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管理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怎樣管理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人們經常說:搞教育的人,要因材施教,那麼搞管理的人呢?我想就要因人而異了:

1.對不同表現的人

表現比較好的人。一要用他的長處,使他能用自己的業績展示自我;二要用人才互補結構彌補他的短處,保證他的長處得以發揮。

表現一般的人。給其在他人面前表現的機會,以求得別人的信任和自己的心理平衡。也要注意鼓勵他們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

表現較差的人。可以給他們略高於其能力的任務,使他們得到成功的體驗,讓他們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從而建立起自信心。同時注意肯定他們的長處,一點點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怎樣管理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2.對能力、經驗不同的人

對有能力、有經驗、善動腦筋的人,可以採取以成果管理為主的方式,在目標、任務一定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選擇措施、方法和手段,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過程。還可適當擴大他們的自主權,給他們迴旋的餘地和發展的空間。

對能力較弱、經驗較少、點子不多的人,可以採取以過程管理為主的方式,用規程、制度、紀律等控制他們的行為過程,或者用傳幫帶的方式使他們逐漸積累經驗、提高能力。

怎樣管理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3.對不同性格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有個雙因素理論。他把人的需要分成兩種因素,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等叫保健因素,成長、成就等叫激勵因素。按照他的理論劃分,由於追求激勵因素的人一般採取主動的態度,所以我們稱他們為主動型的人;由於追求保健因素的人一般採取被動的態度,所以我們稱他們為被動型的人。

被動型的人。這部分人比較注重物質利益、工作條件和人際環境,他們表現出來的往往是責任心,而不是進取心。對他們中能力強的,要明確其具體責任,賦予確定的激勵機制。因成就意識較弱,所以最好讓他們做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或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對其中能力較弱的人,一定要輔以較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勵辦法,分配給他們較為單一、專一的工作比較合適。

怎樣管理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4.對個性突出,缺點明顯的能人

這種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兩頭冒尖的人。對他們,首先是用長處,長處顯示出來了,弱點便被剋制,也容易得到克服。其次是做好思想和情感溝通的工作。一年裡談幾次話,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溝通感情,使他們感到領導的關心和理解,也就會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再者是放開一點,採取一忍二等的辦法。不要老是盯著他,而是給他留有一定餘地。幫助他也只是在大事上、在關鍵性的問題上,否則,束縛住手腳就很難有所作為。

怎樣管理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5.對有特殊才能的人

對這樣的人,一定要儘可能地給予最好的條件和待遇。特殊人才,特殊條件,特殊待遇,這是我們應該遵守的原則。他們之中有的人並不是安分者,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和問題,以至很不好管理。對此我們不只是要容忍,而且應該做好周圍人的工作,以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發揮長處和優勢。在特殊情況下,還應該放寬對他們的紀律約束和制度管理,甚至採取明著掩蓋、暗中支持的方法。

怎樣管理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6.對被壓抑了的能人

對這些人,一是先把他們調出去,給他們顯示自己本領的機會,也給他們從另外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空間。等有了成績,被公眾認可後,在必要時就可以調回來加以任用。另一個辦法是把壓他們的人調開,讓能人上來。這都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解放初,國民黨起義將領陳明仁先生擔任解放軍21兵團司令員,毛澤東同志就是讓他去廣西剿匪,以幫助他樹立威信。

怎樣管理不同類型的人才?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7.對品德上有缺陷的能人

對這樣的人可採取幾種辦法:一是任其副職,以正職制約;二是派給他副手,進行監督、幫助。三是派給他素質好的下級人員,以此作防禦層。應該注意的是,不要用同級人員來約束他,很容易產生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