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孫子建文帝到底是死是活?去了哪裡呢?

宋安之


對於這個謎題,我很久之前便有過探索,在查閱了許多史料,收集了多方證據之後,我得出的結論是:朱允炆當年並沒在南京被火燒死,而是逃離了南京,而他最後的歸宿是隱居在了貴州安順。下面我將從史料記載,高峰寺藏身洞碑文以及百年來難以破解的貴州安順“紅崖天書”之謎來向大家揭秘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的最終歸宿!

建文帝沒死於南京的三大理由

  1. 建文帝沒有陵墓。崇禎皇帝曾親口說過建文帝無陵,在正史文獻中也確實沒有關於建文帝陵寢的記載。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雖說建文帝敗給了自己的叔叔丟了江山,但畢竟也是大明朝的皇帝,若是戰死,作為勝利者的叔叔朱棣即使不以皇帝之禮將其厚葬,但也不至於連個陵墓都不給他吧?這失的難道不是他老朱家的面子?所以雖然當年朱棣說建文帝在南京皇宮中被火燒死,只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難道他連給當過皇帝的侄子一個厚葬的胸襟都沒有?顯然不合情理。
  2. 在《明史恭閔帝》中記載:“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
  3. 在《明史紀事本末》中也有關建文帝紀聞的記載,其中說到建文帝出走在前,宮中火起在後,實施了“金蟬脫殼計”。

高峰寺藏身洞碑文記載

據《平壩縣誌》記載(平壩縣位於貴州安順境內):高峰山寺內齋堂的地下有一個藏身洞,洞底有一塊石碑上刻有銘文"秀峰肇建文跡塵知空般若門。",而寺中另一石碑也有記載說:高峰寺建於洪武七年,開山僧為秀峰大師,他於永樂四年七月收留過建文帝!而這些也被山東大學的劉樂一教授進行了實地考證,劉教授在實地考證期間,高峰寺的和尚覺銳還出示一幅“大明皇帝建文遺像”照片,此“遺像”系工筆寫真,為丹青妙手所繪,這些與明末野史所載建文帝出逃時剃髮為僧,後以僧人面貌雲遊四海的說法十分吻合。

在《平壩縣誌》上還有一記載:高峰山寺懸壁處,有“西來面壁”石刻!其中這“西”令人困惑,但聯繫到永樂(朱棣)時明朝的傳國璽丟失了,不免讓人一驚,“西”——“璽”,這玉璽是不是被建文帝帶到了高峰寺呢?

貴州安順“紅崖天書”破譯,討燕檄詔之說

位於貴州省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曬甲山上的“紅崖天書”,其中所寫的內容,又是何人所寫,之明初被發現起,一直引來無數人的猜測,但數百年來都沒有出現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直到如今,終於有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說法,那便是討燕檄詔之說,這個解說得益於學者林國恩歷經九年來的艱苦考證,他翻閱各種史料,古書記載,三上貴州,實地考證,最終將研究結果寫成10萬字論文,論述了討燕檄詔一說。他將上面的奇怪文字直譯為:

燕反之心,迫朕(皇龍)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殘酷殺害(段、毆、牢、殺子民),致屍橫、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難書。使大明日月無光,變成囚殺地獄。須降伏燕魔做階下囚(斬首消滅)。丙戌(年)甲天下之鳳皇——允(火+文)(御製)。

不得不說,這個說法確是比較合理,理由有二:

  1. “紅崖天書”的位置和高峰寺所在之處不遠,都位於貴州安順市境內,這和建文帝隱居高峰寺之說相呼應!
  2. “紅崖天書”發現的時間在明初,在此之前並沒人發現,可見此書作於明初前後不久,和靖難之役發生的時間相當吻合。

從種種證據來看,朱允炆當年並沒死在南京應該是無疑的!隨著貴州高峰寺藏身洞碑文以及“紅崖天書”之謎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也再一次證明了當年在靖難之役中失蹤的建文帝很有可能逃離南京,隱居在了貴州安順,出家為僧!


靈魂的感觸


謝悟空邀

建文帝是死是活,這是一道歷史謎團了,我們先來看看史書是怎麼記載的。

《明史·卷四·恭閔帝》中是這樣記載的: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雲帝由地道出亡。 正統五年。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知府岑瑛聞於朝。按問,乃鈞州人楊行祥,年已九十餘,下獄,閱四月死。同謀僧十二人,皆戍遼東。 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說:燕王打進南京城正好皇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蹤。之後燕王派人在火場廢墟中找到了建文帝及皇后的屍體將其安葬。但是也有人說建文帝沒死,從地道中逃跑了。正統年間有個老和尚假冒是建文帝,被抓,同謀的人都被流放。之後雲南、貴州、巴蜀等地經常聽到建文帝出家為僧雲遊往來的消息。



短短几句話的信息含量相當大,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兩種結果

A:建文帝死了

B:建文帝沒死做了和尚

先來看可能性A

A1:建文帝死了——死於宮中火災——被燕王安葬 但是在《明史·鄭和傳》中又有這樣的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敕鄭和)等通使西洋……”如果建文帝的遺體被燕王確認安葬,就不可能再有這樣的疑惑了。所以A1排除。



A2:建文帝死了——死於宮中火災——但是因火勢過大未能發現完整的遺體 燕王沒能找到確認是建文帝的遺體,但是還是隨意選定兩具屍體加以安葬,聊表意思。有可能,所以燕王還是懷疑燒死的不是建文帝,而是其他替死鬼。

