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賈探春喜歡黛玉還是寶釵?

春江水月傾落星河


探春對她們兩人沒有過多喜歡,成為知己似的姐妹,貼心又相知,遠近親疏平日相差不大。沒有與其中一人過度親密。探春的身份與聰明使她與王夫人靠攏,對其外甥女寶釵平日也不會差。對林黛玉是姑媽女兒因為親戚差不哪去。探春比較會為人處事,拿捏得當,又會看事,比較機敏。與二人是不親也不熱同等對待。平日不去其中任何一處。對寶玉的親事不參與。不趟混水。

探春為人性格強勢,有慧,勇敢。熱愛書畫,字寫得好,屋中筆如海。元春省親讓探春謄詩。從其屋中裝飾文化味濃可見。第一次詩社探春張羅,她也愛詩。從她熱愛文化的品味上她與林黛玉有相似之處。而且血緣關係,性格上也必有相通處。愛好及其血緣因子在相處上探春應該與林黛玉相處近些,易相處。

在探春持家後她給了邢岫煙一塊玉佩,寶釵見了不同意岫煙帶。探春對寶釵黛玉的態度,在寶釵參與管園子及王夫人抄家,對寶釵態度有變。二人就園子之事談論,探春稱寶釵為通人,有嘲諷之意。寶釵在對婆子們說園子問題再三表白姨娘勸她幫忙的。探春的語言使寶釵多心。

寶玉過生日,探春來就有人與寶玉生日同一天,開始說家裡誰與誰生日一天。說老太太與寶姐姐同一天,她倆倒遇得巧。又說二月沒人。襲人說有,二月十二為林姑娘。她說我這記性是怎麼了。探春話裡有因,揚釵抑黛嗎?怕有人說什麼,忌諱不說。怕王夫人不開心,把寶釵說出來。

然而探春真對王夫人好嗎?抄園子王夫人之意,王熙鳳為侄女,探春打了王善保家的就是反對王夫人抄園子,反對自己互相殘殺,反對變相為寶黛之戀打擊黛玉。並說出我要是個男兒早遠遠離開,幹一番事業。分明對寶玉有意見,紫娟試其對黛玉之心他只會病。如果有探春之志,出外幹一番事業,不依靠誰,帶黛玉走,別人又能怎樣。以至王夫人為拆散二人抄園子。幾個姑娘未嫁 ,這這一種恥辱。探春對家,對人有恨。

對寶釵出園子以走了好,省得別人攆。都有不滿之處。從她給岫煙玉而不給別人玉,探春藏心思。岫煙訂與薛科,送其玉,意金玉良緣有嘲諷之心,正中薛家之心。所以寶釵不希望岫煙帶。探春不與誰好,然而從感情上偏向黛玉。


圃香


賈家如果真有一個成器的子孫,就是賈探春。探春的見識和決斷讓她在所有的兄弟姐們之中出類拔萃。具體的表現,自然是海棠詩社和大觀園改革。除此之外,還有探春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態度上,也體現了賈探春的遠見卓識,心胸開闊!


一,探春對薛林純粹欣賞。

妹雖不才,幸叨陪泉石之間,而兼慕薛、林雅調。風庭月榭,惜未宴集詩人;簾杏溪桃,或可醉飛吟盞。孰謂雄才蓮社,獨許鬚眉;不教雅會東山,讓餘脂粉耶。

海棠社是探春發起的,驚訝了所有人。探春的格局由此可見一般。有眼界的人不一定是才能最頂尖的人,卻一定是人上人。探春就是這樣的人。而她發起詩社主要目的就是想向薛寶釵林黛玉二人學習,更為了自己脂粉女兒證明!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探春的格局絕不拘泥於喜歡誰或者不喜歡誰。她對待有才能的人的觀點不是排斥而是趁機接近和學習。這個觀點讓探春成長為一個脂粉英雄一般的人物。即便英豪擴大寬宏量的史湘雲還有妒忌林黛玉受寵的時候。而探春對眾姐妹的接納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從主觀欣賞到客觀接納學習。探春實在是女豪傑!


