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受禪以後爲什麼不殺漢獻帝,漢獻帝的結局如何?

先說第一個問題,曹丕為什麼不殺漢獻帝。

曹丕受禪以後為什麼不殺漢獻帝,漢獻帝的結局如何?

中國有句老話,叫斬草要除根。意思是說,對待敵手,千萬不可以手軟,要儘量做到連根拔起,以免滋生後患。歷史上這樣的事情不少,最出名的要屬越王勾踐。吳王夫差沒有殺他,他十年生聚 十年教訓,終於三千越甲吞了吳。

因此,曹丕受禪,對於漢獻帝的處理就需要極大的智慧。處理的好,曹丕順利繼位。處理不好,曹丕就要落下千古罵名。在曹魏集團,就這個問題分成了兩派,一派主殺,一派主不殺。

曹丕受禪以後為什麼不殺漢獻帝,漢獻帝的結局如何?

主殺的人,認為漢朝幾百年根基,樹大根深,漢獻帝不殺,難免會有一些忠於漢室的人復辟。即便不復闢,也會有人把他當作旗幟來興兵作亂。到時候需要派兵鎮壓不說,徒耗人力物力。不如一刀砍了他,乾淨利索,省掉麻煩。

主不殺的人認為,漢朝已經滅亡,斷無死灰復燃的可能。同情弱者是人之本性,殺掉漢獻帝,會落下終身罵名。不殺漢獻帝,則能為曹操贏得一個開明君子的美譽。況且,漢朝已經是徹底的熄火了,即便他有勾踐之志,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

最後,曹丕選擇了後者,放漢獻帝一條生路。從這點來看,曹丕完全堪稱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曹丕受禪以後為什麼不殺漢獻帝,漢獻帝的結局如何?

再說漢獻帝的結局。漢獻帝的漢獻帝退之後,曹丕封他為山陽公。《三國》裡說,漢獻帝禪位之後,在湖裡將船鑿出洞來,最後和曹皇后一起葬身湖底。其實,這是演義的說法,旨在表達漢獻帝其實是一個有抱負有野心的帝王,並不是人們常說的不中用的傀儡皇帝。

但無論與天鬥還是與地鬥,都鬥不過時代的潮流。漢朝滅亡的結局早已註定,困獸之鬥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在宮中被豢養多年的劉協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曹丕受禪以後為什麼不殺漢獻帝,漢獻帝的結局如何?

因此,山陽公會封地之後,專門給窮人看病,在當時贏得了很好的聲譽。縱觀三國英雄史,得以善終的人不多,劉協算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