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專供「專」在何處?同款背後是和線下一樣的品質嗎?

眾創網

最快速、最準確、最專業、最實用的創新創業資訊服務平臺,連接創業者與創業導師、孵化器、服務機構、投資人的橋樑,百萬創業者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

撰文 | 洪葉

在我們網購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些商品被標註上“專供”、“尊享”等字樣,不免會動心,認為一定比實體店同類產品要高端。然而收到的貨卻常常讓人大失所望:贈品倒是不少,主要商品卻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6月29日,人民日報發文,《電商專供不能同款不同質 要說明哪裡不同》,引發各界思考。不久前,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購買了40組對比樣品,發現網上購買的同款商品有偷工減料嫌疑:電磁爐比線下款少一些電器元件;吸塵器吸口直徑比線下款小10毫米;同品牌同款服裝,線下樣品全部合格,線上服裝不符合國家標準等。

電商專供“專”在何處?同款背後是和線下一樣的品質嗎?

由於網購相較於實體店購買具有更多便利性,且商品眾多讓人選擇性更大,價格便宜也是不錯的吸引力,因此越來越多人選擇網購而非實體採購。但網購的一大弊端是商品性能如何全靠商家來說,且法律上對於商家要言行負責鮮有監管。購買前消費者並不能看到實物,很多人在收貨發現有問題後也並未採取維權措施,而是簡單採用退貨處理或是勉強收下。這就造成了電商市場次貨充好和欺騙現象繼續存在和愈演愈烈。

電商專供“專”在何處?同款背後是和線下一樣的品質嗎?

筆者認為,產品在製造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次品,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店都可設立“次品專區”,對於次品缺陷進行詳細說明,讓消費者瞭解到實情後權衡購買。電商的出現是新時代一種經營方式,但其本質依然是“商”,在眾多商品和行業中贏得好口碑和顧客並非易事,若是為了牟蠅頭小利而失掉根本的誠信未免顯得因小失大。商家靠打“價格戰”和“小聰明”並不是良性和長久的競爭方式,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優化產品性能,開發新產品,才是增強自身實力的正確方式。同時國家應該在加強對於電商平臺監管的同時,鼓勵消費者維權,促進新時代商業健康誠信發展。

眾創網現已建立五大會、五大數據庫、五大聯盟、四大行業社群,歡迎各界優秀人士添加眾創網官方客服小創妹(18062091146)進行更好的溝通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