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闹市藏桃源

阳春三月,河岸垂杨芲翠,处处乔木、灌木郁郁葱葱,莺唱鸟啼,飞燕穿梭;夏日荷藕遍野,满河绿油油一片,随风飘荡,令人心旷神怡;秋天菱角飘香,黄橙橙柑桔挂满枝头,鱼肥鸭飞;每当秋高气爽夜晚,明月浩洁,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驾一叶之遍舟,凌万顷之浩然,飘飘乎,羽化如登仙。

温州闹市藏桃源

这描写的就是三垟湿地。

温州闹市藏桃源

相传,六百多年前,明朝皇帝朱元璋一同出游白鹿城(温州旧城),登临南门外二十早之遥的吹台山顶,环视四周。只见城外东南方向,大罗山下广袤蝉界,云蒸霞蔚,雾霭缭绕,河网如织,条条溢彩,田畴似云,块块叠翠。朱元璋问道:“此乃恍如蓬莱仙境,何处也?”随行大军师刘基答道:“城外南面的一处仙垟。” 朱元璋赞道:“好一个‘南仙垟’,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因此“南仙垟”就这样叫开了。

温州闹市藏桃源

朱元璋钦名“南仙垟”,无从考证。但是,白鹿城南门外东南方向,有一块二十旱见方如同百裂瓷盘的水网地域,名叫“南仙垟”,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去了。从瓯江、楠溪江、飞云江顺流而下的乡民发现了“南仙垟”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他们陆陆续续寻觅到此,择水而居,农耕渔猎,繁衍生息。这早的地名也留下了他们拓荒的印记,如“应钟垟”、“高垟”、“彭垟”、“南仙垟”等等,三垟由此得名。

三垟湿地位于温州南端,水网密布,云气蔼然,与之相依相伴的大罗山更被古代道家成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区域内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和道家文化积淀,更被文人墨客们视为世外桃源。

温州闹市藏桃源

良好的栖息环境,让三垟湿地成了鸟的天堂。阳春三月,布谷鸟啼鸣唱歌,飞掠的小燕子忙碌穿梭;炎炎夏日,鸳鸯双双戏水,野鸭携子游弋;深秋严冬,白鹭、天鹅成群栖息。湿地内发现鸟类30余种,其中包括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珍稀鸟类。

同时三垟湿地的民俗文化也丰富多彩,现仍存留54座宗祠和神庙道观、9座古戏台,“南仙垟”人生活使用过的船只以及一些反映当地民俗活动与特产的船歌、社戏、唱南游和放河灯等。

温州闹市藏桃源

22纵横交错的138条河道将湿地分割成大小各异的161个岛屿,小岛千姿百态,小桥古朴典雅,自然风光秀丽。

温州闹市藏桃源

在农耕时代,三垟是鱼米之乡,水中作物如菱角、荷藕及各种鱼类在温州少有名气。

三垟被誉为“中国瓯柑之乡”,瓯柑自古以来就是温州著名的土特产之一。据传,远在唐朝的时候温州的瓯柑就有被作为贡品给朝廷进贡。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美谈。

温州闹市藏桃源

温州闹市藏桃源

目前,温州瓯柑主要集中在瓯海的梧田,三垟,南白象、泽雅。

在三垟湿地坊间,一直流传这首快板诗。

“塘河风物香又鲜,老荚菱角真吃爽,朗朗上口饱饭袋。鲜嫩菱肉炒韭菜,味道鲜美胃口开……”

湿地原产的黄菱,本地人叫它“双角儿”。菱角是长在水底下的,从叶到根有一根长茎。一般菱角叶平展在水面,开着细小的白花,菱角则长在水下,因此,采菱角是一件辛苦活。

温州闹市藏桃源

三垟湿地原产的黄菱,本地人叫它“双角儿”,其甘甜味美深受人们喜爱。

温州闹市藏桃源

三垟的种菱人,比起其他地方,坐在船上采摘弯腰采摘,有着自己独特的工具,那就是木质采菱壶。

温州闹市藏桃源

烟雨笼柳处,柑花溢香时。 曲水舟一叶,低岸鹭几只。廊桥形如谣,台门状若诗。绿榕正葱郁,细说何人植。

温州闹市藏桃源

天然水网星罗密布,村居傍水而建,村落临水而居。阳春两三月,沿河处处郁葱葱,时闻布谷鸟啼,时见飞燕点水;秋冬丰收时,三垟瓯柑挂满枝,忽闻桂花飘香, 忽见白鹭嬉戏。“蛘漂海面,云游水中”, 泛舟湿地、移步换景,处处有胜景。

三垟湿地公园将在今年10月,将与我们重新见面。

温州闹市藏桃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