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寬殺妻案:一句「毆妻致死不需抵命」,結案了!

為了儘快破案,無奈之下主審跟死刑犯妥協,只要死囚招供,保證死囚不死。主審費了好大力氣,將二三十刀殺妻案改寫成毆打妻子致死案,寫假案情上報,終於可以結案了,而且從必死改判死緩。

可沒想到,在上級走形式核實案情的時候,犯人突然翻供了!主審被處分了,死囚竟然無罪釋放了!

梁寬殺妻案:一句“毆妻致死不需抵命”,結案了!

砍殺妻子的死囚竟然無罪釋放了

真實案發過程簡介:

在1874年,家住羅定州楓梢村的梁寬和哥哥梁求,共欠黃沙村的賴正義200兩銀子。8月25日這一天,賴正義上門討債,梁寬和哥哥梁求都沒錢還債,賴正義要將梁寬家的耕牛牽走抵債,梁寬是同意的,可是梁寬媳婦譚氏哭鬧阻攔不同意。

梁寬哥哥梁求說:“弟弟,這麼多錢咱也還不上啊,你平時抽大煙,你婆娘不給你錢還總是鬧,乾脆你把你媳婦殺了,咱們誣陷說是賴正義殺的,用報官來威脅他,讓他把咱們的債都免了,然後再訛他些錢。”

梁寬殺妻案:一句“毆妻致死不需抵命”,結案了!

哥哥出主意,殺妻訛債主,讓債主給錢

梁寬聽後,眼中寒光直冒,抄起一把尖刀,砍了妻子譚氏二三十刀,譚氏當場死亡。賴正義開始是同意賠錢3000兩銀子,了結此事,可梁寬貪得無厭想要更多。賴正義拿不出更多錢,索性一分都不給了。梁寬兄弟只能報官誣陷賴正義了,結果被羅定州知州杜鳳治給查出了真相。

主審和罪犯的交易

1、明清時期審案和現在不同,重大惡性案件基層官員必須要在2個月之內破案,不能按時破案會被行政處罰。

2、明清對於案件審理,重口供輕證據,就算鐵證如山,只要犯人不認罪畫押案子就不能上報結案。哪怕用刑也要讓犯人畫押,如果碰上樑寬這種,打死都不認罪的犯人,主審就頭疼了。

梁寬殺妻案:一句“毆妻致死不需抵命”,結案了!

主審:招供不死,不招讓你受刑致死

眼看兩個月破案期限要到了,大刑之下樑寬還是一言不發,沒有口供就沒法結案,證據再多也沒用。杜鳳治只能向梁寬妥協,說:“梁寬,你的妻子雖然死的可憐,畢竟已經死了,你是他丈夫,還有兩個兒子,定罪時我可以幫你減刑,申訴上去不至於抵命,如果再不認罪,就天天嚴刑拷打,直到打死那一天!你死了,這案子也就結了。”

梁寬並不想死,現在有機會活著,就同意了,然後將殺人經過都說了出來,然後簽字畫押。

被修改後的案情簡介:

梁寬招供了,知州杜鳳治也按照約定幫梁寬開脫,寫了一份虛構的案情過程交給上級審核,文檔大概意思是:“犯人梁寬與妻子譚氏向來恩愛,案發當天,梁寬早起去農田勞作,譚氏貪睡賴床不起,婆婆催促譚氏起床,結果兩人發生口角衝突。剛好有譚氏孃家人來串門,就去喊梁寬回來勸架。梁寬回家後,譚氏更加撒潑哭鬧,梁寬氣急之下毆打譚氏,結果譚氏反抗回擊。梁寬拿刀恐嚇譚氏,結果譚氏上前奪刀,兩人爭搶中譚氏被刀多次劃傷,最後譚氏被誤殺身亡,有譚氏孃家兄長作證。”

梁寬殺妻案:一句“毆妻致死不需抵命”,結案了!

大清律法規定:“夫毆妻致死,死緩”

按照《大清律例·刑律》規定,其夫毆妻,致死者,絞監候(也就是死緩)。杜鳳治這樣一修改,本來是惡性殺妻誣陷案件,就成了“毆妻致死”案件,而且對於誣陷賴正義更是隻字未提!

犯人又翻供了

本來是必死的案件,讓知府操作成了死緩,不管在什麼年代,死緩基本就等於不用死了。就是這樣梁寬還不滿意,本來是上級走過場的審核一下,案件就結案了,可在審核的時候,梁寬突然翻供了,他說譚氏是搶刀自殺身亡。

梁寬的貪得無厭讓案件又起波瀾,上級要求傳呼證人對證,可是證人已經外出經商,當時交通和通訊都不方便,一時無法找回,所以案子就這樣擱置了起來。很快案子超期了,杜鳳治的行政處罰下來了,可等證人回來之後,梁寬又改口了,承認了初審結果。

梁寬殺妻案:一句“毆妻致死不需抵命”,結案了!

複審時翻供,說是妻子奪刀自殺!

這可把知州杜鳳治氣壞了,費盡心思虛構案件,結果還是沒能在規定時間內結案,在這次交易中,杜鳳治是毫無所得,他更沒想到最好梁寬竟然無罪釋放了。

案件一步步複審著,市裡、省裡、刑部、三法司、皇帝御批,後來審核都是一路綠燈,更是因為趕上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梁寬的死緩在特赦範圍之內,跟隨判決書一起下來的還有特赦,就這樣梁寬被無罪釋放了。

杜鳳治生氣也沒有用,梁寬還是放走了,但是梁寬的哥哥梁求一直被關在監獄中,後來獄卒來報,說梁求生病需要醫治,被杜鳳治拒絕了,最後梁求病死在獄中。杜鳳治還說了一句話:“譚氏啊譚氏,我這也算為你報仇了。”

梁寬殺妻案:一句“毆妻致死不需抵命”,結案了!

故意殺人者竟然無罪釋放了

之所以現在人們對於這個案情特別清楚,是因為被修改後的案件資料,現在就在歷史檔案庫中保存著,檔案名《題為羅定州人梁寬致傷伊妻譚氏身死議絞監候事》。湊巧的是羅定州知州杜鳳治的日記被人保存了下來,裡面有記錄案件的真實情況,所以這兩個文檔,就成了歷史學者研究當時司法的一個窗口。


寶木嘲說:突然想起一句話:“從未見過如初厚顏無恥之人。”中山大學徐忠明教授在《臺前與幕後》這篇論文當中,對梁寬殺妻案的司法文本,有過詳細的比較研究,我這裡是簡述,想看詳情去找這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