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老洪江·第63期」史話:捋一捋靖州與洪江的歷史關係

「老洪江·第63期」史話:捋一捋靖州與洪江的歷史關係

「老洪江·第63期」史話:捋一捋靖州與洪江的歷史關係

廖開順與你回憶老洪江是三明學院教授、洪江人廖開順和洪江人微信平臺聯合推出的一檔關於洪江歷史的微信專題,專題中引用了大量歷史記載資料,並結合作者的切身體驗編寫而成。專題每週推送一篇,如果您有什麼問題或建議可直接在洪江人微信平臺留言聯繫。

這是 洪江人微信平臺 的第 5956 篇文章

• 文章底部已開通評論功能,坐等神評論 •

老洪江·靖州與洪江

懷化地區的縣份,從北到南四百公里,靖州和會同、通道被稱為“南三縣”。老洪江市不屬於南三縣,卻與南三縣的關係千絲萬縷。譬如當年的洪江人民醫院,主要為洪江市和南三縣服務,每天都有來自南三縣以及黔東南的病員。醫院本部搬遷懷化以後,也只在洪江和靖州設立分院。在以計劃經濟分配工作的年代,多有洪江子弟被分配到南三縣工作。洪江知青和下放戶,除了黔陽縣,下放會同和靖州最多,很少去安江以北和黔陽以西。當然,也有很多南三縣人,祖輩就來洪江經商。南三縣也是老洪江商業和工業的後方,幾百年為洪江輸送木材土產,也延伸了洪江的市場。

靖州飛山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南三縣以靖州為中心,靖州與會同一樣,與洪江的歷史淵源悠久,都是友好的近鄰。作為州級的靖州,曾經管轄會同縣洪江810年。作為縣級的靖州,是洪江的兄弟縣份。1987年,靖縣迴歸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上了年紀的洪江人,仍然叫靖縣而不是靖州。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洪江人並不覺得靖縣很遠,而對於安江以下的沅水縣份,總是覺得比較遙遠。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洪江人不太習慣安江以下一些地方的方言。當然,洪江人長年在沅水行船放排,聽得懂當地方言,也可以交流。對於“嗎呮qi落子嗎有味,呮得落子落死人”——“不吃辣子沒有味,吃了辣子辣死人”之類的風趣方言,抱以會心的微笑。但是洪江人與靖州人更容易交流,因為都講西南官話。語言學家認為,在懷化地域,以靖州、通道和新晃城區的西南官話程度最高,又認為靖州城區的語音最正。清代乾隆年間的《直隸靖州志·風土卷·方言》記載:“靖人言、音多清爽。舊志稱其中州士大夫多從兩京而徙居於此者,理或然。”——這裡說靖州城區話由移民帶來。洪江話也由移民形成。

宋代的草市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西南官話形成於明清大移民,覆蓋西南各省和湖北,以及江西、湖南、廣西、陝西部分地區。它相當漢族移民的普通話,也是西南少數民族的第二方言。洪江客商早期的各路方言,在清代融合為西南官話。各地的西南官話也有差別,洪江話比較接近漢口官話——長江流域上江官話和下江官話之間的官話。洪江話又帶著湘方言痕跡,比如把“吃”說成“qia”。因此,靖州的洪江人很容易學會靖州話,而洪江的靖州人未必會說地道的洪江話。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洪江人和靖州人對話,很少有語音障礙,容易拉近心理距離。對話還需要人們的層次相當。靖州縣城古為州城,是湘黔桂邊的交通樞紐,與老洪江一樣,移民集聚,商貿發達,因此,靖州城裡人很健談,喜歡“款勁火”。老洪江人也一樣見多識廣,天南地北無所不知。靖州人和洪江人對話都比較高調,不但聲調較高,不帶“娘娘腔”,而且喜歡爭論,往往互不相讓,但是都能寬容對方。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靖州與洪江的文化淵源,起于靖州前身誠徽州時期。唐代中期,侗族先民在今靖州城東一帶發展壯大,自稱誠州。又擴大到今綏寧縣西部一帶,自稱徽州。早期的誠州和徽州只是溪峒之地,侗族大姓楊氏兩大首領率眾聚居的地方,並非朝廷之州。兩州地緣相連,也合稱為誠徽州。唐末天下大亂,楊氏首領趁勢開拓領域,擴展到今靖州、通道、黎平東部、芷江以南、天柱東部、會同、綏寧等地,其中多有屬於敘州的地盤。唐末昭宗期間,楊再思被推為誠州刺史。以侗族和苗族為主的飛山蠻族群集團,是誠州徽州的主體。至於侗族苗族的稱呼,是新中國民族識別以後的正名。

