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商学院——棉花“癌症”,枯、黄萎病防治措施

棉花枯、黄萎病是两种系统侵染的维管束病害,其症状表现的主要特征是维管束变褐,地上部分枯、黄甚至落叶死亡。病害一经传入发生,很难根除,而传播蔓延迅速。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防治药剂,被称为棉花的癌症。

红日商学院——棉花“癌症”,枯、黄萎病防治措施

棉花枯萎病和棉花黄萎病的区别主要有:1、枯萎病是由下向上发展,也可沿顶端向下发展形成“顶枯症”,而黄萎病的症状是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发展,一般不形成顶枯;2、枯萎病病叶全部或局部叶脉褪色变黄,最后全叶变黄枯焦脱落,黄萎病病叶叶脉及附近叶肉仍表现绿色,病叶呈“西瓜叶状”或“鸡爪状”斑,叶片边缘稍向上翻卷,但不易脱落;3、枯萎病其根、茎维管束为黑褐色,但黄萎病为褐色。4、一般枯萎病发病高峰在棉花现蕾前后,个别气温高的年份可在营养钵苗床发病,移栽后即出现大量死苗。黄萎病比枯萎病发病高峰一般迟20天左右,入伏后,伏旱天气可抑制两病害的发生。

红日商学院——棉花“癌症”,枯、黄萎病防治措施

发病特点:病菌主要在病残体、土壤、粪肥中越冬,有病棉田耕地、耙耢、中耕、浇水、农事操作等活动,是导致枯、黄萎病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夏季大雨或暴雨或大水漫灌后,地温下降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偏碱、排水不良或偏施、过量偏施氮肥或施用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或根结线虫多的棉田发病重。

红日商学院——棉花“癌症”,枯、黄萎病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措施:1、采取保护无病区,消灭零星病区,控制轻病区,改造重病区的策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危害。2、选用抗、耐病品种,是防病夺高产的根本途径。3、使用改良盐碱的肥料,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环境,提高作物抗逆性。4、合理轮作倒茬。与其他禾本科植物轮作2-3年以上,尤其提倡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明显。种子在播种前一定要经过药物杀菌处理,最好采用包衣种子,移栽前用恶霉灵进行土壤消毒。5、加强田间管理。即减少病菌传播和提高植株抗性。根据棉花的需肥规律和长势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采用无病土营养钵育苗移栽,要适时播种、中耕、清除杂草,及时间苗、定苗,拔除弱苗和病虫苗,及时整枝打杈,合理灌水;冬闲时期及时清除棉花地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枝叶,防止病菌传播;冬季深翻,把表层病菌翻到深层,病残体深埋地下,发酵分解等措施预防枯、黄萎病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