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了幾多傳說 演繹著時代變遷!你可知道娃躂山曾叫挖斷山

達城文家梁之上,鳳凰山之下,原達縣市頁岩磚廠與原達縣電業局(今國網達州供電公司)之間,有一處地方曾經叫挖斷山,而今卻稱娃躂山。在這裡,留下了幾多傳說,演繹著時代變遷。

挖斷山的來歷和傳說

留下了幾多傳說 演繹著時代變遷!你可知道娃躂山曾叫挖斷山

挖斷山下的娃躂山隧道

據達縣地區、達縣市地名領導小組1985年編印的《達縣地區達縣市地名錄》記載,相傳鳳凰山頁岩磚廠這段山脊曾是達縣的風水。當年,這裡出了個宰相。一日,這個宰相乘坐八抬大橋,前呼後擁,風風光光地從京城回到老家省親,看望父老鄉親,卻不慎誤傷了達縣縣官的體面,縣官因此懷恨在心。宰相離開以後,縣官立即派人挖斷了從文家梁到鳳凰山的這座山,破壞了龍脈。從此,這裡就不再出大人物了,同時也就有了挖斷山的名字。

老房子在鳳凰山麓,因修娃躂山隧道和鳳凰山山前路而搬遷的84歲老人胡興富說起挖斷山,有一肚子的故事。他說,當年,達縣出了個衛閣老。這個閣老相當於宰相。俗話說:文到閣,武到侯。文官做到閣老,武館做到列侯,就算是最高級別了。衛閣老是達川區亭子鎮人,他從雷音鋪到達縣城。遊姓縣官知道後,三里掛彩,七里鋪氈,以迎接衛閣老的到來。衛閣老年紀大,加之旅途勞頓,昏昏欲睡。睡前,他叮囑隨從到了達縣一定要叫醒他。由於隨從忘事,沒有叫醒衛閣老,竟一覺睡到縣城。遊姓縣官認為看不起他,怪罪於衛閣老。衛閣老親自到縣衙見遊姓縣官卻避而不見。兩人從此結下怨恨。衛閣老離開縣衙時留下“我欲見遊遊不見,只怕凍死在岐山。”遊姓縣官也不示弱,寫下“欲見閣老閣不見,只怕死在三伏天。”結果是,朝廷見遊姓縣官無禮,將他調到岐山,而岐山縣官正在任上,遊姓縣官無法到任,最後因飢餓凍死在岐山。衛閣老離開達縣後,遊姓縣官到處破壞達縣風水,在周雞公梁(現達州中學處)修建九子廟,更為惡劣的是在鳳凰山麓,挖斷龍脈,挖出的地瓜藤,黃水流了整整3年。從原來的達縣電業局到頁岩磚廠,這一片便叫挖斷山。原本達縣要出9個閣老的,結果只出了一個。

住在文家梁新街的67歲老人賀大金和84歲的張金秀等人則有另外一個傳說版本。清朝嘉慶年間,有一個地仙來到鳳凰山西段,發現接近文家梁的地方有股脈氣直衝天上。通過實地查看,這裡是一片竹林,新長出的竹筍中有的像皇帝模樣。於是,地仙將這一情況上奏嘉慶皇帝:達州城西發現脈氣,出現草寇“大王”,若不及時除掉,將擾亂清室。嘉慶皇帝指派地仙帶隊,動員達城的青壯年男子開始挖山。不知是怎麼的,今天挖了,明天又恢復了原樣,接連幾天都是這樣。地仙決定增加人力,晝夜奮戰,想一股作氣把山挖斷。挖到七七四十九天上,發現一個碗口大的竹根,卻始終挖不斷。正當大家洩氣時,隱隱約約從地裡傳來“不怕挖,就怕拉”的聲音。木匠師傅聽到後,迅速回家,拿來鋸子,將竹根鋸斷。這以後,山斷了,竹筍裡面沒有看到有皇帝模樣的了。人們便把這裡叫做挖斷山。

挖斷山神仙下棋的傳說

在達城文家梁周邊的新街、堰灣等地居民中流傳著二仙下棋的傳說。《達縣市志》和《達縣市西外鄉志》也將美麗的傳說錄入其中。

據說在鳳凰山麓名叫挖斷山的地方,原有一塊大石盤(在今為國電達州公司電影院後),曾經有兩位仙人聚精會神地在那裡下棋,被一個樵夫碰見。於是,樵夫放下柴擔子和斧子,站在一旁觀看。仙人發現後,其中一位仙人用腳一蹬,畫出棋格的大石盤便飛了起來,掉到了河邊。兩位仙人馬上不知去向,樵夫的柴禾一觸即灰,斧柄也已腐爛。樵夫悟到在這裡下棋的必定是仙人,自己剛才正是進入了仙境,一局未完,柴禾成灰,斧柄已爛,正應了“天上方七日,地上幾千年”的說法。於是,他跑到河邊去看那大石盤,石盤上畫的棋格清晰可見,樵夫遇仙的故事傳開之後,“二仙弈棋”的故事廣為流傳。後來的人在下棋爛斧的地方修建“爛柯亭”,紀念樵夫遇仙。由此,爛柯亭(爛柯棋局)便成了原來的“達縣八景之一”。不過爛柯亭早已不復存在了。