今靖州廣場的楊再思塑像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五代十國時期,馬殷在長沙做了南楚國王,本是一位賢明君主。為了統一南楚,馬楚軍於公元911年打敗飛山蠻,斬殺三千餘眾。為了民族的生存,楊再思率領餘部歸順馬楚,被授予誠州刺史,誠州成為羈縻州。楊再思派10個兒子和侄子分別執掌十大溪峒,勵精圖治,發展生產,以款約治峒,接受儒家文化,社會穩定發展,促進侗族社會從原始社會直接跨入封建社會,也為靖州城市的崛起打下人口、經濟和文化基礎。公元952年馬楚滅亡,南楚再次動亂,湘西南敘州刺史鍾存志逃亡。楊再思之子楊政巖乘勢擺脫朝廷控制,挾十大溪峒再立誠徽二州,自封刺史,統領兩州,領域再次擴大,達到誠徽州鼎盛時期。洪江之地本屬敘州,隨形勢而歸屬到楊氏誠州。

飛山廟祭拜楊再思神像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公元957年楊再思去世,因為他對侗族的歷史功勳,被侗族人民尊奉為神,也多次得朝廷褒獎,賜封威遠侯。從而形成侗族楊再思神的民間信仰,與侗族對女始祖的薩瑪信仰並存,一直傳承至今。後人在靖州建飛山廟,並且擴大到十峒之外,或稱飛山宮。有學者調研,湘黔川邊地的飛山宮廟多達三萬多座,是西南密度最高的人神廟宇。對於楊再思的生平爭議也很多,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民眾的敬仰和信仰。楊再思信仰是侗族文化發展的里程碑,標誌侗族文化與漢族封建文化接軌,社會前進一大步。

靖州江東新風雨橋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侗族楊氏也是老洪江最早的大姓之一。元末明初洪江建有楊氏宗祠,內設戲臺,地址在歌詩坡。歌詩坡本是洪江的古老地名,應該是侗族居住時期的地名,其中蘊含侗族民俗的無事不歌,所謂“飯養身,歌養心”。侗族逐水而居,歌詩坡為巫水河畔的小山坡,河岸聚居侗族。唐與五代時期,洪江也是溪峒蠻之地。洪江的飛山宮建於清代嘉慶乙亥年(1815年),坐落在沅水河岸,洪江的靖州商人所建。光緒四年(1878年)又重修飛山宮。光緒十三年,靖州人申唐晟撰寫《重修洪江飛山宮記》,其中記述:“所以聯情誼,平爭競也,以歲時虔奉威遠侯。”飛山宮與洪江其他宮廟一樣,兼做靖州同鄉會館。

靖州渠陽古城遺蹟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靖州與洪江,還有一個著名歷史事件。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正月,知荊南府的舒亶率軍平定辰州和沅州叛亂,攻佔誠徽州。荊南是宋代荊湖南路的簡稱,管轄今湖南省大部。據南宋《乾道四明圖經·舒亶傳》記載:“亶復計議進築移屯沅之洪江”——也就是以洪江為前進據點,進軍誠徽州。南宋人王稱寫的北宋簡史《東都事略》記載:“亶選形勢,得飛山純福坡新城,為控扼之要。”意思是舒亶軍隊佔領飛山,控制了誠徽州。飛山蠻最後一位首領楊晟臻歸順北宋王朝。

唐宋時期主要城鎮分佈圖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製圖:餘翰武)

