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一方“桃源”一帘幽梦

一片 青 山 一眼清泉

□ 贵州广播电视台  杨明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

我的故乡在贵州黄平上塘,这个在地图上才能偶尔寻到的小地方,似乎挺边远、挺偏僻;其实并非如此,以故乡为中点,北京、上海也很边远、很偏僻。因为,在我心里,故乡很近,这就是相对论。从情感而论,故乡很亲。按照时髦的说法叫乡愁!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故乡有一个地方叫黄泥坪,后来听此地的初中同学杨国银说,其实叫黄梨坪,是因为多年前引种黄梨,加之地处青山环绕的一处坪子上,故而得其名一一黄梨坪。但是,后来黄梨渐渐消失,似乎叫法与之甚远。的确,这里仅有一棵十多米高、成人合抱粗的老梨子树,很难挂果了!当地人心里也有一种空有虚名的感觉。与其叫黄梨坪不如叫黄泥坪,因为坪子掘地三尺呈黄泥,如此更为实际。这个地方,在我的心中萦绕几十年,一直没有机会光临。黄泥坪成了我心中的一处“桃源”、一帘幽梦,有三次与之谋面的机会,但是都与之擦肩而过。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天高云淡,烈日高悬。三人驱步之时,不忘提醒带柴刀。杨国银早有准备,挎上刀甲、背上柴刀,一副常在山里钻、林中行的派头,并且还不忘带上两个胶桶,顺便担回一挑水。有他领路,不惧岔道,自然放心前行。据说,车只能开到半途,剩余的便是徒步。果然,车子只好开到破塘,停放在何廷华老人家的院坝里。何廷华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土地下放”时,从高家院搬下来的。这里离公路近,坐在这里安逸,标准的“独家村落”,喂鸡喂羊不影响别人家。他家养有一百多只羊、二百多只鸡。太阳出来,羊子自己上坡;太阳落坡,羊子自己回家。我们问他有没有黄鼠狼来偷鸡?他说没见到黄鼠狼呢!原来,树脚有两条大黄狗静静地乘凉呢,有它俩看家护院还愁啥哟?

     

我仨个冒着毒辣的太阳,行走在起伏的岭岗上,这是一条几年前间伐松木的便道,若不是上面有一个寨子高家院,也同样是满道荒草萋萋、荆棘遍布了。听说,高家院的人家都已移下山居住,只有等家放“野牛”而已。扒开树枝,放眼看去,对面坡荒地里有几个移动的小黄点。喔,下细一看,原来是几头悠闲地吃着草的黄牛。这,应该是原生态的肉牛了!

随着一步步升高,离天越来越近,上塘小坝子却越来越低。岭岗两面的森林太好了,山梁绿得发亮,犹如绿色游龙一般!远处的云朵似棉球般飘来,掠过巍峨山顶,移向远方!在一个山坳,向右拐进树林里,若是没有杨国银领路,走错道是无疑的。我在后面闪了很多美照,他俩朝前穿行。等我尾随而来时,他俩在山坳的制高点,欣赏着满山苍翠的黄泥坪。当我放眼瞰视,恍然大悟,这不是2015年的夏天留下的“远照”吗?映像太深了,当年我与豆豆、元二岔往左边对垭坡了,看到坠落青山深处的几户人家,其实就是黄泥坪。黄泥坪真算上一块宝地,青山连绵起伏,纵横交错,层层环绕。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此时,所见到的几户人家几乎是“空巢”而已,大都向外迁移了。仅有杨国良一家两个老人。他们住习惯了,不舍离开故土,这青山、这绿水、这蓝天……那一群肥得发亮的黄牛,一匹雄壮的枣红马,两条棕黄色的猎狗,一杆油黑的“老土枪”,偶尔还能逮到一点野味呢。其实,这种生活是挺爽的。若不是为了保住黄泥坪这颗“绿色宝石”,谁还愿外迁呢!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天空一片蔚蓝,无一丝云彩。我们沿着山槽沟而下,阳光漏落在弯曲的小道上,密林中散来阵阵凉意,没有闷热的感觉。路很窄、道很陡、弯很急,到底拐了多少拐,由于精力过于集中,忘记有多少个拐了。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sdfd