二,探春在薛林之間搞平衡。

薛寶釵和林黛玉是大觀園中最拔尖的人物。所以探春雖然發起了海棠詩社,卻從不爭搶,自認才能比不過薛林,即便元春省親這麼大陣仗也不出頭。安心居於人後。

探春對待薛寶釵和林黛玉一直一視同仁。言語上,探春和林黛玉從小一起長大,除了史湘雲,也就探春對林黛玉出口無忌憚,詩社起名號,探春的蕉下客叫林黛玉調侃了一回,林黛玉的瀟湘妃子竟然是探春起的,顯然探春對林黛玉認識更深,一語中的,讓林黛玉都心滿意足!而隨後的海棠詩探春又為薛寶釵出了頭,認為寶釵的更勝一籌。探春評價客觀公正,而且平衡之術運用得當,讓兩人誰也不覺得厚此薄彼,這種才能才是探春的高明之處。


三,探春不在寶黛釵三人之間站隊。

金玉良姻和寶黛愛情對於探春來說太遙遠,她一個姑娘雖然旁觀者清,卻並不站隊。王熙鳳開賈寶玉和林黛玉玩笑的時候,探春笑的很善意。打小几人都這樣過來的。這樣打趣的話探春聽的多了。而金玉良姻探春也從不宣之與口,大人們神仙打架,探春絕不參合。探春深知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綜上,探春在寶釵和黛玉之間一直互動良好。作為賈家的庶出女兒,探春知道自己很多時候沒有更多的選擇。她的地位也是她謹小慎微得來的。所以她善待賈家所有人,也絕不讓任何人輕侮她!她自尊心強,卻從不輕視任何人。做人做事有大局觀,有理想,有抱負。她的心中沒有一般女子的妒忌,有的只是對人的欣賞!這樣的賈家三小姐,大善!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歡迎收藏轉發。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賈探春是賈政和趙姨娘的女兒,從小跟隨賈母、王夫人長大,賈探春比較親近王夫人,認王夫人為母親,王子騰為舅舅。

探春和黛玉的關係是姑舅親。探春與寶釵的關係是姨表親。如果從親戚的遠近程度來看,探春和黛玉更近,探春與寶釵遠一些,因為探春畢竟是趙姨娘的女兒,不是王夫人的女兒,與王夫人沒有血緣關係。王夫人的外甥女寶釵與探春也沒有血緣關係和親戚關係。但是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探春還是認寶釵為親戚的。

如果問賈探春對寶釵和黛玉的親近程度,我認為寶釵剛進府時,探春親寶釵,隨著時間的推移,探春開始親近黛玉。

賈家迎探惜三春從小是跟著賈母長大的,黛玉一進賈府後,三春就被挪了出來,跟著王夫人。王夫人是不苟言笑、拘泥不化的人,賈母是開朗風趣、不墨守成規的人,三春在王夫人身邊必然沒有在賈母身邊開心。其次,視黛玉和寶玉一樣,連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再次,寶玉對姐妹們情深義重,自從黛玉來了以後,寶玉和黛玉二人之親密友愛處,亦自較別個不同。有了這三方面的原因,爭強好勝的探春,對黛玉難免會有不滿情緒。

寶釵剛進賈府時,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人多謂黛玉所不及。探春也應該是這樣認為的。另外探春是親王夫人的,寶釵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探春自然親近寶釵。寶釵給人的第一印象特別好,她溫柔體貼,和她在一起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探春自然願意與她親近。

探春是一位機敏的女孩子,她敏銳地發現,寶釵說話辦事滴水不漏,卻見不到真心。黛玉是真性情,雖然有缺點,卻坦率、熱情。黛玉對花、對鳥都傾注了真心,何況對人?通過對比,探春在感情上偏向黛玉。例如她可以和黛玉互相開玩笑,從未見探春和寶釵開玩笑。在結海棠詩社那一回,黛玉打趣探春的蕉下客,探春給黛玉起瀟湘妃子的詩號,二人的互動,非常和諧。

