠色南航”、“育才南航”五大主題,通過“平面展示+ 視頻展示+現場體驗”的方式,全面展示南航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安全、智慧、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經營、運行、服務、管理等各領域,加快新技術運用,推動智能化發展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開幕當天,民航維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接受了民航局的授牌。2017年南航與中國民航大學共建“民航維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內航空公司中唯一入選民航局首批認定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以服務民航強國為目標,打造民航維修技術與管理創新平臺,專注理論、前沿技術的研究應用,為保障維修安全提供創新動力。南航工程技術中心以飛機維修工程理論及運行工程體系開發與應用(維修理論創新),飛行大數據應用及飛機健康診斷,航空器動力裝置維修技術和可靠性管理、複合材料結構修理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向,以上研究方向最新成果同時在本屆成果展展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瀋陽601所首席專家、遼寧通航研究院院長楊鳳田當天也來到了展廳,認真地參觀了南航展臺。楊鳳田院士是民航維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技術委員會主任,他一直心繫民航維修工程技術的發展。在觀看了南航的展臺後,楊鳳田表示:“南航的飛機維修科技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飛機維修管理APS理論、飛機大數據應用及飛機健康診斷等技術,在國內處於前沿地位。工程中心將繼續在這些前沿研究發力,為中國從民航大國到民航強國發展添磚加瓦。南航今後瞄準世界飛機維修前沿技術、跟進國產大飛機研究等領域,可以進一步擴大南航優勢。本次展出的‘南航e行’等智慧出行方面的科技成果,較好地提高了旅客出行體驗,這類智能化大數據服務產品將會是民航業發展的大方向。在服務方面,南航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圍繞飛行安全、運行安全、維修安全,南航打造國內先進的飛行員培養體系、運行指揮系統和飛機維修控制系統,榮獲中國民航飛行安全最高獎“飛行安全鑽石獎”。本次參展的有飛機維修控制系統、南航運行指揮系統、飛行跟蹤系統等成果。

南航致力於打造綠色出行方式,推出我國首張航空旅客運輸電子客票和首張電子發票;自主研發電子飛行包,實現無紙化駕駛艙;自主研發非例行卡電子簽署系統,每年節約紙張2000多萬張;自主研發大數據技術在節油減排方面的應用,2017年全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3萬噸……

創建南航創新體系 實現二十多項行業首創成果

南航作為三大國有大型骨幹航空企業之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南航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在交通強國和民航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列的驅動力。南航以創新為基礎,以人才培育為保障,將安全、智慧、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經營、運行、服務、管理等各領域,加快新技術運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經過長期努力,當前南航已由上至下建立了完整的創新體系。南航成立科學技術委員會,為南航科技創新把牢方向;成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IT研究院,為自主創新搭建平臺;開辦創新工作室、“五小”創新攻關活動,為創新萌芽提供沃土。南航堅持“培訓創造價值”的培訓理念,以南航黨校(南航管理學院)為引領,形成了包括上級組織調訓,公司高管人員培訓,飛行類、機務類、航務類、客艙類等專業技術培訓,一般員工業務及通用素質培訓等多層次的培訓體系,形成了課堂培訓、e-Learning在線學習、m-Learning移動學習等多樣化的培訓平臺,為人才提供不斷成長的機會和條件,實現員工與公司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在公司的高度重視下,各類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南航自2000年就推出國內首張電子客票,目前已實現20多項行業的首創成果,先後獲得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6項民航局科技進步獎,36項發明專利,128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外觀專利,在不同領域引領推動著行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