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届中考生,上高中还分文理吗?

高考,已经迈向一个新时代。

很“荣幸”,我们这一届很多同学都赶上了这一波热潮。

相当多的同学很关注自己这一届是否赶上了改革,赶上了文理不分。

我们先用一图了解各地新高考改革启动时间:

我们这一届中考生,上高中还分文理吗?

全国各地高考改革方案要点

北 京

启动时间:2017年 执行时间:2020年

改革要点:

1. 从2017年秋季入学高一起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 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

3. 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4. 自2018年起,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

5. 2020年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实行"3+3",探索"两依据、一参考"。

天 津

启动时间:

2017年 执行时间:2020年

改革要点:

1. 取消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实行“3+3”。

2. 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3. 英语一年两考,取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4. 2017年起高职院校在天津实行春季招生。

河 北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21年高考文理不分科。

2. 高考科目实行"3+3"。

3. 外语考两次。

4. 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与第二批合并,以后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5. 高校招生"两依据,一参考"。

6. 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实行新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7.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山 西

启动时间:2019年 执行时间:2022年

改革要点:

1. 从2019年秋季入学高中新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2.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3. 高考实行“3+3”模式,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学业水平考试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4. 高考录取调整为“两依据、一参考”。

内蒙古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2.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 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3个选考科目,由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科中自主选择。

黑龙江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2.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考试科目实行“3+3”,满分750分。

吉 林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

2.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消文理分科。

3. 选考科目实行“6选3”,高考成绩满分750分。

4. 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在保持现行录取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档多投。

辽 宁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取消文理分科。

2. 实行“3+3”考试科目,选考科目六选三,每科可报一次。

3. 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 探索"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

5. 从2016年起,取消一批本科A、B段的设置,统一为一批本科;三批本科合并到二批本科。

6. 2018年将一本、二本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

山 东

启动时间:

2017年 执行时间:2020年

改革要点:

1. 2015年英语科目使用全国卷,2016年语文和数学使用全国卷,2018年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 2020年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

3. 未来"一批""二批"合并,除提前批次外,不再分批次录取。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

4.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江 苏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21年高考“3+3”模式,文理不分科。

2. 统考科目语数外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6选2"调整为"6选3"。

3. 英语将实行听力和口语一年两考,笔试两考还在探索。

4. 分值比480分高,接近700分。

5. "小高考"13个科目均可考两次。

6. 2016年起,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属高校加3分投档。

安 徽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18年新高一,2021年高考录取考生总成绩不分文理科。

2. 改进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形式和方式。

3. 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

4.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5.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所有科目。

6. 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江 西

启动时间:2019年 执行时间:2022年

改革要点:

1. 不分文理科。

2.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

3. 外语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

福 建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选考科目实行“6选3”。

2. 取消文理分科。

3. 英语一年两考。

4. 录取机制:“两依据、一参考”。

5. 实行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招考。

河 南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

2.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 考生成绩由统考的语数外(含外语听力)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3个选考科目成绩组成,统考科目分支不变。

4. 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综合评价方案,形成“3+3”高考新模式。

湖 北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文理不分科。

2. 从2021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

3. 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湖 南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16年起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

2. 2021年高考不分文理科。

3. 实行"3+3"的考试模式。

4.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5. 逐步试点取消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6. 构建"两依据、一参考"多元录取机制。

广 东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21年高考文理不分科。

2. 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

3. 外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次考试。

4.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广 西

启动时间:2019年 执行时间:2022年

改革要点:

1. 2022年起广西统一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2. 高考科目实行"3+3"模式,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

3. 外语科目(含听力)同年有两次考试机会;

4. 选考科目从政史地理化生6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科目之中任选择3科。选考科目安排在高三进行,每届学生只安排一次考试,每科满分100分。

5. 高考总成绩满分为750分。

6. 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7. 高职招生逐步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海 南

启动时间:2017年 执行时间:2020年

考试科目:

1. 2020年高考不分文理。

2. 2020年高考科目实行"3+3",选考实行"6选3"。

3. 总成绩按标准分呈现,语数外每科原始满分150分,转换成标准分,自选3科每门满分100分。

4. 从2017年起,海南本科第一批和第二批合并录取,从2020年起,海取批次仅设本科批和专科批,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陕 西

启动时间:2019年 执行时间:2022年

改革要点:

1. 2022年起(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高考成绩由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学生自选的3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成绩组成。

2.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3. 取消文理分科。

宁 夏

启动时间:2019年 执行时间:2022年

改革要点:

1. 2017年建立高中考试招生综合素质档案,在自主招生中使用。

2. 2018年启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3. 2019年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推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

4. 取消文理分科,选考科目"6选3",高考总分750分,语数外语每科150分,自选每门100分。

5. 外语考试一年两考。

甘 肃

启动时间:2019年 执行时间:2022年

改革要点:

1.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2.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青 海

启动时间:2019年 执行时间:2022年

改革要点:

1.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2.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 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

4. 2018年在各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并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新 疆

启动时间:2019年 执行时间:2022年

改革要点: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性考试成绩将按照相关规定计入高考总分。

重 庆

启动时间:

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不分文理科,外语一年两考。

2 推行“3+3”模式,3门选考科目中,“6选3”模式成主流,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3 从2016年开始,合并本科二、三本和专科一、二段两个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4 招生录取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制度.

