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靈丘紅沙嶺隧洞怎麼打通的?聽聽親歷者的述說

山西靈丘紅沙嶺隧洞怎麼打通的?聽聽親歷者的述說

山西靈丘縣西南邊有個小山村叫花塔村,花塔村群山環抱,村前溪水常流,人稱“世外桃源、人間仙境”。要進入花塔村,必須經過紅沙嶺下一條人工開鑿、近二里長的穿山隧洞,它是山區人民戰天鬥地創造的奇蹟。

花塔村是大同市海拔最低的地方(558米),海拔1900多米高的紅沙嶺橫臥在村西北,擋住了村民外出的路。

上世紀70年代,農業學大寨正如火如荼。靈丘縣委安排三樓公社黨委組織專業隊,於1975年3月15日開始開鑿紅沙嶺隧洞。但由於沒資金、沒糧食、沒設備,工程舉步維艱。

第二年3月,靈丘縣委決定讓我任三樓公社黨委書記,去領導開鑿紅沙嶺隧洞。當年的我才33歲,之前是縣委辦公室秘書。

對於紅沙嶺開鑿隧洞工程,我重任在肩,不敢有一點鬆懈。我先從信用社貸款3萬元,解決了柴油機的用油等問題;向縣革委申請要回3萬斤補助糧,解決了專業隊民工們吃飯問題;從鐵道兵大陽坡洞工地借回6米長3寸粗無縫鋼管20根,解決洞內配風問題;從淶源縣艾河鐵道兵部隊借回一拖拉機膠管、舊風鑽,修舊用廢,保證了正常施工。

紅沙嶺隧洞工程,原計劃是將河水全部截入高7米寬10米的隧洞中。隧洞分上下兩層,同時開鑿。但是效果並不理想,一年才打入一百來米。

我回縣裡求援,但領導認為這個方法不可行,甚至有人說是勞民傷財。我急了,心想,工程不能中斷,否則就說明自己無能。我決定,一定要把這件事幹成。我改變了開鑿方案:以一個高3.5米,寬5米的洞單進,洞內水路並行,先解決花塔村的交通問題。

方案是變了,但資金還沒有落實。因為縣裡撥不下款,我便開始往省政府跑,討要水利款,還到處求人求借設備。後來,我終於從04電廠借來了道軌,去馬口煤礦弄了輛廢舊翻斗車,去大同礦務局南庫購水針,找物質局批木材;找省革委批了30噸銷氨……有了基金和技術,工程終於開展起來。

三樓村有個婦女叫齊金花,她叔父齊福瑞是從朝鮮戰場回來的正團級老幹部,擔任雁北工程公司總經理。1978年春天,齊老回三樓探親,我去陪齊老吃飯,向齊老借回兩臺十立方空壓機。1978年夏,原雁北革委副主任段凱同志來靈丘視察紅沙嶺隧洞工程。我向領導求援,結果獲得5萬元的水利款。另外,我多次跑雁同電力公司,爭取到9萬元的貸款。

隧洞打到400多米時,出現排煙困難的問題。有幾次夥伴們在洞裡打風鑽及清渣,發生氨氣中毒,暈倒了。面對這樣嚴重的問題,我又上大同礦務局,從十二礦弄回好風袋,解決了送風、排煙問題。

隧洞打到500米時,出現了斷層,洞頂上一個勁往外滲水,泥石流一股一股往下瀉。我於是組織大家上山砍木頭,用木頭作為支撐,防泥石流下瀉,決戰一個多月,硬是打過了將近40米的斷層部位。

1979年9月7日,我到任的第三年零三個月,隨著紅沙嶺隧洞內一聲炮響,隧洞打通了。這一炮震撼人心,花塔、牛邦口兩村的幹部和群眾都奔走相告、歡呼跳躍。看到打通的隧洞以及在場的幹部群眾,我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熱淚也奪眶而出。

隧洞打通後,接著是擴洞、中間斷層發碹、碹兩頭洞口,開鑿洞內外引水渠,修成通花塔村的公路,開挖水電站前池,完成了一系列主體工程。

1981年3月,我調離了三樓公社。繼任的公社黨委領導,一任接著一任幹,打了攔河溢流壩,建起了水電站,到1985年12月底,工程全部竣工。2010年,花塔村、牛邦口民眾自發在隧洞入口處,建起了一通紀念碑,刻上了我的名字。立碑那天,我站在紀念碑前,眺望著古長城的箭樓,看著連綿起伏的大山,感慨萬千。 徐耀 (大同市委老幹部局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