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一高:超級中學的崛起和窮孩子的最後逆襲機會!

2018年高考放榜,鄲城考生再創佳績,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年年攀升!2018年鄲城一高34人上榜清華北大!學子朱笑寒更是取得河南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績。

鄲城一高:超級中學的崛起和窮孩子的最後逆襲機會!

他們從骨子裡把“奮鬥”當做安身立命之本

鄲城縣是一個什麼地方?

在河南,有很多城市是在鐵路線上的,過去有京廣線、隴海線、京九線,後來又有了高鐵,但是鄲城不在任何一條鐵路線上。

有一些城市是在高速公路沿線上。像廣東,可能任何一個縣都通了高速公路,但是河南鄲城卻沒有。

從鄭州到鄲城最近、最方便的方式是這樣的:

航海路上機場高速。

東南行駛17公里,進入京港澳高速。

向南行駛20公里,進入商登高速。

向東行駛21公里,進入機西高速。

東南行駛63公里,進入永登高速。

向東行駛26公里,進入大廣高速。

向南行駛31公里,進入商周高速。

向東行駛15公里,在淮陽站下高速。

鄲城是全省為數不多的、周口市唯一一個不通高速的縣城,但鄲城卻是河南人口最多的縣城之一。從任何一個角度說,這個地方都是人不傑、地不靈,這個地方,是怎麼崛起了這麼厲害的高中呢?

周口鄲城縣,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因上學而改變命運,許多年來,女排的主攻手朱婷只是當地無數農民子弟中的普通一個。她的老鄉馬豔麗,1986年考入周口體校排球隊,成為她的學姐,畢業做了8年體育運動員後,因傷病而華麗轉身,成為國際知名的模特和服裝設計師,她所經歷的,也是一個由醜小鴨變白天鵝的頑強拼搏過程。

所以,不要以為這樣的故事很浪漫。對這片豫皖交界的中原大地來說,時至如今,農家子弟改變自己命運的途徑大多還是考學、參軍、外出打工等,雖滿身錦衣,心裡卻一把辛酸。路遙寫的那個“平凡的世界”,多少年了還在這裡延展。

鄲城一高:超級中學的崛起和窮孩子的最後逆襲機會!

仍以朱婷和馬豔麗藉以“晉身”的周口體校為例,該校建校40多年,已培養兩個世界冠軍、兩個世界亞軍、3個亞洲冠軍、98個全國冠軍和680個全省冠軍,每年在校生都在300人以上。這些學生大多來自周口各縣區的農家,其中鄲城的生源比例較大一些,其原因,很多情況下和朱婷的都一樣,“家庭無力供養上學”,能吃苦,相信有一技之長就有人生的出路。而隨著馬豔麗、朱婷和其他體育明星的成功,更多的鄲城孩子也開始羨慕、效仿她們,近幾年湧現出報考體校的熱潮。

每個地方都有推崇本地名人或傑出人物的傾向,鄲城100多萬人口,一多半的人面朝黃土背朝天,自然也把那些鳳毛麟角的英雄人物當作時時掛在嘴邊的驕傲。

這種津津樂道的背後,有著對“梅花香自苦寒來”、“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等傳統價值觀的深度認同,世世代代生存的掙扎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骨子裡把“奮鬥”當做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若說誰最能成為鄲城形象的代言人,我想這樣的人選將不僅僅包括大美女馬豔麗、人氣女王朱婷、“泥人張”張振福等,很多時候,鄲城人會說,我們更出彩的“牛人”還在後面呢,

因為這裡的每一個農家子弟都想擺脫“窮名”和“苦命”。

鄲城一高:超級中學的崛起和窮孩子的最後逆襲機會!

鄲城一高的“力量”表現在哪裡?

鄲城人才輩出,不是偶然現象,按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中所說,它是他們所站立的“大地的力量”的表現。

鄲城的“力量”表現在哪裡?教育,以及崇文重教的民間傳統。

這是一家類似於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那樣的“高考工廠”嗎?現在,在整個中國,似乎沒有人否認。

每天早上5:30,這所學校最早在縣城睡醒過來,9000多名在讀生依次靜默地刷牙、洗臉、早自習,開始了長達14小時的苦讀時間。

許多外縣的學生慕名前來就讀,全國不少省市的參觀考察團每天絡繹不絕,校園周圍住宅的租金一漲再漲,各種小販的生意一日比一日紅火。

按鄲城縣一位領導的話說,鄲城經濟往第三產業轉型,“鄲城一高是最重要的支點”,因為它帶動了一個“龐大的消費鏈和消費群”。

鄲城一高:超級中學的崛起和窮孩子的最後逆襲機會!