5 从2017年开始,统筹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分类考试招生方式。

四 川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

2. 从2021年开始,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3. 从2021年开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时间安排在当年春季。

4. 取消体育特长生等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

贵 州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不再分文理科。

2. 2021年开始高考成绩由“3+3”构成。

3. 录取机制为“两依据一参考”。

云 南

启动时间:2019年 执行时间:2022年

改革要点:

1. 实行“3+3”考试科目。

2. 英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一次计入成绩。

3. 录取部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西 藏

启动时间:2018年 执行时间:2021年

改革要点:

1. 2021年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

2. 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 高考总分66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70分。

4. 录取"两依据、一参考"。

5. 从2017年起,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上 海

启动时间:2014年 执行时间:2017年

改革要点:

1. 不分文理。

2. 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13门科目。

3. 2017年起,上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

4. 外语一年考两次,6月一次,1月一次。含笔试和听说测试,每人最多考两次,最好成绩计入总分。

5. 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成绩和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6. 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并按照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7. 报考专科高职志愿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浙 江

启动时间:2014年 执行时间:2017年

改革要点:

1. 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每门满分150分。

2. 选考科目实行"7选3"模式,每门满分100分,每科最多考2次。

3. 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4.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5. 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6.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

重点来了!

想必你对“新高考”还有所疑惑,下面是科普时间:

1. 什么是“3+3”?

“3+3”或者“3+【6选3】”模式(有些地方是“7选3”),是打破高考文理分科的关键。

其中,第一个“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选择3门科目,计入高考总分。

选考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时间待定,参考已实行新高考的浙江省,两次选考分别在11月和次年4月。语数外统考科目仍在6月(外语考试也有两次机会)。

2. 如何选科?

一般来说,高一学期末就需要选科了。如下图,你可能有共20多种选择。

我们这一届中考生,上高中还分文理吗?

选科可以参考这么几个角度:按最好成绩选、按兴趣爱好选、按大学专业的要求选。三者要结合起来考虑。

3. 什么是“学考”?

“学考”即学业水平考试,以等级体现,全部合格方能毕业(“选考”则是“6选3”作为计入高考成绩的科目)。

以浙江新高考为例,“学考”的科目有13门,传统的9门(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加上一门技术,再加上音体美,考试的范围就是必修模块,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作为毕业条件。学考的时间与选考一般一致。

要提醒的是,一般大学的各专业有规定学考成绩必须几个A等级,如果学考没考好,对上大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4. 什么是“两依据,一参考”?

新高考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这里别小看综合素质评价,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依据

5. 高考英语考两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新高考英语有两次考试机会,第一次大概在高三刚开学10或11月份(一说在下学期3月份左右),第二次照常6月份,最终选择考得好的那次计入总分。

另外,据已经参加新高考的同学说,第一次英语考试比第二次普遍偏难,如果你想做到6月份只考两门统考科,就一定要对第一次考试超级重视。

6. 什么是“走班制”?

“走班制教学” 是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班教学”而言的。是指课程与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要学的课程。

举个例子,同学李华这一天要上8门课,都在不同教室进行。早晨第一节,在二楼的6班上语文课,第二节课跑到楼下10班上数学课,第三节,又回到6班上英语课……当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不一定全部科目都需要走班。

这也就意味着,上的课不同,你身边的同学也会不一样;老师也可能不再能容易地记起你的名字。

7. 不分文理是好是坏?

这是很多同学最关注的问题。

① 自由选择权增加,更大程度体现兴趣与特长;

② 可以兼顾文理综合素质,互通与促进;

③ 避免过早地做了人生抉择;

④ 大学专业及就业选择面或更广。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不分文理也不可避免地有所弊端:

① 考试次数增多,学习科目增多,可能会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高二开始你可能就已经需要进入高考状态。

据统计,到最终高考前,学生可能要经历21次大考,战线越拉越长。机会增加,焦虑也在增加。

② 术业有专攻,新高考有增加广度而非深度之嫌,学得多容易导致学不精,“文理通才”毕竟苛求。而高考再怎么变,大学依然是分文理工经管农医等科目的。

③ 多一份选择,多一份迷茫。

所以,分不分文理,其实都有利弊。

先努力了再说!你觉得呢?

(注:文中的时间是根据已出台的文件得出,部分区域可能会有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