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連房企都不關注,還買個毛線房子!

“平安來了,幸福還會遠嗎?”

從昨天開始,不少地產人的朋友圈就被這句話霸屏了。

中國平安以138億元入股華夏幸福19.7%,成了華夏幸福第二大股東,這事兒估計夠大家聊一陣子的。

要知道,中國平安還是融創的二股東,碧桂園的三股東……

但也僅限於地產圈了(可能還有對華夏幸福感興趣的股民)。

和身邊的朋友,包括兩個想要買房的朋友說起這個話題,他們基本上是一臉茫然。如果拍個照片,完全可以直接拿去做“關我什麼事”的表情包。

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每次小七和這些潛在購房者聊起有關開發商的資訊,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

別跟我說這個。我就是想買個房子,那些大房企小房企,今天併購,明天換股東,後天銷售額過XXXX億的,都跟我沒關係。

而我只想說:你連房企都不關注,還買個毛線房子啊?!

01

不是我說,你買根火腿腸還得看看生產廠家呢,怎麼輪到買房這種對普通人來說可能一輩子也就那麼一兩次的重要事情上,就這麼心大呢?

你關心價格、地段、戶型、朝向、樓層,都OK,但你就沒想過要關心一下開發商?

住進去之前,你難道不擔心開發商會資金鍊斷裂,房子蓋一半沒錢了?

住進去之後,你難道不擔心下雨天自家屋頂會莫名其秒漏水,地下室會秒變水庫?

真的?

小七記得自己第一次關注到開發商,還是在十幾年前要買房的時候。

當時買的是期房。

眾所周知,期房雖然也掛著個“房”字,其實連個房影都沒有。跟沒麻婆也敢叫麻婆豆腐,沒老婆也敢叫老婆餅一個道理。

小七看完效果圖交完定金再去看“房”,放眼望去,視野那個開闊啊,一大片荒地看得人心曠神怡,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

開發商不會拿著我的錢跑了吧?

於是各種打聽身邊在地產圈工作的朋友,得知是家頗有實力背景的開發商,終於放下心來,少死了很多自我糾結的腦細胞。

雖然所有的開發商都缺錢,但相對來說,在房子沒交工之前,大開發商爛尾或是卷錢跑路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

當然你要較真,說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你看那誰誰誰在哪哪哪就曾經如何如何……

我只能說,這世上根本沒有絕對的事情,只有概率。

在同等條件下,同樣的花錢,你是願意選概率大一點的,還是概率小一點的?

02

好,你說我現在買的不是期房,是現房。

開發商跑路或是爛尾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那不用多說,往回翻翻報道,那種住進去才發現地面塌陷出一個大洞的;

牆壁傾斜鋼筋外露的;

一下雨地下室就變水庫不下雨就處處長青苔的……

你是不是寧願當初開發商蓋一半就跑了?

《我不是藥神》最近這麼火,相信好多人都把欠徐崢的那張電影票還了。

並且刻骨銘心地體會到了,沒有健康,一切都是零。

其實房子也一樣。

沒有質量保證,再低的價格,再好的地段,再完美的戶型,都等於零。

那誰來給你未來的家一個過得去的、能放心住幾十年的質量?

閉著眼睛想也知道是開發商。

在這方面,對開發商的關注可以說是沒有上限的。

不要說正規資訊,就算是小道消息,聽聽都比不聽強。

和不知名的小房企相比,品牌開發商在建房的時候,對於質量相對還是很看重的。

注意我說的是相對,沒有誰跟你保證,品牌和質量之間就能絕對劃等號

但有追求的大房企多半還是不願意做那種一錘子買賣的事情,畢竟品牌這個東西形成本身就是一種時間的累積。

還有的房企是家族企業。我覺得一說起家族企業,很多人就覺得不正規沒效率之類的,其實也是一種偏見。

至少,一個準備把家業傳給子子孫孫的房企,會為了圖一時之利偷工減料的可能性就大幅降低。

而一些小開發商,有些就是為了一個項目成立的公司。項目做完了,公司也就解散了。

後續你買的房子再有問題,想找開發商,就只能呵呵了。

03

最後,買了房子終歸是要住的,只要開始住就免不了和物業打交道。

一般來說,有自己物業,而且口碑很好的開發商,和實力不夠、找外來物業的開發商,在和物業打交道時的居住體驗上,會有很大差異。

如果遇到事情,開發商和物業互相推脫,你能扯得過誰?

如果看完這些,還會有人說,我只是想買房子,根本不在乎開發商嗎?

當然也有人說,我關注開發商啊。我知道這家開發商很有名啊。我經常能在XXX地方看到他們XXX的廣告……

這其實不叫關注,這叫看熱鬧。

如果你是一個旁觀者,這當然可以。

可是如果你想買房,這種程度是不夠的。

你對一家企業瞭解得越深,買起房子來才會越放心。甚至你能越深的感受到這所房子帶給你的附加屬性。

比如XX(為了避免廣告嫌疑,就不說是哪家房企了)說,讓建築讚美生命;

比如XX說,善待你一生。

最後,祝大家都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子——如果在限購的城市能搖到號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