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最近一盘番茄炒蛋,把全国人民炸毛了。

事情起因是某银行拍的一部广告片《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留学生小伙初到美国,准备做一盘西红柿炒蛋招待朋友。结果不知道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只好求助国内的爸妈。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老妈发来的语音听不清,眼看聚会就快迟到,菜还没做好,小伙子着急上火。这时,手机里收到一段视频,原来是老妈直接到厨房亲自示范起来。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给力助攻下,他顺利做出这道番茄炒蛋。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当朋友无意中说起中美两地时差,他这才惊醒,爸妈那边已是半夜。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结尾很催泪,以“你的世界,大于全世界”的煽情宣传语结束。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此片一出,有人感动,有人气炸,争议的焦点在于这个小伙怎么这么不懂事,半夜三更吵醒父母就为了问番茄炒蛋怎么做,网上这么多菜谱自己不会查吗,再说连番茄炒蛋都不会做还怎么出国留学独立生活呢?

“妈宝男”,小伙子就这么被定了性。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其实, 如果从妈宝男是指受到妈妈过分溺爱导致独立生活能力不足的定义来看,包括我本人在内的80后、很多升级做了年轻爸妈的90后、即将升入大学的00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妈宝”。

我爸常聊起自己12岁那年,唏嘘的胡茬子还没冒出,就得头顶星星月亮拉着满载重物(煤还是粮食,原谅我听了那么多次依然没记住)的板车,徒步十几公里去县城。由于体力消耗太大,身上仅有的几个窝头快吃光了,为了扛饿,只好在路边胡乱睡一觉,睡醒了继续拉车。

这种有切肤之痛的饥饿,很多人跟我一样,根本没机会体验过。我们很幸运地不用为了生存一头扎进粗粝的生活洪流,与命运赤膊相见,为温饱斗得你死我活。

然鹅,只住了半年,我还是缴枪投降回到了吃饭方便的香港。

山老师的妈宝程度更甚,我们领证后第三天就大吵了一架,原因啼笑皆非,当时午觉醒来,他赖床不起,我拿起扫帚开始扫地,扫着扫着突然悲愤不已,撂下扫把指着他怒吼:“凭什么你什么家务都不做?”

山老师一脸懵逼,委屈万分,毕竟扫地这种事他干的次数用手指都能算得出。从小到大,他爸妈最常说的话就是:“你什么都不用做,专心念书就行。”我婆婆还不无炫耀地说她儿子都在北京上大学了,还要把脏衣服带回大连家里洗(此处白眼*100)。

好在,他的妈宝病已成为过去式,不然,这些年我们在香港打拼,一个小家早就吵散了。

所以,再怎么妈宝,只要不失善良,懂得替别人着想,都还有救。广告片中的男孩,当得知父母是半夜起来示范番茄炒蛋时,内心既愧疚又感恩。如果明知父母那边是半夜还要强行滋扰的话,那就是真的不懂事不善良不懂体谅别人,这种妈宝病就不好治了。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而最低级最令人鄙视的妈宝男,是那种自己不思考,精神不断奶的思想巨婴。

“干嘛读研究生啊?”“我妈说最好拿到研究生学历再工作比较好。”

“你可以考虑去xx公司啊!”“我得问问家里人的意思。”

“为什么要分手?”“我妈说你奶奶得过癌症,你将来可能也会早死,我们早点分比较好。”

......

妈宝男的口头禅就是“我妈说”。

闺蜜曾经认识一个在读博士,两人谈到未来发展,男孩一口一句“我妈说”,对于这个神通广大的母亲,闺蜜十分好奇:“你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啊?”

男孩答:“我妈妈早就不工作了,平时就喜欢打麻将。”

好吧,听妈妈的话,然后呢?

妈妈说先读研究生再就业,你读完后才发现就业压力一点也不小,企业说你学历高年纪大性价比没那么高;

妈妈说公务员不错,你考上公务员后才发现,工资低晋升慢传说中的油水还捞不着;

妈妈说那个女孩将来可能得癌,你听话跟她分手,相亲娶了另一个她,多年后你半夜睡不着想起初恋的她,眼泪不听话地往下掉。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不客气地说,以现代信息迭代更新的速度,大部分家长的知识体系、见识视野是远远比不上自己的成年子女的。

结果,巨婴们自己要么懒得动脑,要么不会思考,一切听妈妈的话,只要是妈妈说的都是对的。

有一个粉丝通过公号加上了我,她有一个刚在香港硕士毕业的女儿,准备留港找工作,结果她上来就问我“怎么在香港找工作?”我一边解答一边疑惑,这种事难道不应该是你女儿自己去了解的吗?学校里铺天盖地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介绍会、大量的求职培训讲座,都会告诉你哪里有刊登招聘启事以及最基本的求职步骤。我建议她女儿来我们公司锻炼锻炼,她以孩子是“乖乖女,不合适”为由拒绝了,呵呵。

与之相比,我有个忘年交客户,孩子在法国留学,明明家里条件优厚却尊重孩子的选择,勤工俭学在奢侈品店做销售,毕业后继续留在这个行业打拼,在异国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在香港见面的时候,这个年轻女孩流露出来的自信和沉稳不禁令我刮目相看。

妈宝男,妈宝女的妈妈们,大都以孩子过上完满幸福的生活为己任,内心的PK系统也是只要我的孩子过得好,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功。殊不知,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才发现未曾真正按自己的意志活过,错过其他美好风景的这笔账也要算在妈妈头上。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而一个深爱孩子的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不分开,而是为了将来有一天狠心将他推出家门,把他推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让他独立去哭去笑去体验去放纵,去品尝生而为人的全部滋味。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罢;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by 纪伯伦《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

一盘番茄炒蛋引发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当孩子脱离母亲的襁褓,也能过得很好,年迈的母亲一次次目送孩子不断远去,心里纵然不舍,但更多的是自豪:自己这个妈当得还算称职。

不管男生女生,我们很多人某种程度上都是妈宝,都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将来仗剑走天涯,你发现能帮你杀得了小怪兽的,还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听妈妈的话,然后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周杰伦唱过一首歌叫《听妈妈的话》,里面的精髓是这句话——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长大后,该轮到你保护妈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