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作者 | 菩提心小子

她是第一個將佛教音樂推向全世界的女僧人,她的歌聲被西方媒體譽為天籟之音。

她並沒有讓人驚豔的傾城容貌,也沒有登峰造極的歌唱技巧,但她卻能用歌聲穿透到你的心靈身處。

如果說一流的歌手唱歌用生命,那麼,她唱歌則是用“佛性”,她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瓊英·卓瑪。

行者·歌詞大意

行者,我是一個行者

我的宿命就在旅途

只要心靈純淨,哪裡都是天堂

前行,不倦的前行

用心去走每一步

我的生命就有了意義

在路上,上天賜我甘露

在我的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迴響:

讓我每走一步都得到昇華

在花的眼中,荊棘也和花一樣

我心向往幸福

也想要所有人得到快樂

我是個行者

穿越江河也穿越雷雨風暴

還有這世上的路,這世上的路

歌詞中寫到:“心靈純淨,哪裡都是天堂”,這正是卓瑪對修行的見地,

放空心靈,閉上雙眼去體會,是否有種讓你置身於天堂的感覺?

可是,你很難想象到:這位天堂的歌者,她的童年卻是從黑暗裡走出來的。

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在1971年的6月4日,佛祖的故鄉尼泊爾,卓瑪出生在加德滿都的一個難民營中。

雖然少時生活貧苦,可對一個初生的孩子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

而真正黑暗的開始,是在她5歲以後,父親對她的虐打。

據她在自傳《為自由而唱》所述,父親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忠誠的朋友、備受愛戴的鄰人,卻也是一個酒鬼、糟透了的丈夫和父親。

“他幾乎每天都打我,有時候用拳頭、罐子,甚至鞭子…”卓瑪說。

肉體的痛楚對小卓瑪來說可以忍受,越被打她越倔強,越叛逆,她喜歡挑戰年長健碩的男孩,這是一種“有毒的權力慾”附近的孩子稱她“李小龍的妹妹”。

最讓她感到痛苦的是她眼看著母親被毒打,自己卻無能為了,家庭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的。

卓瑪13歲那年,卓瑪的父親竟用刀子要捅向她,絕望的卓瑪哭泣出逃,她知道要想徹底擺脫這個困境,只有兩種選擇,嫁人或者出家。

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卓瑪逃到家附近的一座寺院,

在那裡她遇到讓她感激一生的恩師:烏金仁波切,她追隨師父出家了。

雖然身入空門,可卓瑪心底仍然充滿著憤怒與仇恨,

仁波切是個大智者,在藏傳佛教擁有崇高的地位,

他深知這個小女孩的傷痛,知道她缺少愛和安全感,

不斷給她安慰和鼓舞,有時還想哄孩子一樣給她講故事,

即使佛教紀律深嚴,仍額外給她一點自由,

比如破例給她傳授一些只有男性才能修習、可以破除恐懼和仇恨的施身法。

就這樣,卓瑪她安心留在師父身邊,學英語、禪修、詠唱。

卓瑪一直服侍師父十餘年,直到1996年仁波切圓寂。

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出家很久後有次回家,卓瑪見到母親臉上的瘀痕,

內心怒不可遏,那來自於靈魂深入的痛苦重現,

她痛恨自己拋棄了母親,自顧享受重生的喜悅。

仁波切開導她:

“詛咒黑暗沒有意義,為何不嘗試點起蠟燭?”

“仇恨永遠遏止不了仇恨,只有愛可以。”

“你爸爸打完你們之後,他肯定也是痛苦的。

你比他幸運,你懂得學習如何不做情緒的奴隸。”

師父的愛,就是法藥,卓瑪開始更能看到愛,對一切人與事生起感恩心。這也讓她領悟到了什麼是愛,正如弘一大師所說:愛是慈悲。

後來父親在臨終的日子,終於吐露了心底話:他偏愛卓瑪兄長,是因為忘不了前妻。他說:“瓊英,謝謝你,所有的債你都還清,什麼也沒有欠我。”