公元1103年是靖州和洪江歷史的重要年份。這一年,舒亶軍從洪江寨進軍,三百年誠徽州終結。這一年改誠州為靖州,改渠陽縣為永平縣,三江縣為會同縣,羅濛縣為通道縣。又改徽州為蒔竹縣,之後改綏寧縣。靖州取“安靖”之義,“會同”意謂天子召見諸侯會面的時間,綏寧為“綏之以寧”——用繩子繫住而妥當安寧。新地名無不體現朝廷意志,帶著征戰勝利和安撫的色彩。雖不無民族壓迫,卻是實現國家統一的行為。舒亶的征討,並未大規模血刃,以他邊功中的名望和聲威,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靖州土橋街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也是1103年,洪江寨從黔陽縣轉隸會同縣。這在1994年的《洪江市志》上只有簡單一筆,其實非常重要。1074年設置的沅州,管轄盧陽、黔陽、麻陽三縣,王化較早。而誠州在北宋前期政局非常複雜,北宋是個溫柔的王朝,雖然1081年設置過朝廷的誠州,l087年改設渠陽軍,但楊氏溪峒集團一直掌控誠州,1102年還在拓展地盤。朝廷務必維護沅州,為此,知沅州兼緣邊溪峒都巡檢使的謝麟,在誠州周邊建立寨一級軍事和地方機構,來防範和招懷溪峒誠州。從1080年開始,謝麟新設置託口寨、貫保寨(在今靖州太陽坪)、小由寨(會同中部)和豐山寨(會同南部),形成對溪峒集團的防守。1083年,朝廷將以上四寨由沅州改屬誠州,謝麟急切上疏:

“緣沅州與誠州元自梅口為界,今因割移四堡,遂以洪江口為界。自洪江口至梅口江約三驛,又從託口寨盧陽縣界至梅口江約四驛,削取沅州封守附益誠州太廣”。

謝麟認為,如果將四寨劃給誠州,削弱了沅州。兩州的界口梅口太遠(梅口在今綏寧縣關峽苗族鄉梅口村,1945年中日雪峰會戰的重要關隘和戰場),實際上就只有洪江寨為兩州最近的界口,溪峒蠻可以通過誠州託口寨侵擾沅州。謝麟的意見得到朝廷同意,並且統籌兼顧:小由寨和託口寨迴歸沅州,洪江寨劃給靖州。兩州各有沅水乾流的邊界重寨,又給靖州(會同)留下出沅水的口岸,有利於會同和靖州的發展。這是洪江八百年一直隸屬於靖州會同的原因。而黔陽縣擁有沅水乾流,背倚盧陽沅州盆地,都是開化之地,地理優越,無須再劃入一個洪江寨。北宋朝廷可謂用心良苦,只是後人並不借鑑。如果洪江與會同一直同縣,共同建市,或許是沅水中上游實力最為強勁的縣份(市)。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舒亶本是著名詩人和軍事家,王安石新黨人物,也是將蘇軾陷於“烏臺詩案”的操盤手。但是也有為舒亶正名的強勁呼聲,蘇軾未必處處正確。舒亶為平定誠徽州,與諸葛亮一樣病逝于軍營。《乾道四明圖經》記載,舒亶“俄得疾,是夕有大星隕於洪江之西,遂卒于軍”。舒亶逝世的洪江之西在哪裡,如今難以考證,只有他的軍旅詩詞傳世。如《崇福寺》:“龕燈隱隱夜初分,落果猿啼枕上聞。客夢欲成成不得,一窗殘月半床雲。”龕燈是神龕前的長明燈,祭奠死者的靈堂也點長明燈。舒亶寫何地崇福寺不可知,卻為自己描繪了卒于軍中的淒涼場景。

舒亶的詩詞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歷史節點的1103年,靖州正式成立,納入朝廷編制,管轄永平、會同、通道三縣,當代成為懷化南三縣。1103年之後,靖州人口不斷增長,早期以屯軍移民為多。北宋初期的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靖州2999戶,崇寧年間(1102—1106年)達到18692戶,一百多年增長4倍多,而辰州只增長3倍多,沅州增長2倍多。明代初期,靖州城規模達到5裡,沅陵城5裡,常德城4裡。明代在靖州設置的軍事機構為五千戶衛所,相當現在的軍分區,管轄到天柱縣一帶。今渠陽鎮的“衛門口”,便是明代靖州衛所的司令部大門。

沅水中上游傳統集鎮職能結構示意圖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製圖:餘翰武)

明清時期大批移民遷徙沅水上游,包括靖州與洪江。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常德府12.8895萬人,辰州18萬,靖州達到10萬——包括縣裡的人口。清代靖州三縣的人口:乾隆年間的1776年有50.5萬,相當西漢元始二年今湖南境內人口總數。咸豐元年(1851年)達到65.1萬人。靖州陸路交通發達,明代靖州的驛路有遞鋪14處,東去武岡,南去通道,北去沅州,西去錦屏,康熙二十三年又增加9鋪。