後來,有好事者專門跑到回龍庵(原肥皂廠)下的河邊觀看石盤。江西宜黃人應起元賦詩盛讚達縣八景,有《爛柯棋局》一首:“山中仙弈有誰知,堪笑爛柯事最奇。百代興衰惟一局,半生殘敗不多時。只憑樵者來相遇,未許凡夫去後思。世事浮沉奚足道,元機參破復何為?”

挖斷山難忘的過往

留下了幾多傳說 演繹著時代變遷!你可知道娃躂山曾叫挖斷山

挖斷山下的新街

挖斷山,地處達城之西,文家梁處。過去,這裡有通往省城成都、陝西漢中,以及通南巴平的要道,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達縣市西外鄉志》記載,1923年,達縣原駐江防軍奉命他調,即將拔隊時,軍閥顏德基得到通江清剿司令熊墩五的支持,率花茂如(西外塔沱人)欲攻打達城,隊伍到達文家梁挖斷山一帶,被江防軍偵查到,先在文家梁設下伏兵以待,顏軍打到文家梁挖斷山一帶,中其埋伏,一陣激戰,顏德基部被江防軍擊敗,顏德基引兵屯聚鄉場。1923年7月底,顏德基部曾一度佔領達縣城。陝軍劉保善派其招安匪首田俠率部進攻達城,劉保善許以田俠攻下城池後,“自由行動三天”,三十日,陝軍猛攻達城,田俠入城,其部沿街挨戶搶劫一空,街民財物損失無法計算,文家梁近百間街房遭陝軍燒燬,全部成為焦土,街民流落街頭,悲號呼叫不絕,為數百年來罕見的浩劫。

而讓當地老居民難忘的是作威作福的王漢臣,這個1911年正月十六日出生的遺腹子,從小爭強好勝,惹是生非,打架鬥毆成為他的家常便飯,人稱天棒槌,參加過國民黨,成為青、紅兩幫紅人,當過保長、鄉長、反共自衛連長,掌握地方政權,稱霸一方,不擇手段強姦婦女。解放前夕,王漢臣曾參加了達縣臨時治安委員會的工作,組織人員迎接解放軍入城。但在解放後,仍執迷不悟,擔任倉庫主任時,盜賣公糧,販賣偽糧票和毒品,製造假賬目,窩藏特務,1950年10月12日被依法鎮壓。王漢臣家那面青磚牆至今還留在新街上。

挖斷山的發展變化

留下了幾多傳說 演繹著時代變遷!你可知道娃躂山曾叫挖斷山

挖斷山下的娃躂山隧道

挖斷山,娃躂山,儘管周邊老人為這名字爭論不休,但沒有離開“挖”本意,只不過發音不同而已。如今,這裡已叫娃躂山。在這裡及周邊,不斷髮生著變化。

民國八年(1919),在堰灣辦起文家梁初級小學,1939年改為西外鄉第二保國民學校,1944年辦成完全小學,名為西外鄉中心國民學校,1948年西外紳士們集資在新街建成一座磚木結構的校舍,並遷至於此,今為通川區七中。

1958年,達縣人民政府在挖斷山下興建達縣革命烈士陵園,後因區劃調整更名為通川區烈士陵園,2013年6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更名為達州紅軍烈士陵園,成為國務院公佈的第六批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四川省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達縣市頁岩磚瓦廠,其前身是1956年建在南外草街子的磚廠,1969年搬遷到西外鳳翅村(今鳳凰村),其鳳翅牌磚名噪一時,上世紀80年代,達城幾乎所有的建設用磚都出自這裡。2002年破產後,這裡逐步打造成巴人文化廣場、巴山書畫院等。

始建於1966年8月的國網達州供電公司,承擔達州市四縣兩區一市供電任務。據老職工介紹,位於鳳凰山麓的原辦公及生活區,那裡曾經是一片墳地,如今修建起幢幢房屋,二仙下棋處則建起漂亮的演藝大樓。

1978年6月,四川省達縣農業機械化學校在烈士陵園旁誕生,佔地面積7畝,其中學生實習活動場地3畝,校部面積4畝。2001年與達縣教育學院、衛校、農校合併升格為達州職業技術學院。

如今的娃躂山下,一條全長289米的娃躂山隧道貫穿山的東西,暢通了鳳凰山山前路,有效地緩解了老城區特別是朝陽路和快速通道的交通壓力。(達州日報社全媒體社區記者 鄭景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