卓瑪早已釋然了,父親也只是個可憐人。

卓瑪的母親有一次去問仁波切:卓瑪她現在怎麼樣?仁波切說:出家前她是小惡魔,出家後她就像女菩薩。卓瑪感恩上師,正是他無盡的愛與包容,教她在怨恨中看到了菩提。

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在寺院的時候,仁波切就看出了卓瑪的歌唱天賦,

她的聲音殊妙,演唱韻律帶有濃濃的印巴風味,

那種自然的天籟之音讓他極為歡喜,於是耐心地教她梵音,

得到了上師的傳承,卓瑪成為出色的唱詠者。

在她25歲的時候,有一天,

美國著名吉他手斯蒂芬·泰伯特,走進了她所在的寺廟。

而幾天前,他們剛剛見過面……

那天他是去錄製比丘尼們的梵唄唱誦。他告訴她, 那天他忘了按下錄音鍵,只因完全被她的聲音吸引,這次,是特地為尋她而來。

在此,卓瑪走上了國際樂壇,在修行的同時,也開始了自己的歌唱之路。

卓瑪第一次去美國巡演後,驚喜的收到的演出支票,

她突然意識到自己竟然也能賺錢了!

有次被記者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卓瑪問自己的心,她想起那些窮苦孩子和可憐婦女們,

在她很小時候就留下深深印記的那些人們。

“我希望看著女性強大起來,不要無知的歧視,那存在於兒子和女兒之間,丈夫和妻子之間,永遠男人高於女人的不公正。”

她聽著這些聲音從自己嘴唇裡發出來,強烈的感受連同她的身體都變得顫抖。 現在這樣的夢竟然也可以慢慢地實現……

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卓瑪成了明星,不僅在尼泊爾,全世界都有熱愛她歌聲、為她瘋狂的Fans。

歌迷常說:卓瑪的歌聲有療愈作用。那是來自於佛國的梵音啊!

卓瑪的成名,也伴隨著不少質疑,

“尼姑就該遠離塵世,過著與世無爭、潛心修行的生活,你這樣的尼姑不合乎傳統的標準。”

卓瑪也曾掛礙困惑,她跑到師父面前,想知道最敬愛人的想法。

仁波切:“去唱吧!不管你在哪唱,也不管誰來聽,他們有信仰也好,無信仰也罷,都會受益的。”

仁波切的話讓卓瑪重振信心,對啊,何須活在別人的眼裡?

歌唱讓自己和其他人都有受益,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動機,並沒有渴望做一個名人,只想儘量減少人們的痛苦或困難,唱歌是最好為慈善項目集資的方式。

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讓更多女性也能受到更高等教育,

讓弱勢群體和窮人也能享受先進的醫療服務。

她在尼泊爾創辦了阿尼度母學校,專收女尼,使女性也能受到更多的教育;

卓瑪建在山上的學校收養了近百小女孩兒,均來自單親媽媽或極端貧窮家庭和孤兒。

尼泊爾經常停電,有時每天10小時, 孩子們就在露天壩子上生火做飯,用蠟燭照明。

她就這樣用一首首歌來養活可愛的寶貝們。

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那裡擁有全國內唯一的12臺腎透析儀,曾經在那裡,得了腎病只有富人可以活下來;現在在那裡,窮人也可以有了生存的權利,僅需極低的費用做透析便得以存活。

“我母親就是腎病離開的,如果她可以看到一定會很安慰吧! ”她說。

談到器官捐贈,卓瑪舉出一個實例:

醫生強調他有責任救助妻子,那個男子竟把醫生拉到一角,輕聲說:“我娶個新的妻子比醫她便宜多了!”

雖說如此,卓瑪沒有批判這些男性,她認為都是因為愚痴、貧窮和不懂佛法的緣故。

從家暴走向寺廟,從黑暗走向傳奇,瓊英-卓瑪用佛性在唱歌

卓瑪用慈悲和智慧拯救著生命,

尼泊爾總理為她授予了“最高榮譽國民勳章”,

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委任為尼泊爾親善大使。

很粉絲和多媒體都給她給高的讚譽,

面對這些讚譽卓瑪一帶而過說:

我只是一個修行者,一個歌者而已。

如果說卓瑪是一個歌者,

我想,也是用佛性在唱歌。

作者 | 菩提心小子 圖片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