   

下至半山腰,哗哗的泉水声从沟里传来。

“这一带是油沙土壤,标准的木叶水,非常好喝。尤其有助于强身健体。”杨国银说,“喝了这种木叶水,肚子不会疼;就是喝醉了酒,两碗凉水一喝,一会儿就醒了。”

黄泥坪植被好,森林覆盖率最低达95%以上,加之是油沙地土质,木叶水的优质度自然是上乘水质。十天半月要来挑一次,单边十五里,来回三十里,还是挺远呢!杨国银说,“既可得旅游、锻炼,又可得一挑凉水,还可以得一棵柴。”因为,担杆就是一根干木棒。他从小到大没有患过大病,只是偶尔患一些小毛病。虽然体重一百零几斤,但要挑一百多东西。途中遇到三道小河沟,是他背我俩涉水。我一百八十来斤体重压在他身上实在不忍,但他硬是将背我到了对岸,并且是来回背送。

看着“咕噜咕噜”的流泉,我们饱喝了一顿,说不尽的凉甜味。杨国银将胶桶放置在泉边,返程时再来装水。

路上的草很猛,草深齐腰肩,覆盖了路面。好在杨国银当先锋,一边用棍子左右拍开草丛,一边用刀刷去两边的荆棘。哎哟!一不小心我被火麻草咬了一口。这种火麻草很恶,皮肤碰一下就会又辣又痒又疼,辣得如火烧,痒得双脚跳,疼得皮肉发胀。这种草,山中又叫“咬人草”。一旦被抹一下,那可疼得要命。传说,日本鬼子打到贵州独山,发现前方有中国军队守关,便悄悄潜入一山沟,想从侧面包抄守军,不想钻进了火麻林,被火麻草咬得双脚跳,发出“八嘎,八嘎”的怪声,惊动了中国守军。中国军队一阵子机枪、手榴弹、炮弹招呼,日本鬼子未能向都匀方向攻进半步。正当战势激烈之时,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支日本鬼子一直不服气,始终弄不清贵州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武器”?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走进黄泥坪,几栋木瓦房坐落在荒草中,还有粮仓、猪圈、牛圈也荒凉地立于正屋旁边。只有一条白狗在上一屯的屋前叫喊,不让大家靠近。看来,就是杨国良家。听说,他家已被列入搬迁户之列,要到黄平旧州坝子上去坐呢,前几天镇里、村里的干都来做思想工作,动员他家赶快去住新屋。不过,他家喂有七八头黄牛、一匹马,颇是有些依依不舍。

施放药量也是打虎将的一门功夫,药量少了,老虎会很快醒来;药量多了,会影响肉皮质量。

坐在城里就说城里的事,坐在山里就说山里的事。黄泥坪的夜景也很美!山把寨子围得像木桶一样,风清月明之夜,深邃无垠、满天星斗,大小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抬头仰望,仿佛是一口锅,很圆很圆。夜深人静时,青蛙、拾蚌……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猫头鹰、夜子规……在不停地鸣叫,野山羊、野猪……在山林中出没,似乎比白天还要热闹。火坑封了,烟火散尽,剩下就是震天动地的扑鼾声。随着雄鸡一声鸣唱,乳白的山顶慢慢红起来,邀来了新的太阳!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不知不觉,又回到泉边。大家又喝了一餐爽爽的凉水,为杨国银留下了影 ,他笑得很开心。还说,“该晓得拿两个大一点的胶桶来。”“那就弄一棵大一点的柴做担杆就行了”我们变通地出点子。我提出挑一肩,他却高低不干。要让我们各自走路、多照点风景,给家乡美名美名。

记者看黄平:一方“桃源”一帘幽梦一片青山一眼清泉

       

返途中,正好遇到何廷华家的羊群也陆陆续续回家,余老太太在前面挡住去路 ,在等看还有掉队的没有。说着说着,另一条小道上跑出来几只小黑羊,急促地涌进羊群里。

夕阳徐徐西下,正好托在西山顶,喷撒出万道金光。我们披着金色的霞光,消失在郁郁葱葱的山道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