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不是藥神》曾三次改名,你看出其中的細節了嗎?

國產劇情片《我不是藥神》截止目前累計票房18億,今天看到新聞說電影推動了抗癌藥的價格下降,我真切感受到電影走進生活是什麼樣子。

電影《我不是藥神》曾三次改名,你看出其中的細節了嗎?

電影劇情不多介紹,相信上面的18億有你貢獻的部分。影片也有很多的細節值得品味,其實電影的標題就有說法,因為最開始的名字並不是這個。

電影的第一個名字是《印度藥神》,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主角程勇是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正因為地點在印度,所以印度藥神可以理解。

電影《我不是藥神》曾三次改名,你看出其中的細節了嗎?

但後來改為了《中國藥神》,因為勇哥雖然是在印度採購的抗癌藥,但更多的是在救中國患者,而且全片除了代購劇情其他都出現在中國上海的小街區。

電影《我不是藥神》曾三次改名,你看出其中的細節了嗎?

第三次改名為《生命之路》,這個名字現在看來太過文藝,但並沒有什麼不妥,可能片方覺得這個名字太宏觀,畢竟故事是真對癌症患者展開。

電影《我不是藥神》曾三次改名,你看出其中的細節了嗎?

前面兩個標題都承認了勇哥是“藥神”,如果用這兩個的其中一個,就有種自誇的意味在裡面,如果將電影的前部分拿來比較,勇哥只是為了錢才做了中間商,他稱不上“藥神”這個稱號。

電影《我不是藥神》曾三次改名,你看出其中的細節了嗎?

片中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當然不能死在片名上。後來的《我不是藥神》比起《生命之路》更明朗,提到了“藥神”的主題。而且很明顯比前兩個好,勇哥是不是“藥神”,最好的評判者是電影裡的患者,以及屏幕前的我們。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