對教育,民間和官方一起飆,這似乎成了鄲城縣的一大特色。每年,該縣確定三到四件教育方面的實事列入全縣重點工程,由縣長、縣委書記親自過問。近三年來,全縣用於教育的財政投入均佔當年財政支出的30%以上,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該縣父母官大概也意識到了教育是民生工程,因而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越是貧困縣,越要優先抓教育。一個貧困家庭如果能夠培養出一名大學生,基本上就挖掉了這個貧困家庭的窮根子”

這話說的是實情:考上大學,走出去,改變的是命運,同時也改變家庭的實際收入狀況,可以讓父母和兄弟姐妹過上好日子。我們每一個從農村考上大學的孩子,哪一個不是這樣?即如朱婷功成名就,她首先想的就是把父母從鄉村接到縣城,在那裡給他們買套新房子。

這種前後鮮明的對照在鄲城很普遍,大家都堅信“教育脫貧”這個理兒。所以,在這個地方,到處都分佈著“大學生村”,劉小集、於寨、信寨……最為知名的是李小樓村,10年來,這個僅有1300人的小村子共走出了138名大學生,近1/3進了一本名校。每年,整個鄲城走出去的大學生總人數大概是8000名左右。

鄲城一高:超級中學的崛起和窮孩子的最後逆襲機會!

一個網友說:“在沒有其他任何發展優勢的鄲城縣,能在教育上出一個造福老百姓的‘高考工廠’,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造就這種奇蹟的,是鄲城人的“一條槓”精神(堅持不懈),但更多的是無盡的辛酸和沉重的付出。在鄲城一高的校園裡,到處張掛的橫幅、條幅是醒目一景,其中一幅標著

“成績來自實幹”幾個大字,已在教學樓前掛了七八年。它們華麗、張揚、鏗鏘甚至殘酷、恐怖,但無一例外都意簡言賅,直指問題的核心:

“傳道授業”,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偷懶;既然要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中拼,那就要拼個刺刀見紅。

鄲城一高崛起的秘密是什麼?

紐約時報曾這樣描述毛坦廠中學所在的城鎮,說:“這是一座偏僻的單一產業城鎮,出產的都是應試機器,就像其他一些專門生產襪子和聖誕飾品的中國鄉鎮一樣心無旁騖。”

對於高考工廠,圍城之外的人對此評價基本上都持批判態度。

現在有些人指責超級高中打破了高中教育的平衡,其實所謂平衡,就是一種利益格局。原來是鄭汴洛這些城市把持的北大、清華入門磚,現在被鄲城一高奪走了一些。

鄲城一高吸引的外地生源,通常來源另外一些窮困的縣市,所以,

他們和鄲城一高的本縣生源一樣,都是同一個階層的:小縣城的中低等收入家庭,以及農村條件稍好的家庭。

鄲城一高:超級中學的崛起和窮孩子的最後逆襲機會!

人民日報曾經刊發了一篇有關鄲城一高的報道,叫《鄲城農家娃,上大學的多》,這篇文章給出的數據是:這個縣每年考上大學的孩子中,農村學生佔60%以上。

另外一個數字更驚人:鄲城縣每年高考的學生達12000人,這是什麼概念?20年前參加高考的全縣考生不過2000人而已。在這20年,每年的高考生竟然增加了10000個!

除了一部分外地生源外,毫無疑問,鄲城縣窮人家孩子,上高中的更多了,上大學的更多了,上名校的也更多了。

秘密就在這裡。

這是窮人孩子之間的聯合。我在上一篇文章裡把超級中學比喻為賭場,其實換一個角度說,這何嘗不是反抗呢?

我曾與一位考上北大的老鄉交流:鄲城一高崛起的秘密是什麼?他回答,就兩個字:吃苦。

2000年左右,對應試教育的批判以及對素質教育的呼喚,讓一些高中放鬆了,而鄲城一高在這個時候就慢慢崛起了。

你能不能換一個思維,不要再陷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二分法中,重新看待這樣一個問題:這是全省小城青年最後一個逆襲機會,他們只有用力抓住,才能改變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