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時至半夏,夢回故里,心悅神怡

夏至》 左河水

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

知了不知耕種苦,坐閒枝上唱開懷。

「夏至」時至半夏,夢迴故里,心悅神怡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此時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最為明顯,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如同一個明確的分界線,從這一天開始,太陽直射點將逐漸南移,北半球白晝時長逐日減少,同時,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夏至」時至半夏,夢迴故里,心悅神怡

古人認為,這是夏至日陽極陰生的特性,故有“夏至三候”。

「夏至」時至半夏,夢迴故里,心悅神怡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夏至,萬物蓬勃生長,生機勃發。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夏至往往也是古今文人墨客詩興大發之時。

上天饋贈的“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

池塘裡風景“蓮葉無窮碧,荷花別樣紅”

綠樹陰濃中“蟬鳴聲聲響,忽覺夏日長”

一時間應了“吟罷清風起,荷香滿四鄰”

「夏至」時至半夏,夢迴故里,心悅神怡

夏至未至,

情之所至。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一句寫出夏日晴雨不定的景象,

以晴通情,

也點明瞭男女之間初生情愫的朦朧曖昧,

奇妙的自然之景還有微妙的意味,

精巧至極,妙筆生花。

「夏至」時至半夏,夢迴故里,心悅神怡

夏至將至,

心之所向。

白居易在《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則寫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的蘇州“夏至筵”

酒水吃食豐富、管絃歌樂齊鳴,

無一不顯露出夏至的熱鬧和繁盛,

吃貨們估計都蠢蠢欲動了。

「夏至」時至半夏,夢迴故里,心悅神怡

夏至已至,

夢之所及。

最奇的是宋詞人蘇軾的一曲《鷓鴣天》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蓑草小池塘。

寥寥幾筆描寫出日常七景

樹林、高山、翠竹、院牆、夏蟬、青草、池塘

雖語中透露衰敗頹然,

可又以閒適、順其自然的心態結束,

此情堪比佛家所說的“一切有如夢幻泡影”

放下執著,方得清心。

「夏至」時至半夏,夢迴故里,心悅神怡

夏至,

天氣炎熱,土地被烤得炙熱,

大地等候雨水的滋潤。

掛滿枝頭的荔枝,紅豔似火

田間地裡的西瓜,長勢飽滿

好一派碩果累累的景象。

在城市森林中穿梭,

忽然間,有點想念故鄉了……

想念故鄉的蜿蜒小道

想念故鄉的風味小吃

想念故鄉的父老鄉親

想念在家中時刻記掛自己的父母親。

「夏至」時至半夏,夢迴故里,心悅神怡

今日夏至,願你心悅神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