或許是王夫人的關係,或許是探春欣賞寶釵文筆,探春常常為寶釵出頭。大觀園詩社的第一次作詩是“詠白海棠”,眾人閱完大家的詩稿後,都認為黛玉的詩最好。但李紈認為"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探春首先站出來支持李紈道:這評的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第三十八回,詠菊花詩,李紈認為: "通篇看來,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評:<>第一,<>第二,<>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這三首詩都是黛玉所作,寶玉聽說,喜得拍手叫:極是,極公道!可是探春顯然不這麼認為:到底要算蘅蕪君著,“秋無跡”、“夢有知”,把個“憶”字竟烘染出來了。在理智上,探春親寶釵。

通過管家一事,探春徹底看清了寶釵,大觀園改革,是探春籌謀規劃的,可是摘桃子的人卻是寶釵。從這一回回目就可以看到《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賢寶釵小惠全大體》。改革的最大贏家是薛寶釵,不是賈探春。也是這一回,探春看出了寶釵的假道學,寶釵說探春“你才辦了兩天事,就利慾薰心,把朱子都看虛浮了。你再出去,見了那些利弊大事,越發連孔子也都看虛了呢!"寶釵用儒家大鱷,朱熹和孔子來壓探春。寶釵說探春利慾薰心,其實寶釵家是皇商,也就是商人,她家裡的生意,寶釵門清,商人哪有不重利的?可是到了探春管家,寶釵便說探春重利,豈不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探春笑道:"你這樣一個通人,竟沒看見姬子書?當日姬子有云:'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窮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探春用姬子反駁寶釵,這似乎是兩個人的第一次交鋒。

抄檢大觀園後,探春已經徹底親近黛玉。當寶釵要離開大觀園,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別人攆的,不如我先攆。親戚們好,也不必要死住著才好“。這話在當時的語境下,是探春為寶釵打抱不平,不是真攆寶釵,矛頭也不是直指寶釵。然而這是否也是探春的心裡話呢?


潤楊閬苑


從探春的角度來說,她本是庶出,出身上有短板,從懂事起就拼命想擺脫庶出的身份,她當然希望親近賈母和王夫人。她本來和三春一起都住在賈母處一同教養,試想將來出去見些貴婦人或攀親時,人說這是賈母帶大的,是賈母親自教養的,一定會給她的身份抬高不少。可是黛玉一來賈母就決定把她和迎春惜春挪到王夫人處,黛玉的待遇是一如寶玉,處處要高於她,而且不是一天兩天,是幾年都這樣,這種情況應該是個人心裡就會有些不舒服吧。反觀寶釵進府,薛家整個住在梨香院,寶釵雖然優秀,難免會被長輩比較誇讚,但是薛家別院另居,後來大家一起進了大觀園,寶釵應該並沒侵犯過探春的利益。

從性格上說, 寶釵雖出身不如黛玉,可是為人處事更加圓融,從對待趙姨娘和賈環的態度,也可以側面看探春的感受。比如書裡說過,寶釵素日看環兒與寶玉並沒什麼不同,賈環去找他玩,就一起玩,雖然後來也不愉快,但是寶釵的態度沒問題。黛玉呢,書裡也有段描述,趙姨娘來了,其他人都起身打招呼,讓座,唯有她和鳳姐不理會,仍舊說笑。那一定有人說不對,黛玉是懂禮的,後來她見趙姨娘都很客氣,請進家裡去,那時是後期了,早期她的性格就是那樣,高傲,目無下塵,可是也很吃了些虧,所以才會覺得風刀霜劍嚴相逼,後期她是改變了的。但是早期她的態度卻不能不影響到探春,探春雖不喜趙姨娘,卻也擺脫不開,倘若人都尊敬趙姨娘,她心裡自然好過一些,倘若人都看不起趙姨娘,她不是會更因為身份而痛苦。從這點上說,探春心裡應該不是很喜歡黛玉。

隨著三人的成長,探春越來越幹練,越來越取代李紈成為大觀園中實際的主人,她要熱情的對待客人,所以寶釵黛玉湘雲包括後來的岫煙,她都要照應,表面上說她一碗水端平,作為主人她不能表現出來太多的個人喜歡,但是從心裡她應該是更親寶釵的。