清朝時期主要城鎮分佈圖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製圖:餘翰武)

從明代後期到清代,沅水中上游崛起一大批商業城鎮。既有不是州縣城的大商鎮,如浦市、洪江、安江等,也有州縣城成為商業大鎮,如沅陵、辰溪、靖州、芷江、晃州。北宋前期的誠州開始發展草市貿易,《宋史·蠻夷傳》記載:“誠州設立之初,州境邊界毗鄰貴州之上江、多星、銅鼓、羊鎮、譚溪、上和、上城、天村、大田等團並至誠州城下貿易。”這與洪江的草市基本同步。一百多年以後的北宋1103年,靖州已經“環城西南為市井”。清乾隆年間取消“蠻不入境,漢不入峒”禁令以後,更多客商紛紛來到靖州經營,分行劃市。乾隆年間,靖州發展為湘桂黔邊物資集散中心,而洪江早在康熙年間即發展為商貿大鎮,因為洪江已經完全漢化,而商人以移民漢人為主。

沅水中上游流域古代交通示意圖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製圖:餘翰武)

據清乾隆《靖州直隸州志》記載,乾隆年間,靖州城內外有大小街市51條,分行分街經營:河街、小南門、西街集中經營綢布,百貨、書紙、金銀首飾。許家巷、大碼頭河邊、江東等街為木材市場。糧油在正門口,山貨油行在西門外。牆腳街、雞公亭、響水洞街為客棧業。國藥、瓷、鐵業分佈在各條主要街道。靖州與洪江一樣為“百日場”,米場在太平宮、關帝廟一帶。飲食蔬菜場在大南門、衛門口。馬王橋為魚場,許家巷口、孟馬巷為仔豬場。靖州城同鄉會館林立,光緒五年有貴州、兩粵、長郡、衡州、永州、寶慶、江西、福建八幫等會館,有忠烈宮、玉虛宮、廣濟宮、壽佛宮、廉溪宮、太平宮、伏波宮、三元宮等。

沅水中上游傳統集鎮空間結構圖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製圖:餘翰武)

可惜靖州的州城和商業建築,沒有像洪江一樣保存較多。我最後看到的靖州古商業街,是它的老河街。背倚老城牆根腳,沿著異溪小河而建。曲折的青石板街,從城南門遺址通向東門,又分為上、中、下河街,以拱形圓門為界。一幢幢吊腳木樓,全部臨街開店,店鋪密集。進街拐彎處一家百貨商店門面稍大,其他多是小店小鋪,多有南雜店、粉面館、包子鋪、肉鋪和豆腐鋪之類,都是小本經營的舊時商貌。河街的馬打滾和甜酒粑,並不比洪江做得差。靖州河街更大的特色是手工藝製作。有民族服飾、銀器金器、五金修理、竹木器具、釣魚器具、冥器紙紮,縫紉店、紙傘鋪、稱鋪之類。手藝人多來自邵陽各地,這與老洪江相似。邵陽人各有絕活,手藝現場流韻。

靖州寶慶碼頭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有電影《風吹嗩吶聲》攝製組到靖州河街採景。也有靖州鄉土作家明德寫過《河街人》小說系列,描寫舊時身懷絕技的靖州河街小人物:呂球生靠一面祖傳孝鼓和一副天生的歌喉謀生,常常讓孝歌蕩去半條河街。河街“水鬼”天福,一次又一次替人當壯丁而後潛水逃回。滿福只在曬樓上打一望河水的清濁,就知道哪條溪水有漂魚。有美麗女孩秀秀像邊城翠翠,笑得純真卻過著苦澀青春。靖州河街積澱了古商鎮老市井文化,後來整街毀於火災。老洪江也是一次次火災燒燬古街老屋。至於靖州古代的軍事設施,如今只留下無數地名,帶著衛、寨、砦、堡、屯、團、塘、鋪之類的軍事記憶,遍佈靖州城鄉。

