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丑條約》——李鴻章最後的一次背鍋

(一)違抗聖意,首倡東南互保。當大清國宣佈與各國進入戰爭狀態。接著急電一封接一封地到達南方, 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滅洋。而李鴻章深知國力和軍力積弱日久,李鴻章給朝廷發去一封電報是:

"此亂命也, 粵不奉詔。"這也許是李鴻章一輩子對慈禧最強硬的一句話。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在獲悉了李鴻章的電文後, 確定了共同抗旨,形成求東南互保的原則。李鴻章的思想是正確的:如果大清國的南方也發生了動亂, 那麼這個國家就會徹底大亂。雖然東南互保使得李鴻章再一次被罵為漢奸、賣國賊, 但是在八國聯軍侵華中這是一項正確的應對方案。

《新醜條約》——李鴻章最後的一次背鍋

(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北京淪陷, 慈禧逃亡。 朝廷的電報再一次一封接一封地到達廣東,升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慈禧更是乾脆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已經是風燭殘年的局外人李鴻章,再次成為清王朝統治者們唯一指望的禦敵工具。李鴻章北上因病滯留上海,同樣是晚清名臣兩江總督劉坤一趕緊說道:"大清存亡,惟公是賴!"

戲曲家齊如山回憶道:"當整個清國陷入最大的災難,京城淪陷,清國的官員們死的死、亡的亡,或者袖手訥言、各求自保、麻木不仁時,只有李鴻章,算是挺身而出,走著一條與眾不同的路,那就是,以個人的屈辱和犧牲換取最大限度的時局緩和。"

(三),曲折談判,內外危機,保住中國。聯軍照會李鴻章和慶親王, 提出議和談判內容:懲辦禍首;禁止軍火輸入中國;索取賠款;使館駐紮衛兵;拆毀大沽炮臺;天津至大沽間駐紮洋兵;保障大沽與北京之間的交通安全自由。雖然對世界強國宣戰是由慈禧一手釀成, 但李鴻章必須在聯軍面前保住慈禧的生命與維護住慈禧的權力, 他只能日復一日地竭力應對。" 每當聚議時,一切辯駁均由李鴻章陳詞; 所奏朝廷折電, 概出李鴻章之手。" 李鴻章病倒了, 起因是在拜會英、德公使後回賢良寺的路上受了風寒。故作拖延以" 漫天要價"的聯軍沉不氣了,最終新醜條約出籠。

《新醜條約》——李鴻章最後的一次背鍋

談判是如此艱難,但在治世能臣李鴻章的運籌斡旋下,大清總算"能以並不十分殘酷的代價簽訂辛丑條約,把支離破碎的中國從瓜分豆剖的邊緣中挽救過來"。不幸的是因為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李鴻章再次被輿論聲討的。晚清名臣湖廣總督張之洞聯合南方的封疆大臣, 力主不能在條約上畫押簽字。李鴻章隔岸觀火的張之洞十分惱火, 他表示如果堅持不簽訂新醜條約 ,只能導致聯軍擴大戰爭。在這種內外皆危之際, 高談闊論並不能扭轉危難。

《新醜條約》——李鴻章最後的一次背鍋

《華盛頓郵報》中刊登了《中國的巨大損失》一文中寫道:"李鴻章孤獨地站立著,與別的中國政治領導人的差距是如此遙遠⋯⋯對李鴻章公務生涯的回顧,將得出一個令人悲傷的結論:他無數次地將中國人從無知而導致的麻煩中拯救出來,卻每次都被指責受賄及不忠。”

簽訂完《新醜條約》沒多久,李鴻章就與世長辭了,這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為清朝背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客觀地看,李鴻章簽訂的條約都是喪權辱國的條約, 但是簡單的、快意恩仇地辱罵李鴻章是否有些主觀臆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