天子門生58


探春喜歡寶釵。

不知道曹雪芹在寫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從書裡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探春更親近寶釵。

1.通覽80回古本紅樓夢,探春和黛玉正面交流的描寫非常少,只有寥寥幾處,即便是這很少的交流,探春和黛玉也是在鬥嘴。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罷。”眾人都道別致有趣。黛玉笑道:“你們快牽了他去,燉了脯子吃酒。”眾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雲‘蕉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隻鹿了?快做了鹿脯來。”眾人聽了都笑起來。探春因笑道:“你別忙中使巧話來罵人,我已替你想了個極當的美號了。”又向眾人道:“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後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大家聽說,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頭方不言語。(37回)

這裡黛玉打趣探春,可以理解為二人玩鬧,也是一種鬥嘴(善意的友好的鬥嘴),此回有脂硯齋批語:“妙極趣極!所謂“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看因一謔便勾出一美號來,何等妙文哉!另一花樣。”

再看62回,林黛玉再次打趣探春:

黛玉因向探春笑道:“命中該著招貴婿的,你是杏花,快喝了,我們好喝。”探春笑道:“這是個什麼,大嫂子順手給他一下子。”李紈笑道:“人家不得貴婿反捱打,我也不忍的。”說的眾人都笑了。

雖然說打趣鬥嘴也是關係好的表現,但是也同時反映了探春和黛玉在性格為人上很不一樣,才會彼此打趣的,也就是缺少一種默契感。

同樣的62回,看看寶釵和探春的表現,就非常默契。

探春道:“惟有他亂令,寶姐姐快罰他一鍾。”寶釵不容分說,便灌湘雲一杯。

如果這還說明不了什麼,那再看看同樣的62回裡,探春記得寶釵的生日,卻不記得黛玉的生日:

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幾個生日。人多了,便這等巧,也有三個一日、兩個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過,大姐姐佔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別人就佔先。又是太祖太爺的生日。過了燈節,就是老太太和寶姐姐,他們孃兒兩個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璉二哥哥。二月沒人。”襲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這個記性是怎麼了!”寶玉笑指襲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記的。”探春笑道:“原來你兩個倒是一日。每年連頭也不給我們磕一個。平兒的生日我們也不知道,這也是才知道。”

探春面對寶釵的生日,記得很清楚“過了燈節,就是老太太和寶姐姐”,面對黛玉的生日,她說“我這個記性是怎麼了!”,顯然探春對寶釵和黛玉的上心程度是不一樣的。

2.探春寶釵黛玉三人在一起的時候,探春也是非常明顯的親近寶釵。

在42回裡,黛玉拉著探春取笑寶釵,探春立馬告密:

黛玉又看了一回單子,笑著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畫個畫兒又要這些水缸箱子來了。想必他糊塗了,把他的嫁妝單子也寫上了。”探春“噯”了一聲,笑個不住,說道:“寶姐姐,你還不擰他的嘴?你問問他編排你的話。”寶釵笑道:“不用問,狗嘴裡還有象牙不成!”一面說,一面走上來,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擰他的臉。

29回裡,探春稱讚寶釵有心,黛玉卻諷刺寶釵留心:

寶釵笑道:“史大妹妹有一個,比這個小些。”賈母道:“是雲兒有這個。”寶玉道:“他這麼往我們家去住著,我也沒看見。”探春笑道:“寶姐姐有心,不管什麼他都記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別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留心。”寶釵聽說,便回頭裝沒聽見。

在全書中,基本上黛玉和探春的正面交流也就這麼多了,其餘的少數幾處描寫都是無關緊要的,而最特別的是,書裡多處寫探春和寶釵二人在一起行動,但沒有黛玉和探春一起行動的文字,除了大觀園裡眾人一起活動,才會寫探春黛玉在一起。

紅玉聽了,抽身又往四下裡一看,只見那邊探春寶釵在池邊看魚。紅玉上來陪笑問道:“姑娘們可知道二奶奶那去了?”探春道:“往你大奶奶院裡找去。”(27回)

只見寶釵探春正在那邊看仙鶴,見黛玉來了,三個一同站著說話兒。(27回)

