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青礁院前社竟大有來頭、大美深藏,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一個小村莊竟擁有眾多的閩南文化瑰寶:古厝建築、兩岸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傳統歷史故事……然而卻一度因為城市建設而面臨拆遷,受益“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化繭成蝶成為著名的閩臺生態文化村,並上榜第三批“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這個小村莊便是海滄青礁村院前社。

海滄青礁院前社竟大有來頭、大美深藏,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院前社地處廈門和漳州交界處,位於國家4A級景區青礁慈濟東宮對面,是保生慈濟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所在青礁村也是“開臺王”顏思齊的故鄉,至今仍是顏氏族群聚居的古村落。

院前社始建於北宋時期,從宋代山東顏回後裔的一個支系輾轉遷徙來到青礁,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人文底蘊深厚,保存有大夫第、中宣第、顏氏家廟、學宅程等39座獨具特色的古民居。

顏慥,先居泉郡之德化縣,為青礁顏氏始祖。他是北宋恩貢,以德行文章名世。顏慥與蔡襄為金石之交。蔡顏兩人讀書西湖白蓮院(西湖為當時漳州名勝),以文章道德相鼓勵,而顏慥雖具才德,卻累試不第,宋仁宗慶曆年間(1042-1048年),蔡襄任漳州通判,舉薦顏慥為漳州路教授(相當於今教育局長)。後來蔡襄遷升京官,顏慥遂隱居於青礁。當時閩南一帶文教未興,顏慥倡明道學,教授生徒,教化百姓。顏慥開青礁文化之先,“倡明道學”,重視教育,為顏氏家族的興起奠定了牢固的文化基礎。

從顏慥開基以來,青礁顏氏在宋代注重科舉取士的有利環境中,稟承顏慥教授的遺風,紛紛走向科舉的道路。根據《青礁顏氏家譜》記載,宋代青礁村共出18位進士,其中有的官至尚書、節度使等級。顏氏家族由科舉致仕者在《海澄縣誌》等志書中隨處可見,較有聲望的歷史人物就有顏師魯、顏徹、顏振仲、顏唐臣、顏敏德等,縉紳輩出,為時人讚頌。顏氏家族由此興起並聲勢顯赫。

院前社顏厝有兩座:一座系光緒十八年(1892年)所建,為二幢相連的二進式四合院,舊稱“舊厝”,現在改名“大夫第”,位列院前7號;一座系清光緒壬寅年(1902年)所建,為三幢相連的二進式四合院,稱“新厝”,位列院前25號。是廈門鄉村中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紅磚古厝。

海滄青礁院前社竟大有來頭、大美深藏,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顏厝的“大夫第”,為雙曲燕尾脊,脊上的剪粘鑲嵌至今完好。立面底部均為精雕的整塊泉州白花崗岩,襯出穩重氣派。前簷牆面的空鬥磚砌富貴吉祥圖案,案中為青鬥石豎柱窗,整齊美觀。牆簷彩塑彩繪,雖有的已破損,但仍鮮豔。護厝均為馬鞍脊,山牆上的懸魚飾和剪粘彩繪圖案,表現閩南民居的特色,頗是精美。新厝的立面不使用空鬥磚砌工藝,而是改用浮雕彩塑圖畫,畫中的荷、梅、松、竹塑得頗為精美,增加了房屋的文化氛圍。此外,其梁枋、月板、坐鬥、垂花、斗拱等的雕刻工藝,頗為精細,表現了閩南工匠的高超手藝,其上的漆金有的至今發亮。主厝和護厝,全部用過水廊相通,從東到西,一字相連,十分氣派。各家可自由來往,又各自獨立,顯示家族間親密溫馨的關係。

顏厝的主人顏嘉,祖上遺業無幾,日用維艱,生有二個兒子,老二不幸早亡。老大顏民淳不甘落於人後,棄儒服賈,不憚關山之越,遠渡南洋,奮志營求。在星洲的壠川等地辛勤奮鬥,歷30餘年,有了積蓄,又到香港發展。回鄉買田置房,到海滄鎮開設當鋪,見善好施,賑恤貧寒。並捐得

