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说~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黄豆说~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一天,我来到一家豆浆铺,一脸茫然地坐在餐桌前思索今后日子该怎么过……

我是在本地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就读,成绩一直很好,因为经济原因辍学了,之后应聘到一家小有名气的报社当记者。但两年后,我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当记者,也确实没有做出什么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所以我成了第一个被裁员的对象。

桌上的豆浆早已凉了,铺子里也已经没其他顾客了,但我还坐在那里。这时,开豆浆铺的老人走过来问我:“先生,你还需要什么服务吗?”

黄豆说~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我抬头看了老人一眼,觉得我慈眉善目,就对老人说:“我想找个人说说话,你愿意陪我坐一会儿吗?”

老人便在我的对面坐了下来,足足听我诉说了半个多小时后说:“我只是一个卖黄豆的,做豆制品的,其他的也懂得不多。”

原来,老人最开始是卖黄豆的,后来黄豆卖不完,担心坏了亏本,又把没卖出去的黄豆磨成了豆浆,二次销售。

黄豆说~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一大半豆浆卖出去了,他又把剩下的豆浆做成豆腐,让老婆拿到菜市场上去卖。

那些豆腐也不可能全部卖完,于是他再把剩下的豆腐腌制成腐乳。

经过多次变换,最终他把黄豆变着法子全部销售出去了,而且售价比卖黄豆要高出好几倍!

黄豆说~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突然间,我若有所悟!

是啊,多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啊。

其实,他的黄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改变,他只是在销售的时候让它们改变了面目而已,然而竟迎来新的销售契机,创造了新的销售业绩和利润增长点。

听了老人的话,我豁然开朗。是啊,黄豆都可以变成豆浆、豆腐、再变成腐乳,自己怎么就不知道变一变呢?

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永远是不知变通的人。

黄豆说~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此后,我曾辗转于多个行业,当过报纸投递员、焊机销售员等,但我觉得那些都不是自己的理想。

黄豆说~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最后,我拿起笔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

几十年后,我因为《修道院纪事》、《里斯本围困史》和《盲目》等作品而享誉世界。我就是葡萄牙籍著名作家、1998年诺贝尔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

黄豆说~别吊死在一棵树上!

我就是我,一个知道变通的我,我为自己代言!

只要你找准自己的卖点,抓住契机不断地改变自我,重塑自我,你就没有理由不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