只見寶釵探春等也來了,和賈母說了一回話。寶釵也進來問:“林妹妹作什麼呢?”因見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發能幹了,連裁剪都會了。”黛玉笑道:“這也不過是撒謊哄人罷了。”寶釵笑道:“我告訴你個笑話兒,才剛為那個藥,我說了個不知道,寶兄弟心裡不受用了。”林黛玉道:“理他呢,過會子就好了。”(28回)

3.更能體現探春親近寶釵的情節,則以探春欣賞寶釵的詩為典型。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詩風反映了不同人的性格,才情,每個人喜歡和欣賞的詩作文章,更是能直接反映這個人內心深處欣賞哪一種人,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肯定更喜歡和自己欣賞的人或者脾氣性格相投的人親近。

大觀園作詩這一回裡,探春非常直白的流露出對寶釵詩風的欣賞。

眾人看了,都道是這首為上。李紈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探春道:“這評的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37回)
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蕪君沉著,‘秋無跡’、‘夢有知’,把個憶字竟烘染出來了。”寶釵笑道:“你的‘短鬢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個縫兒也沒了。”湘雲道:“‘偕誰隱’、‘為底遲’,真個把個菊花問的無言可對。”(38回)

可以看出,探春是非常喜歡寶釵的沉穩雄厚的詩風的,這和探春的為人性格完全吻合,而寶釵也誇探春的詩,二人很有惺惺相惜的意思在裡頭。

4.紅樓夢55回,56回更是把探春寶釵的關係詳細描寫,二人非常默契,互相配合。

寶釵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畫,聽(探春)如此說一則,便點一回頭,說完,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內無饑饉矣!”(56回)
眾婆子去後,探春問寶釵如何。寶釵笑答道:“幸於始者怠於終,繕其辭者嗜其利。”探春聽了點頭稱讚,便向冊上指出幾人來與他三人看。(56回)

探春管事,特意讓寶釵和自己一起吃飯:

探春因問:“寶姑娘的飯怎麼不端來一處吃?”丫鬟們聽說,忙出至簷外命媳婦去說:“寶姑娘如今在廳上一處吃,叫他們把飯送了這裡來。”探春聽說,便高聲說道:“你別混支使人!那都是辦大事的管家娘子們,你們支使他要飯要茶的,連個高低都不知道!平兒這裡站著,你叫叫去。”(55回)

探春對寶釵如此親近,聰慧的平兒早就看出來了,是以在探春想找個管理大觀園香草事宜的人,平兒立馬推薦寶釵丫鬟鶯兒的娘來做這件事,寶釵不同意,推薦寶玉小廝茗煙的娘,平兒則說鶯兒已經認了茗煙的娘為乾孃,探春就依了寶釵的建議。。(這一段文字真的是非常精彩,要是從心理學分析,可以寫一篇論文了。比如,平兒為什麼推薦鶯兒的娘?因為鶯兒的主人是寶釵,寶釵和探春交好,二人如今又是主事的人,如此一來,可以同時討寶釵和探春的歡心。寶釵為什麼推掉,推薦茗煙的娘?一來避嫌,二來茗煙是寶玉的貼心小廝,茗煙開心,自然寶玉就不用說了。而寶釵的丫鬟認了寶玉的小廝的娘為乾孃,平兒竟然都知道,可見平兒真的消息靈通,精明能幹。)

探春笑道:“原來如此。只是弄香草的沒有在行的人。”平兒忙笑道:“跟寶姑娘的鶯兒他媽就是會弄這個的,上回他還採了些曬乾了編成花籃葫蘆給我頑的,姑娘倒忘了不成?”寶釵笑道:“我才贊你,你到來捉弄我了。”三人都詫異,都問這是為何。寶釵道:“斷斷使不得!你們這裡多少得用的人,一個一個閒著沒事辦,這會子我又弄個人來,叫那起人連我也看小了。我倒替你們想出一個人來:怡紅院有個老葉媽,他就是茗煙的娘。那是個誠實老人家,他又和我們鶯兒的娘極好,不如把這事交與葉媽。他有不知的,不必咱們說,他就找鶯兒的娘去商議了。那怕葉媽全不管,竟交與那一個,那是他們私情兒,有人說閒話,也就怨不到咱們身上了。如此一行,你們辦的又至公,於事又甚妥。”李紈平兒都道:“是極。”探春笑道:“雖如此,只怕他們見利忘義。”平兒笑道:“不相干,前兒鶯兒還認了葉媽做乾孃,請吃飯吃酒,兩家和厚的好的很呢。”探春聽了,方罷了。又共同斟酌出幾人來,俱是他四人素昔冷眼取中的,用筆圈出。(56回)

