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巡航的平流層總是晴空萬里嗎,爲什麼?

樂行跡


飛機在平流層巡航,總是晴空萬里,原因如下:

1、先說包圍在地球的對流層,受大氣溫度的影響,我們平時遇到的風、雨、雪、雲等這些天氣現象都在對流層發生,氣流氣象極不穩定,不利飛行;

2、在對流層之上,空氣稀薄,沒有地表上的各類天氣變化,而云層也在對流層(雲層是水汽形成),在平流層沒有云層,沒有云層的遮擋,加上沒有大量的水汽,自然就是晴空萬里,永遠是晴天!

3、對流層裡沒有云層,永遠形成不了“陰天”的條件,另外,平流層由於空氣稀薄,氣流穩定,所以非常適合飛行,也是非常安全的;

歡迎大家補充。


全球漫遊中


你想要烏雲也沒有啊。(捂臉)

平流層一般是指高於10千米低於50千米的這一層次(劃分不太清晰,也有說法是20-50千米),而云層高度通常只在8000米以下,越往高處雲層越薄,所以即使我們在飛機巡航的時候見到雲彩,也不是很厚,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晴空萬里。

實際上,這個高度外面氣溫還是很低的,通常在-45度到-55度左右。別看晴空萬里,出去一樣凍死人啊。

風速也不低,我們站在樓頂都可以感覺到有很大的風。到了空中更是如此。在平流層風向較為穩定,但風速也能達到十幾米乃至幾十米的速度。只不過這時候飛機速度更快,按照800千米每小時算,也有222米每秒,所以影響不是很大。

再有就是垂直氣流,風速很大的情況下,難免會有交匯或者渦旋。這時候就會產生垂直向上或者向下的氣流。

有時候我們感覺到飛機突然失重幾秒,又緩慢的向下一墩,就是垂直氣流導致的晴空顛簸。這時候就會發生飛機掉高度,有時只掉幾米,危險的時候能掉一兩百米。

主要原因是在於越往高空空氣密度越低,客機一般升限也就在12000米,只能是說徘徊於對流層頂部和平流層底部。再往高了飛就需要更高的飛行速度才行了,不然不經濟,或者所需翼面更大。

不然的話,其實更高空氣流也會更加平穩一些。當然,也和增加了飛行速度和降低了空氣密度有關。

總結,晴空萬里不錯,但外面的氣候條件並沒有那麼好。輻射也會相應增加,十千米厚度的大氣,各種水汽、雜質的折射反射,也能過濾不少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


只有相思


是由於萬有引力作用導致的結果。

萬有引力的大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大氣受地心引力影響,距離地面越近的地方,空氣密度越大,越遠,空氣密度越小。形成雲雨需要的水汽,質量相對較大,只能停留在空氣密度大的地方。這樣,平流層中,大氣中水汽含量非常非常少。

沒有水汽,就不會產生雲、雨、霧、雪、等天氣現象。

另外,平流層中,大氣稀薄,塵埃很少,對太陽光的阻擋也比對流層小。

所以當飛機在平流層巡航飛行時,總是覺得清空萬里。雲層都在飛機飛行高度的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