靖州新望江樓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清代的靖州雖然還管轄會同洪江,但是洪江已經脫穎而出,崛起為沅水上游最大商鎮。以這樣的地位,與靖州城便成為商貿夥伴,也像兄弟縣份。只是洪江更得大小江河匯聚,商道如近水樓臺,更加繁榮昌盛。靖州渠水本是沅水一級支流,靖州的物產,除了少數銷往廣西,主要運往洪江。有光緒年間的《靖州鄉土志》記載,靖州各類土產,上至廣西長安,下至會同洪江銷行,皆為水運。靖州的木材更由水路出境,到洪江編扎為大排轉運。靖州和洪江都是食鹽轉運中心,古代官府控制食鹽,走私也多,為大宗貨物。靖州主要轉運粵鹽,來自廣西,銷往貴州。也有洪江人去廣西挑鹽,老洪江流傳一句俗語,把最辛苦的長途挑運叫做“去廣西擔鹽”。淮鹽、川鹽從沅水下游運來,在洪江集散,也分流去靖州與貴州。

川鹽南下運輸網絡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除了古老的水運,還有舊時的公路,把靖州和洪江聯繫在一起。去會同和靖州的老公路,是沅水上游第二條湘黔公路。1939年7月武岡至洪江通車,1946年通向靖州。以後的三十多年,去靖州還是那條老黃砂公路。汽車出洪江,過黃茅,翻越欄杆坡。海拔近千米,山高路險近乎雪峰山。它屬於會同的金龍山脈,隔絕了洪江寨與古誠州。坡頂周邊山峰竦峙,雲海茫茫。汽車穿森林而過,一路盤旋下山,到了會同巖腳村,才得安穩。之後有堡子腳、坪村。經過會同縣城時,稍事休息,汽車繼續向南。出連山、土溪鋪,進入靖州盆地,公路開始平坦。再經過太陽坪、響水壩、艮山口,遠遠望見飛山,就到了靖州。其實不到一百公里,客車得走三個小時。上了年紀的洪江人,下放靖州的知青,都不會忘記這一條公路。其中一段已經降格為縣級公路,代號“X026”,在地圖上只有若隱若現的標記。昔日的繁華州城和商鎮,如今也只在人們的追憶中若隱若現,人們正在重新刷新。

洪江知青回靖州聚會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圖片和資料的作者致謝

《老洪江》系列專題

<table><tbody>01.歌劇年華02.京劇
03.蒸缽爐子04.洪江醫院05.洪江大橋06.泥巴黃金07.老路老車08.民辦中學09.教育家薛根生10.桐花時代11.詞學名家沈家莊12.下洪江13.萬家燈火14.將軍託孤人15.天下洪江16.海派氣象
17.酒家飯店
18.民族循蹤
19.茅庵街小學
20.洪江米粉
21.柴火年代
22.市委書記霍建國
23.96洪災20年祭
24.挑水的日子
25.市民氣質
26.酸菜醃菜
27.抗日名將徐庭瑤
28.舊日的板車
29.回龍寺與破山禪
30.兵乓球記
31.經商之所
32.鹽肉凍肉與肥肉
33.船運時代
34.餅類與粑粑
35.名記吳兆麟
36.城市的背景
37.古道驛路
38.母親的物品
39.知青去哪裡了?
40.小洪江龍溪口
41.浦市與洪江
42.會同與洪江
43.安江與洪江
44.黔城與洪江
45.飄逝的花瑤
46.老工資時代
47.高坡街
48.甜醬和醬油
49.回家的路
50.鐵路夢
51.冬天的木炭
52.國企當年
53.新民路
54.清水江與洪江
55.民國報紙
56.辣味分析
57.翁村之謎
58.能不憶灘頭
59.金鑾寶殿萬壽宮60.老洪江的斗笠
61.洪江蘿蔔灣
62.青石上的古鎮
63.藥學家肖激文
64.2008年的大冰災
65.軍閥舊事
66.鋪寨驛鎮與巡檢司
67.過年之前

/<tbody>/<table>「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現有《廖開順與你回憶老洪江》微信群,因群二維碼有時效限制,所以不貼進來。有想入群的童鞋可直接添加微信號:hongjiangweixin,洪小編可以拉進來。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洪江的內容都可以直接給我們留言。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 - - 歡迎大家和洪小編做盆友哦 - - -

微信號:hongjiangweixin

「老洪江·第63期」史话:捋一捋靖州与洪江的历史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