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王守清:PPP在中國—內涵、現狀與發展趨勢

1、概念與內涵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縮寫,直譯為“公私合作”或“公私夥伴關係”,指公共部門通過與私營部門建立夥伴關係以更高效地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一種交付模式。

清華王守清:PPP在中國—內涵、現狀與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PPP的理解以及與PPP有關的政策與國外有所區別,即PPP中的第二個P(Private,私)並不是單指私營經濟,其中有相當部分是具有公有制性質的企業主體。經濟主體的外在形式只是資本性質的載體,所謂“公”與“私”的區別,更強調的是資本目的的“公”與“私”。“公”應該指主要追求社會公益性,“私”應該指主要追求經濟利益:國企也要追求經濟利益,也要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因此,我國政府並不排除國企參與PPP,並把PPP表述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筆者則更喜歡錶述為“政企合作”,財政部建立的規模達1800億的中國PPP基金的中文表述就是“中國政企合作基金”。

國際上對PPP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泛指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為提供公共產品而建立的長期合作關係,而狹義則更加強調政府通過商業而非行政的方法如政企之間的合同、政府在項目公司中參股、明確公共產品的產出要求並進行監管等來實現對項目的控制,以及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國際上越來越多地採用廣義PPP的定義,作為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之間一系列合作方式的統稱,包括BOT、TOT、PFI、特許經營等。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PPP在本質上是公共部門由傳統方式下公共產品的提供者變為規制者、合作者、購買者和監管者,是管理制度的一種創新。

清華王守清:PPP在中國—內涵、現狀與發展趨勢

2、必要性與適用性

國內外實踐證明,如果公共產品全部由政府提供,可能會因政府資金不足而造成供給不足,或可能因政府供給與市場需求失配等而出現高成本、低效率、高風險等問題;如果公共產品完全由企業提供,則可能出現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傷害公眾利益。

因此,推行PPP模式,讓政府和企業長期合作,具有如下優勢:

(1)可以緩解政府資金短缺問題,利用社會資本提前建設,提前受益,提高公共產品的供給能力(供給側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活水平;

(2)利用企業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與創造性,提高效率和服務水平;

(3)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從主導甚至獨立提供基礎設施的全過程,轉變為對這個過程和結果進行規制和監管,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4)鼓勵企業特別是大企業提高全方位、全產業鏈的集成和管控能力,打造國際競爭力。

事實證明,如果PPP實施規範,實現各方“共贏”,是公共項目最好的交付模式之一。

清華王守清:PPP在中國—內涵、現狀與發展趨勢

當然,由於PPP涉及眾多政府部門,涵蓋工程、融資、法律、經濟和管理等眾多學科,投資規模大,時間跨度長,風險因素多,參與主體多,各項目的具體實施環境與條件不同,常常無先例可循,容易造成合同複雜、項目流程繁雜且時間長、交易成本高。

因此,PPP只是公共項目的交付模式之一,有一定的適用範圍,不是萬能鑰匙,既不能泛化,更不能不規範運作。

清華王守清:PPP在中國—內涵、現狀與發展趨勢

總體而言,成功的PPP項目是各方共贏、可持續的。企業追求的是長久、穩定、持續的收益,而政府必須考慮物有所值和保護公眾利益。

3、現狀與問題

自我國力推PPP以來,取得了很大成績。據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數據庫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總入庫項目共計14,220個,累計投資額17.8萬億元;處於執行和移交階段的項目(已簽約項目)2,388個,投資額4.1萬億元。另據明樹數據統計,在2014-2017年6月期間,國企獲得了超過75%投資額的PPP項目,民企在PPP項目投資額規模上落後較多,但在數量上獲得了將近一半的PPP項目,而外資企業幾乎缺席本輪PPP熱潮。

清華王守清:PPP在中國—內涵、現狀與發展趨勢

但無須諱言,我國過去幾年推廣PPP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存在很多不規範做法,如拉長版BT、明股實債、保底回報,重建設輕運營,物有所值和財政承受力評估作假等,沒有實現減少地方債、提高效率等目的,導致近幾個月來中央部委連續出臺了幾個整改文件,但這些文件不是剎車PPP,而是規範PPP,迴歸PPP初心。

目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例如:

(1)我國缺乏大規模推廣PPP推廣所具備的環境和機制,包括清晰健全的法律法規、高效的政府部門間協調、有力的政府和社會監管、完善的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成熟的金融體系和健全的信用體系等;

(2)PPP人才嚴重不足,PPP對於我國政府官員、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等尚屬新生事物,具有PPP理論和實踐經驗且堅守職業操守的諮詢機構和人才更為缺乏,等等。

因此,推廣PPP應循序漸進,不能搞運動冒進,但也不要悲觀,規範的PPP是公共項目的最好交付模式之一。

4、未來與展望

2017年9月28日在第二屆中國PPP論壇上,由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聯合58家高校發起成立了中國高校PPP論壇(聯盟),目前成員數已近70家高校,涵蓋了我國幾乎所有教研PPP的高校和教師。

2017年9月由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聯合180多家PPP諮詢機構發起成立了中國PPP諮詢機構論壇(聯盟),並於2017年12月22日召開了第一屆第一次理事單位會議,將開展相關研討交流等活動,有利於我國PPP諮詢市場的規範發展,打造我國PPP頂級諮詢機構,促進我國PPP諮詢水平的提高和PPP的規範發展

清華王守清:PPP在中國—內涵、現狀與發展趨勢

因為財政部2017年92號文要求各地在2018年3月底將信息平臺庫中的PPP項目整改完畢。各方目前預期,2018年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PPP項目簽約數量會大幅下降,待各方完全理解中央特別是財政部的相關政策後,下半年PPP項目簽約數會開始回升,但會更趨於理性和規範,越來越強調真股投資、重視運營、強調強調績效考核與監管,分行業的績效考核標準和監管體系會逐步出臺和進一步完善。

國資委192號文對央企的約束,可能民企參與PPP無論從項目數量還是投資額佔比都會提高,但由於民企的先天不足,不可能急劇上升;中央“金融去槓桿”政策會使金融機構更加謹慎參與PPP,債務融資成本短期內將上升,資本金更加難以籌措,當然,也許將倒逼金融系統開始PPP能力建設和專業人才的培養、配套風控體系的完善與優化,開始通過真正的項目融資(基於項目的現金流、有限產權和合同權益去融資)和結構化融資去參與PPP;因為市場和業績壓力,會有更多企業特別是國企關注“一帶一路”項目,包括對外工程承包特別是帶資承包和PPP項目,逐步“走出去”,但因為對外匯的管制,只是與中央戰略相關的項目更容易落地。

作為高校,讓我們承擔起PPP教研和人才培養的更大責任,期盼PPP更好的2018年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