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成爲哲學家的妻子?

略早於黑格爾的時代,德意志出現了一位哲學巨匠,伊曼努爾·康德(1724年-1804年)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

刻板印象中康德應該是個枯燥無聊、手持菸斗、喜歡45度仰望天空思考人生的完人。

康德說,我們無法證明上帝存在,因為從來沒有人見過。在這講康德的三個小故事,希望能給你們大體勾勒出這個素未謀面大哲學家的鮮活形象,一覽典型天才的非典型事件。

如何才能成為哲學家的妻子?

第一個故事,康德言出必行守時赴約。

50歲的康德要去一個名叫珀芬的小鎮拜訪老朋友威廉先生,兩好友雖只相隔十幾英里,康德為了能在約定的時間到達,還是一大早就租了馬車趕往威廉先生那裡。

天不可測,一座斷橋意外擋住了前行的道路,康德看著從中間斷裂的橋,明白強行通過確實不是明智之舉,如果此時繞道前往,最快也得40分鐘,依然趕不上約好的時間。

坐以待斃不如周遊列傳,不過康德這冤大頭竟花200法郎買下附近一座破舊的農舍,歸其原因,也只為借農舍裡的木頭修橋而已,待橋修好後,他又把農舍歸還給原來的主人。

康德如約準時來到了老朋友威廉的房門前,一直等候在門口的老朋友看到康德,大笑著說:“親愛的朋友,你還像原來一樣準時啊。”

如何才能成為哲學家的妻子?

第二個故事,康德堪稱最秀的才。

13歲喪母的康德年年考試不出前三,16歲即升入柯大,然後歷任家教、講師、教授、系主任、校長,直至73歲退休,在柯大搭出世界上最象牙的塔。他一輩子沒幹過別的,除了讀書,就是教書、寫書。

鄭重說明:康德並非只教哲學,他教過邏輯、形而上學、人類學、道德哲學、倫理、自然神學、數學、物理、力學、美學、地理、生物、教育學、自然法等等,甚至像墨子一樣教過築城術和煙火製造術,足證他學富五車,涉獵廣泛。

康德上課,從不遲到、缺席,從不照本宣科。從未出過國的康德講課趣聞逸事不斷,間雜異國風土人情,經常把學生講得當堂落淚。

康德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資質中平的學生能聽懂為標準。他常說:我不是教給你們哲學,而是教你們如何進行哲學思考,二百多年後,中國管這個叫“素質教育”。

康德受學生歡迎,有聽課費為證。當時的歐洲,教授工資形同虛設,主要收入是學生的聽課費,有時甚至當堂交費,聽一節交一節。因此,哪個教授好,不消勞煩教務處考核,直接看教授的錢包即可。

第三個故事,康德的情與愛。

康德不結婚,完全不是因為哲學,而是因為恐懼,他害怕性交使自己衰老,跟今天的小資怕生孩子一樣。

這個偉大的哲學家還有很多迷信,他曾說,人生只有兩件壞事——衰老和結婚。雖然康德一生未婚,但實際上他也是個有七情六慾的凡人。

據說康德看上了一個來他家鄉旅遊的女子,而且是奔著跟人家結婚去的,康德一心各種計劃邏輯分析,辯證的觀點討論著怎麼怎麼追求女子的時候,人家早就離開了。

如何才能成為哲學家的妻子?

阿爾森·古留加的《康德傳》也是夠八卦,既知康德終生未娶,那他對性愛是怎麼看的?甚至他有無感受到真正的性愛?古留加經過多方調查,終於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據說,一次有人問康德,他怎麼看待男女床第之歡。康德思索了一下,以一貫的理性主義精神答道:那是男女之間一系列無規律動作的組合。世上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總是有得有失,康德沒能獲得世俗婚姻的幸福,卻獲得了真理、智慧的眷顧,獲得了精神世界的幸福與永遠的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