這一回的回目就叫做“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識寶釵小惠全大體”,紅樓夢戚序本有批語說“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是有才幹者,故贈以敏字。寶釵認得真、用的當、責的專、代的後,是善和人者,故贈以識字。敏與識合,何事不濟。”,所以寶釵和探春是非常合拍的。

人和人的遠近關係是非常微妙的,在大觀園裡,探春寶釵黛玉彼此之間的關係其實都很好,但是要說探春更親切誰,顯然是寶釵。原因也很簡單,人們更願意找性格脾氣和自己對胃口的人做朋友,探春和寶釵為什麼能做很好的朋友呢?

1.探春為人大氣開朗,寶釵大氣沉穩,黛玉則是小氣多心,顯然探春和寶釵性格更合的來。

2.探春喜歡沉穩敦厚的詩風,寶釵的詩風正是如此。黛玉的詩風則是風流別致,這是完全相反的兩種詩風。

3.探春做事精明能幹,事務練達,寶釵世事通明,處理事務上甚至比探春還要剔透,但是又不像探春那樣鋒芒畢露,能人喜歡能人,探春顯然會更喜歡寶釵。


師明禮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探春出身低微、聰慧幹練、公私分明、直言不諱。從這些特點可以看出,她和黛玉是一路人,她一定是喜歡黛玉多一些的。



首先,探春和黛玉兩人身世都比較可憐,沒有貼心親人。黛玉雖然出身名門,但是母親早亡、寄人籬下,除了老太太和寶玉護著她,也是有一腔心思無處訴說。探春雖然母親健在、兄弟在身邊,但庶出畢竟低人一等,而且母親和弟弟所作所為都是非常不爭氣,被人瞧不起,不僅不能讓她有一點親情依靠,還經常給她添麻煩丟臉。這一點薛寶釵就比他們強多了,畢竟母女貼心,哥哥雖然不爭氣,但是對她也是愛護的,生怕漂亮妹妹在外面被人瞧了去。



其次,探春和黛玉兩人性格都極聰慧正直。探春自不必說,當家理財的幹練有目共睹,碰到自己親生母親想要她徇私,她是毫不客氣的拒絕。而且抄檢大觀園時非常硬氣,和迎春的軟弱形成鮮明對比。黛玉一直是聰慧正直的,甚至有些伶牙俐齒。我想這也是兩個聰明的人在沒有貼心親人保護情況下,還能活的這麼硬氣的原因。而寶釵的聰慧,全部用來迎合權勢、是家長眼中懂事的孩子、是為家族而犧牲的木頭人,跟探春黛玉不是一類人。



最後,畢竟黛玉和寶釵都是人之龍鳳,探春作為聰慧之人,肯定是兩個都喜歡的。只是跟黛玉更加性情相投,所以應該更喜歡黛玉一些。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我覺得探春更多的還是喜歡黛玉,和黛玉在一起玩更單純有趣。

第一,探春和黛玉之間更親密,關係也更好。



探春興起發起了一個詩社,大家對這個活動都特別的喜歡。黛玉更是提了很多好點子,比如大家不要受輩分的約束,都要起一個詩號。

探春的號就是黛玉給解釋的,探春叫“蕉下客”,黛玉找到了“蕉葉覆鹿”的典故,說探春是鹿,把大家都逗樂了。黛玉會來玩笑的人都是黛玉喜歡,和有趣的人。

探春也給黛玉起了絕美的一個號“瀟湘妃子”,黛玉很喜歡也很認可這個號,如果不是瞭解,探春起的號怎麼會對黛玉的脾氣。

黛玉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真誠待人,剛開始相處的人也許會喜歡寶釵,但是相處久了就會更喜歡黛玉,因為大家的相處時純粹的。