奉政大夫(大夫第名稱的由來),賞戴花翎,贈授四品銜。

顏氏家廟崇恩堂風格古樸典雅卻又氣勢恢弘,雖歷經幾百年歲月的洗禮,仍不失其壯觀氣勢。門前兩個“顏”字彩燈,高過膝蓋的門檻,對開的兩扇紅門,雄偉的石鼓,足見顏氏祖上的顯赫地位。崇恩堂內,對聯“祖孫冢宰,父子卿相”尤為醒目。

院前社保留的這些古民居建造精良,保存完整,在海滄眾多的古厝中可謂獨具特色,美輪美奐。

海滄青礁院前社竟大有來頭、大美深藏,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現如今的院前社,在保留村落紅磚古厝和原本農村生態景觀的基礎上,通過傳承原有的閩臺歷史文化,引進眾多的臺灣手作DIY產業,不僅將院前打造成了“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行動的典範社,更成為國內首個“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臺味濃”的閩臺生態文化村,成功入選了廈門新24景的候選名單。

除了遊覽閩南特色百年紅磚古厝,在這裡還可以體驗農事,例如菜地租賃、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藥用植物種植觀賞、親手磨豆漿、壘土灶烤地瓜、烤土窯雞。親身體驗臺灣手工DIY,參加多種親子活動,團隊素質拓展等活動。

海滄青礁院前社竟大有來頭、大美深藏,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院前社利用菜地質量好、種菜能手多、交通便利的優勢,成立了濟生緣合作社,通過置換、租賃等方式,將傳統菜地改造為“城市菜地”。模仿網上“開心農場”的做法,通過認種、發展會員的形式進行租賃經營。租賃期間,合作社將為“地主”提供應季種植所需的全部種子﹑有機肥料﹑水及必要農具、工具,並提供現場種植技術指導和澆水、施肥、除草、除蟲等菜園管理任務。三年來吸引了島內外民眾約20萬人到院前休閒旅遊,“認種”會員達300多名,農民從傳統意義的種菜轉變為休閒觀光業者。

海滄青礁院前社竟大有來頭、大美深藏,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村裡請來了臺灣大學社區營造專家李佩珍女士,在她的指導下對村容村貌、房前屋後進行規劃、改造、提升,引進資金對村裡閒置39棟閩南古厝進行修繕、改造,開發咖啡館、民宿、私房菜、博物館等文化旅遊產品,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業。院前社全村動員,收集各種傳統農具:犁、耙、風車、石磨,打造具有濃厚臺味的“鄉愁博物館”。

海滄青礁院前社竟大有來頭、大美深藏,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在院前社,臺味濃是其最大的特色,不少臺灣創業青年來此紮根。

位於村口的鳳梨酥館,是來自臺灣的鳳梨酥博士黃來裕創辦,誰來都是一杯冬瓜茶、一塊鳳梨酥相迎。臺灣“鳳梨博士”從臺灣引進技術及當地土鳳梨,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臺灣名產鳳梨酥,遊客不僅可以觀摩鳳梨的製作過程,還可以品嚐到剛出爐的香甜鳳梨酥。

海滄青礁院前社竟大有來頭、大美深藏,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一幢幢古民居煥發出新的生機,大夫第成為社區書院國學講壇的教室,每週末,院前社的孩童們在這裡學習閩臺童謠、手偶劇表演、手工製作、繪畫等。書院牆上展示著各種閩臺慈濟文化及顏氏宗親文化,這裡已然成為一個鄉愁展覽館。

海滄青礁院前社竟大有來頭、大美深藏,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院前社【顏氏家訓】

整密家風,重視教育。

君子處世,貴能益物。

君子風操,不拒白士。

竊人之美,甚於竊財。

慾壑難填,澹泊免災。

治家之道,去奢崇儉。

修身守正,實至名歸。

民生艱辛,切勿養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