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唐山:百年達道的變遷

史話唐山:百年達道的變遷

在復建的老火車站往南,是一座觀景天橋。火車從天橋下穿過,可以感受到鐵路時代的震撼。向北望去,穿過天輪旋轉的井架,就是聞名遐邇的百年達道。達道在唐山礦井口北側100多米的地方,是一條鐵路隧道,隧道口拱券中間封口石牌上鐫刻著“達道”字樣,日期為“光緒乙亥二十五年四月初四”,落款為“開平礦務局”。修建達道這一年,是1899年。

皮特先生《關內外鐵路》一書出版後,卻改變了這張身份證,把達道修建時間大大向前推進了。書中寫道,一位美國退役少將1885年曾來到唐山礦,在他的遊記中記述了這條隧道,說明達道在1885年之前就已修建。

唐山礦一、二號井都是石砌井壁,井下巷道也是用石料壘砌的,所用石料來自鳳凰山腳下采石場。唐胥鐵路建成後,開平礦務局修了一條鐵路通向採石場,提高石料運輸效率。從早期照片中發現,達道沒有修建之前,是一條開挖的深溝,鐵路從中穿過,通向採石場。照片中可以看到,有2號(或3號)機車在採石場作業的場景,這是一座新採石場。

為方便過往行人,礦務局砌築了隧道,鐵路穿過隧道,公路在隧道上面。1881年初,有人來到唐山礦參觀,詳細記述了遊歷情景,文中沒提到有這樣一條隧道。按時間推算,隧道應該是在1883年或1884年修建的。不過,這座立交橋並不是最早的鐵路公路立交橋。

唐山礦井口往南約500米有一座鐵路橋,這座橋是鐵路在公路上面,是中國第一座鐵路公路立交橋。這座立交橋是敞開式鐵梁橋,跨度3米左右,石料砌築基座,歷經百年,已經不堪重負。後來人們在它旁邊又建了一座水泥橋,老橋被埋在鐵路下面。

當唐胥鐵路向古冶方向延展時,從這座立交橋往南約50米分出道岔,在橋的東面修建了另一座鐵路公路立交橋,人們便管這裡叫雙橋。達道與雙橋一南一北形成兩座各具特色的鐵路公路立交橋,成為鐵路橋樑史上的光輝典範。

1896年,唐山礦在西北方向開鑿新井——西北井,達道的單軌道限制了運輸能力,於是把達道擴寬,修成了雙軌道。對比不同時期照片,我們可以發現,最早修建的達道是磚砌結構,券頂部也有石牌。而1899年改建的達道,隧道口用石料封口,上面的石牌與最早的石牌並不一樣。1920年,西北井停產,達道又改成了單軌,也就是現在的面貌了。

在達道上向南眺望,這裡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火車從達道穿過,井架上的天輪飛轉,讓人們感受著百年老礦更加濃厚的工業氣息。

撰文:王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