而且寶釵老是一副大人的模樣,一般人都和她親近不起來,就沒有看到探春和她有這樣打鬧玩耍的情景。

第二,因為在黛玉臨終的時候探春還陪伴在她身邊。



錦上添花的不一定是朋友,但是雪中送碳的一定是朋友。黛玉在快要彌留之際,探春還依然守護在她的身邊,那個時候寶玉正在成親,如果探春與寶釵更好,自然該去祝福。

可是就在黛玉這樣無依無靠的情況下,她還是來了,說明她心中是有黛玉的,是記掛著她們的姐妹情誼的。

第三,探春和寶釵同行相斥,交流多半是工作上的。



探春和寶釵一樣心中都是有宏偉抱負的人,這樣兩個人多少會有一些摩擦。雖然探春和寶釵一起管家,但是交流也多半隻是工作上的。

探春沒事的時候就去探望生病的黛玉,也許只能和黛玉隨便說幾句話,探春也不會覺得煩,趙姨娘順道也會去探望黛玉,是不是也有探春的緣故呢!


常樂紅樓


人之相與必有親疏厚薄,探春之於黛玉、寶釵亦然。依探春對其二人的言行,我以為,探春對寶釵更為親近,這親近中更多是敬重。 喜歡一個人則難免愛物及烏,對其評價也常失之偏頗。

首先,且先看探春對釵黛二人的詩的藝術水平的評價,多少有些失之公允——抑黛揚釵意明顯。第三十七回,詩社初啟,寶釵的海棠詩“愁多焉得玉無痕”明顯有諷刺寶、林二人之意(脂批);黛玉的“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真真風流飄逸。社長李紈對二人的評價是不分伯仲,似應平分秋色的。她認為“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黛玉詩);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衡稿(寶釵詩)。”李紈從風流、含蓄兩種風格評出兩個第一,然而,李紈話音甫落,探春就迫不及待地確定桂冠的歸屬:“這評得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探春以她對寶釵的深深情意果斷“篡改”了李紈的評定結果。

大概兩天後,又作菊花詩,黛玉包攬前三,終得魁首。探春對此似有深深不平意,她又對寶釵的詩作了一番褒揚:

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蕪君沉著,'秋無跡','夢有知'只把個憶字竟烘染出來了。”寶釵笑道:“你的'短鬢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個縫兒也沒了。”

兩人的你來我往又似有些對社長李紈自謂“公評”的結果表達些許抗議。

其次,從探春對二人的稱謂可蠡測其親疏態度。釵、黛均長於探春,探春對寶釵是言必稱“姐”,聲聲“寶姐姐”,喊得特親,對黛玉則不然。第四十九回,寶琴、岫煙等一行人到來,寶玉急於開詩,探春意見不同,言及釵、黛二人,她的稱謂中可見其對寶釵的敬重:

探春道:“林丫頭剛起來了,二姐姐有病了,……。”……,探春道“這會子大嫂子寶姐姐心裡自然沒有詩興的,……,顰兒剛好了,人人不合式。……,顰兒也大好了,大嫂子和寶姐姐心也閒了,……。除寶姐姐的妹妹不算外,……。”

雖然“顰兒”也不失親切,但比起不絕於耳的“寶姐姐”,總覺探春有一種黛玉不堪作她姐姐的意識,全書通讀也很少見她呼黛玉為姐處。

再說,探春忘了黛玉的生日確也不可思議。黛玉幼時六七歲便居於賈府,想來賈母為慰籍失怙的外甥女必定每年總給其一個甜蜜的生日,迎探惜也必定參加的,小孩的記憶總是極好的,探春昨就忘了?但她卻記住了應與她有些疏遠的“璉二哥哥”的生日,這一記一忘就匪夷所思了。



