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市民20年,太湖圍養蟹要說再見-太湖蟹協會:明年9月或能吃上更近似野生的太湖蟹

晨報記者 謝克偉

蘇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於日前發佈通告,要求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養殖設施的移交工作。2019年6月底前,全面拆除4.5萬畝太湖圍網養殖。此舉意味著,持續了20多年的太湖圍網養殖大閘蟹從明年起將與市民說“拜拜”。那麼,它是否同時意味著從明年起,太湖養殖湖蟹就此消失,市民只能吃到太湖塘蟹了?

蘇州市太湖蟹協會副會長奚興根透露,蘇州市太湖蟹協會和太湖養殖戶正在醞釀太湖野生蟹保護區和在太湖中大量增殖放流蟹苗方案,如果方案得到施行,明年9月之後可以吃到更近似太湖野生蟹了。

太湖明年停止圍網養殖

蘇州市人民政府、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於日前下發的《關於太湖圍網拆除的通告》規定,決定拆除太湖蘇州市行政區域內水域圍網,收回養殖使用權。養殖使用權人應當在2018年9月30日前按照補償方案的規定簽定圍網拆除補償協議,由發證機關收回養殖使用權,並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行向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辦理移交手續。

據悉,太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太湖主要由東太湖和西太湖組成,東太湖屬蘇州市管轄,東太湖湖面面積約30萬畝,平均水深約1.6米,東太湖水草茂盛,非常適合大閘蟹等水產品生長,目前東太湖圍網養殖面積4.5萬畝左右。西太湖水域的水較深,水草少,不太適合大閘蟹生長。

在上海市民的眼中,太湖養殖湖蟹的地位遠遠高於其它地區湖蟹,僅次於陽澄湖大閘蟹,又因為太湖養殖湖蟹的產量又遠遠大於陽澄湖大閘蟹,因此,太湖養殖湖蟹每年入滬銷量佔據著很高的比重。若太湖養殖湖蟹就此消失,將對每年9月之後的大閘蟹消費產生重大影響。

圍網養殖成老太湖人回憶

奚興根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太湖老漁民,今年55歲的他,從小就隨父母在太湖上打魚捉蟹。“上世紀七十年代,太湖裡捕撈上來的魚蟹蝦都是純天然的野生產品,那個時候沒有圍網養殖,沒有人工喂料。”奚興根回憶,那時捕撈上來的太湖魚蟹蝦都要交給鄉水產行,由他們來銷售,打魚人按公分計酬。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太湖漁民開始自己捕撈,捕撈上來的魚蟹蝦可直接進入市場銷售。當時,奚興根捕撈的魚蟹蝦會送往多個市場,其中之一就是上海八仙橋市場。“當時的太湖蟹好吃,蟹味道實足,剛蒸好的大閘蟹,一掀開鍋蓋,蟹香就會撲面而來。“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太湖野生魚蟹蝦大幅度減少,1991年太湖開始圍網養魚蟹。1992至1993年開始,政府相關部門鼓勵圍網養殖,當時漁民可以在湖內隨便圈地養魚蟹,到了2007年至2008年,太湖圍網養殖的面積高達20萬畝,30萬畝的湖面圍網密佈,太湖生態環境受到很大破壞。2008年後,太湖開始圍網整治,目前,太湖圍網養殖面積在4.5萬畝左右。

[新聞鏈接·替代方案]

協會、養殖戶已醞釀兩辦法

一、設野生蟹保護區

圍網拆除方案一經公佈,在太湖養殖戶中掀起巨大波瀾,今後漁民養殖戶靠啥生存?這麼好的太湖蟹品牌就此消失了?與此同時,焦急的還包括上海吃貨,難道以後就沒有很接近天然的太湖三白和太湖養殖湖蟹,就只有全人工養殖魚蟹了?

問題提出之後,蘇州市太湖蟹協會和養殖戶絞盡腦汁想辦法。吳江市阿四太湖蟹養殖有限公司和吳江萬頃太湖蟹養殖有限公司透露,太湖蟹協會和太湖養殖戶現已醞釀出太湖蟹增殖放流方案,即在每年的3月至5月在太湖內大量增殖放流蟹苗,蟹苗靠太湖天然水生資源生長,當年的9月以後就可捕撈收穫。據悉,該方案已初步獲相關部門肯定。

當然,增殖放流方案還涉及到管理、收益分配等很多複雜的後續工作,太湖增殖放流計劃是否會獲得通過,目前相關部門還沒有給出明確說法。

與此同時奚興根還透露一個細節,就是太湖蟹協會、養殖戶、經銷商還呼籲,要求有關部門建立太湖野生蟹保護區,只有建立了保護區,太湖蟹資源才能得到充分、有效、完全保護和利用。方案已同時上交給相關部門。

二、引太湖水養蟹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很多養殖戶都在考慮將太湖水引進池塘,池塘生態養蟹,養殖後的水體經過處理,達標後排入河道,而整個過程採用標準化養殖。養殖戶們認為,這樣的養殖接近湖蟹養殖,養殖後的大閘蟹就是”太湖蟹“。“吳江萬頃太湖蟹“總經理孫萍萍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已經在太湖沿岸找了多塊土地,如果土壤指標達標,會考慮引太湖水入池塘養蟹。 與此同時,記者從蘇州市太湖蟹協會了解到,太湖地區廟港萬畝大閘蟹養殖基地已於3年前建成,該基地養殖的大閘蟹水體全部從太湖引進,池塘按照標準化建設,30畝為一塊,基地建有道路、用於管理和住人的工棚等設施,基地還部分建設了水處理設備,引進的太湖水養殖大閘蟹之後,經過處理排入河道。據悉,太湖圍網拆除後,將會有更多養殖戶進入基地養殖大閘蟹,屆時相關部門將增加投入,包括水處理設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