再來看可能性B

B1:建文帝沒死——通過地道逃跑然後作了和尚——正統五年那個和尚就是建文帝本人 但是也有疑點。畢竟老和尚被抓時招供自己已經90多歲了。如果真的是屈打成招,那也沒辦法。

B2:建文帝沒死——通過地道逃跑然後作了和尚——但他不是正統五年那個被抓的老和尚,而是其他雲遊僧,遊歷於滇、黔、巴、蜀間。



總的來看下可能性B建文帝沒死做了和尚。明史記載“正統五年。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 首先,正統五年建文帝已經是63歲了,這麼多年都熬過去了,非得在垂老矣矣之年,朱棣一系穩坐皇位幾十年的情況下出來現身挑事嗎,明智的人應該不會這樣做的。“自後”這詞表明正統五年這件事之後才有其他的宣稱自己是建文帝的僧人出現,到處遊歷傳播消息。很有可能建文帝為僧的消息都是自此之後才不斷傳播的。因此,可能性B建文帝沒死做了和尚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個人觀點,建文帝可能沒死,不然也不會出現“成祖疑惠帝亡海外”,但也不會是像宣傳的那樣做了和尚還不斷暴露自己的行蹤,不斷秀存在感。很可能是找個地方隱居,然後安度此生。 當然這是根據清朝人編的《明史》做出的一點不可靠的猜測,請指正。


呵天氣不錯


建文帝上位之初確實有心作為一番,但生性過於軟弱,且沒有任何執政經驗。主要靠的是身邊三位儒家學者在旁指導,並深受他們的影響。凡事過於小心謹慎,以至於失去良機,與他的三位導師應該有著莫大的干係。

在削藩行動中,已解決掉了五個,剩下燕王朱棣時遲遲不動手。當時別說燕王朱棣,任何人都能明白當時的形勢,如果朱棣再不出手就會被滅。我想再傻的人,也不會座以待斃吧。正是建文帝的優柔寡斷,給了朱棣喘息的機會。有了充足的準備時間,才推翻了建文帝。

其實當初建文帝有很好的牌在手,那就是朱棣的三個兒子,剛開始是作為人質留在帝都。但經不住朱棣假稱病,要兒子回來看望的一再請求。竟然將他的兒子放了回去,這也是他的人生一大敗筆。朱棣沒有了顧忌,才有所作為。

從歷代的皇位之爭,向來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格局。從朱棣攻破京城後的行為來看,凡效忠於建文帝的大臣及家眷都沒有善終,剝皮、油炸等手段相當殘忍。你想這麼殘忍的對待建文帝的下屬,那對建文帝該有多大的恨意。他會放過建文帝嗎,更何況建文帝不死,他就不能名正言順的稱帝。

我想在這種情況下,換成誰都會對建文帝痛下殺手,但又不能對外宣稱是自己殺的皇帝,不能會引起冒天下之大不諱之嫌。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因為畢竟沒有證據。

根據官方史料記載,皇宮內有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但又找不到活人,朱棣對外宣稱建文帝已死於戰亂,並很快稱帝。試想,當時京師已是朱棣的天下,堂堂的皇帝有可能逃脫嗎?

我說是朱棣殺了建文帝,那打死朱棣也不會承認這種不忠不孝的罵名。如果說建文帝還活著,同樣打死他也不會承認,那會給他名正言順的稱帝帶來不便。

反正一句話,是死是活都沒有任何證據可言,目前為止,還是一大懸案,我們只能以證據說話,不能隨便猜測。


鳳雲祥瑞


這個問題,還需影視劇導演回答合式。

你請影視劇導演,編拍一部影視劇,按你的想法編劇,再讓建文帝穿越到現在。就可獲得你需答案。

又或者,請精神科醫生運用催眠法,讓你入眠。回到明朝建文帝時代,詢問一下他的去處。


憤怒野虎


最簡單的答案往往就是最接近事實的,雖然絲毫不浪漫不花哨。我覺得可能性最大的還是他當時就燒死在宮中了。Over。因為沒有找到確切的屍體,古代也沒有屍體鑑別技術,加上中國民間喜歡對不確定的事情橫加鋪陳想象,就出來無數奇幻故事和傳說。但往往真相一點也不奇幻,就是最質樸而簡單的那個。


耳機俱樂部小白


用現代刑警思維去找答案。排幾個可能性小的線鎖:被忠誠的大臣風暖的毒死、和尚打死。

剩下的是看朱棣的,朱允文只有閉上一隻眼即獨眼龍來活命,唱著《時間都去哪兒啦》:還沒好好看,就掛了!

還有就是朱允文是超人或聖人!這樣他就可以這麼唱:時間啊,我又回啦、啦,!



風雪交加AB


可以肯定的是,建文帝沒死!至於去了哪裡,從已知的史料中(無論野史還是正史)沒有準確的定論,只能說是流落民間了!


悟在吾心


往深山老林或者十萬大山裡一躲,鬼才找得到。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就逃到貴州,最後是他自己餓的不行下山找吃的才被抓起來,這還是因為他好吃懶做,不學無術,如果換一個機靈點,有些貝爺天賦的,藏個幾十年毫無問題。


靜夜思160519196


建文水平真的不行,要是他繼續當下去,把幾個藩王都擼了,蒙古軍隊入侵,那大明的未來很難說。

建文應該是沒有死的,《明朝那些事》裡有過考證,估計是在哪個小山村,或者寺廟裡孤獨終老,這也是好的結局了。

建文下臺,對整個大明來說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