探春對釵黛的一親一疏也是其來有自的。

首先,黛玉一進賈府,“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生女倒且靠後,……”。這大概會給庶出小探春些許陰影——庶出這個有點恥辱標記的身份使探春特別敏感。賈母對黛玉與三春的親疏有別或使探春將不滿遷於黛玉。


其次,在寶釵“隨分從時”、善於應候眾人的優勢比較下,在探春眼中,黛玉就有些愛計較、小氣的性格弱點。第七十回,黛玉重建桃花社,眾人放風箏時,紫鵑揀了風箏並打算居為已有,探春一句話洩露了她對黛玉的偏見:“紫娟也學小氣了。”“學”?紫鵑能跟誰學?起先,紫鵑是賈母的小丫頭,難道賈母會有“小氣”的行事風格給紫鵑學了去?顯然不是。在探春心中,紫鵑的“小氣”老師大概應該是她的主子黛玉吧。接著,黛玉的一席話恰證明探春對黛玉認識真的是謬誤,黛玉並未因此生氣,她笑著說:“可是呢,知道是誰放晦氣的,快掉出去吧。”黛玉並非心胸狹窄之人,她所計較的只是與她的感情相關之事。第三十四回,獲贈舊手帕後,她覺得情有所歸,不但才思如湧、口角生風、妙語迭出,言行也豁達大度、隨和親切。

探春更親寶釵或許與王夫人有關。王夫人對釵黛的親疏,恐怕是無人不知,“才智精明”的探春自然會審事度勢,建立她的朋友圈。


玄真子桑


探春喜歡寶釵

我們先看探春這個人。

1.乖,探春一直都很在意自己庶出的身份,所以在長輩面前表現的比其他小姐公子們更懂禮數。經常看到別的小姐已經各自休息時,她還在陪在長輩身邊。她的乖,是希望家族好,希望長輩好。

寶釵也是一個很乖的人,她識大體顧大局,她勸哥哥少和狐朋狗友喝酒瞎逛,勸哥哥上進,希望哥哥能好好孝順母親,打理家族產業。

2.敏,探春理家可以看出探春對於自己生活著的地方,所出現的各種弊病感知的很多,而且不僅僅是感知到了,她還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政策,方法,順序,井井有條,臨危不亂。

寶釵的機敏也是隨處可見,在理家的過程中,和探春配合的非常好

3.他們被家族教養的非常好,會站在家族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會把自己當做家庭的一份子,隨時準備為家族付出。


探春和寶釵都是很理性的人,識大體,即使一時受了委屈,她們也能夠自己調節,她們聰明,賢惠,有能力,對家族家庭衷心。探春欣賞寶釵欣賞她的氣量氣度,欣賞她的為人處事,欣賞她的詩詞。

而黛玉對於世俗的事情不是不懂,只是不屑於去經營,她活的像自己,很多時候她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來處理事務,所以她和探春不是一路人。


小石頭的夢


從曹雪芹版《紅樓夢》的諸多細節中我判斷出探春喜歡寶釵要多於黛玉。


首先,探春的判詞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探春是一個有頭腦,有膽識,有政治才能的女子。這種人一般性格開朗,處事精明。說白了就是誰有權有勢,就依附誰。這一點,從探春訓斥她出身低微的親孃,刻意親暱王夫人;不認親舅舅,反說她舅舅是剛升了九省都檢點的王子騰可以明顯看出。


其二,王夫人鐘意的人是薛寶釵,而不是林黛玉,這一點應該是眾所周知的。即使賈寶玉的婚事賈母有發言權,但王夫人的意見也是絕對不容忽視的。這一點賈探春當然也知道。況且薛寶釵性格開朗,薛家是皇商還是四大家族之一,不像黛玉這麼孤孤單單。所以為了討好王夫人,也為了增加人脈關係,探春喜歡寶釵多一點也符合她的性格。


最後,在《紅樓夢》的第六十二回中明確寫到,探春聊眾人生日時,說咱們家沒有二月生人。記得寶釵生日和其他姐妹生日,卻單單忘了黛玉的生日。這說明什麼?如果探春真的喜歡黛玉,在意黛玉,會忘記嗎?所以,探春還是喜歡寶釵要明顯多於黛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