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營救》:一場價值十萬美金的找人遊戲

《通勤營救》:一場價值十萬美金的找人遊戲

硬漢型動作片的受眾群是有一定範圍的,尤其不容易吸引女觀眾。但有一位演員主演的動作片,女觀眾比男觀眾的反映更熱烈,不是因為這位演員在外型上有什麼優勢,而是因為他走心,每一次的角色都讓人倍兒有安全感。

這是阿咩看完《通勤營救》後的直觀感受。

在中國,連姆·尼森有“營救之神”的稱號,三部《颶風營救》、《空中營救》一路打下來,讓女觀眾都夢想自己有一個這樣的爹,或這樣的老公。但是這次的《通勤營救》不一樣,他救的不是妻兒(當然也間接是為了妻兒的人身安全),而是真理、民眾,以及他自己。

他要將自己從人生最困頓的階段拯救出來:50歲離開警察行業,轉投保險業,60歲被保險公司一腳踢開,他不敢告訴等著給孩子繳學費的老婆,在最後一次坐通勤列車回家的路上,終於機會來了。有個美女跟他說,我們來玩個找人遊戲,找到了你就能得到十萬美金。

《通勤營救》:一場價值十萬美金的找人遊戲

這個開頭是不是非常吊人胃口?而且讓觀眾有強烈的參與感。尤其老爺子這次的角色麥考利,並沒有什麼英雄使命,或者神秘的身份,而是一個純粹的小人物。這樣的設定非常貼近普通人的心理。如我輩可能還會想,都說資本主義福利好,可六十歲的老人一樣會面臨失業問題。

坐在最後一趟列車裡的麥考利,失業還丟手機,貸款期限也即將來臨,看上去已經沒有後路可退。當一個美女用十萬塊跟他玩找人遊戲時,曾經的職業敏感度多少讓麥考利想到這事兒可能觸及法律問題,但他還是去拿了這個錢。這樣的行為設定,是相當人性化的。而當他看到FBI探員屍體時,又恢復到十年前當警察時的冷靜與從容。

可以說,編劇和連姆·尼森在對人物的塑造上比以往的“營救之神”更走心,更能讓普通人有認同感。

相對於老爺子過去的營救行動,《通勤營救》裡的追逐戲很少,而打鬥戲也被狹窄的車廂空間限制住,所以打鬥的亮點幾乎都在貼身肉搏這一塊。這一塊的動作設計,技巧比力量重要,還要考慮人物六十歲的體能水平,其實比大馬路上的更難。所以,麥考利不論是與探員,還是與吉他哥,甚至是與老同事pk,他都並不是實力碾壓的那個,可以說贏得僥倖,我們才能看得揪心。

《通勤營救》:一場價值十萬美金的找人遊戲

當然最揪心的還是老爺子從行進的列車底部落地再扒車躲車的過程,驚險程度真心不亞於阿湯哥掛飛機架。這一段的畫面有幾個列車軋過軌道時的特寫,速度、力量都讓人對麥考利的勇氣倍感欽佩。身手不如以前,但勇氣卻是一輩子的。身臨其境地想一想,什麼事情能讓人在這種情境下玩命?終究還是骨子裡就有對真相的追尋和對命運的不甘!這一段讓麥考利從普通人裡跳脫出來。回到英雄片敘事的軌道上來。

城市規劃員自殺事件牽出的陰謀,給影片製造的懸疑感比老爺子以往的營救片更強烈。當最後僅剩的乘客紛紛站出來的時候,阿咩感動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這個主題正對應了我們在網絡裡常說的那句話:“今天我們都是XXX”。

《通勤營救》:一場價值十萬美金的找人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