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閣爲什麼叫「水星閣」?明朝時的碑文曝光,這裡曾像雷峯塔一樣有名……

水星阁为什么叫“水星阁”?明朝时的碑文曝光,这里曾像雷峰塔一样有名……

住在體育場路與中河高架交叉口這一帶的老杭州,一定對水星閣這個小區不陌生,10多年來,它就深藏在小路中,雖然地方僻靜,知名度還是很高。

但對於水星閣這個名字,許多人卻仍是一知半解的。新來的人只當是隨便取的名,這裡的老住戶也只知道此處歷史悠久,而更深的緣由,卻講不出來。

其實,早在六七十年前,有“十丈”之高的水星閣就默默佇立在此處,闢火邪,守護城北一方百姓安寧。

白洋池及水星閣

水星阁为什么叫“水星阁”?明朝时的碑文曝光,这里曾像雷峰塔一样有名……

水星閣周圍多水,所謂“四水一塘水星閣”。這四水是:北面隔了環城北路的運河(原護城河);渙渙北來的上塘河,從施家橋正沖水星閣,注入護城河;東面約500米外的東河;西面是中河。清光緒五年(1879),水星閣南面開挖了第五條河——新橫河,此河東西溝通中、東兩河,並連接著一片被稱為“白洋池”的水泊。

水星阁为什么叫“水星阁”?明朝时的碑文曝光,这里曾像雷峰塔一样有名……

歷史上的水星閣建於明朝中葉,屢次重修。據記載:“乾隆甲寅、乙卯間(1794-1795),京城有個仁和縣籍的司馬徐吉峰,募集資金,修葺了水星閣,周圍栽植下一百株的梅花,並重建玉照堂。每到新春,此地梅開如雪,遊人之盛,幾乎和西湖的孤山探梅有得一比。”這大概是水星閣最鼎盛的時期。

水星閣建在廣壽慧雲寺內,三層塔樓,底層為磚木結構,二三層裝有玻璃窗欞,人可上下,閣內設有觀音殿、廂房和禪堂,閣外平臺上置有大香爐。清鄒諤《慧雲寺登水星閣》中寫道:“傑閣秋登遠望收,城隅俯瞰碧波流。山形北走環湖墅,堞影南翔拱郡樓。剩有荒祠香社散,欲尋遺碣菜畦留。春風取次傳梅信,玉照堂空花月幽。”

水星阁为什么叫“水星阁”?明朝时的碑文曝光,这里曾像雷峰塔一样有名……

闢火碑

水星閣為何而建?

據《北隅掌錄》載:“此前人用以厭武林之火患也,似明中葉以後所建,各志未載。”水星閣建造的目的相當明確,就是希望能鎮壓住杭城的火災。直到40年前,杭城普遍還是木板房屋,居民使用的又是柴灶,坊間煙火相接。為了鎮火,舊時,在杭城的東、南、西、北四方都置有闢火碑,上刻一圖,以求闢(屏除)火。而城北的闢火碑,就是置在水星閣。

水星閣和雷峰塔一樣,是杭州上世紀傾頹消失的最為人熟知的舊建築之一。當時的資料顯示:水星閣共三層,呈六角形,如浮屠(塔形建築),樓上兩層,四面曾裝有玻璃,閣的一旁建有觀音殿、廂房、禪堂,佔地27畝7分。

“水星”這個名字究竟是怎麼來的?

舊志記載,杭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置一塊“闢火圖碑”,惟獨北面,是“閣”上加“碑”。按陰陽五行的說法,水、火相剋,閣名“水星”,上置“闢火圖碑”,那是克上加克。所以,取名“水星”,則有著避火的含義。

水星阁为什么叫“水星阁”?明朝时的碑文曝光,这里曾像雷峰塔一样有名……

水星閣鋼鐵廠

1958年,正遇全民大鍊鋼鐵,下城區要壘建18座“高爐”。為了集中排列高爐,找到了水星閣這塊偏僻空地之地。水星閣名聲大揚,一度被稱為“水星閣鋼鐵廠”。1962年,這座城中標誌性建築,因杭州電子管廠的建造而消失。當然,它的興衰,從一個精微的視角印證了杭州民居由木結構向磚石、混凝土的轉換,同時也表達了這個城市先民“五行相剋,以水克火”的樸素宇宙觀念。

水星阁为什么叫“水星阁”?明朝时的碑文曝光,这里曾像雷峰塔一样有名……

水星閣近景

如今水星閣已成了住宅小區名字。小區前的小路南邊臨水,而60年前,這條河曾是一泊不小的白洋池,而“水星閣”就豎立在白洋池的北面,一片農桑之地。我們現在只能從一些老照片中回味著過往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