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最具影响力事件

2018年,中国储能人从来没有如今天这样,离国际能源市场这样近,无可否认,中国储能人终于迎来属于自己最好的时代。

然而,今天,中国的储能行业似乎依然处于“襁褓”之中,产业政策支撑乏力,发展路径尚未清晰;储能技术基础薄弱,缺乏拥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商业模式不明确,社会资本观望情绪明显等等。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储能应用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这一年,中国储能人需要证明自己的地方,也许远比常人想象的多。

中国储能人需要重新审视行业全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储能人需要重新定位企业发展的未来;

中国储能人需要一个与世界储能市场握手的平台。

2018年5月12日下午,延安高新区中国·储能谷推介会在西安举行。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台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储能专家和60多家储能企业代表应邀参加。推介会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矿平主持。

薛占海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前来参加推介会的各位专家和企业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提到,延安是创业创新的高地和投资兴业的福地,加快转型发展有资源优势、有产业基础、有基础条件保障、有园区平台承载,特别是延安高新区加快建设高科产业新城,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欢迎广大企业家能够走进延安、了解延安、投资延安。将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服务宗旨,竭尽全力为各位企业家来延创业投资提供最有优惠的政策、最便利的条件、最优质的服务,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让广大企业家放心、安心、舒心扎根落户延安,共同谱写新时代企地共荣、携手发展的新篇章。

推介会上,延安储能谷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推介了储能产业项目,来自高校的储能专家解读了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部分应邀企业代表作了发言。在出席推介会嘉宾的见证下,延安高新区现场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100亿元。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是在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指导下,在中关村管委会、中国能源研究会支持下,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打造的储能产业专业品牌会展。“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8(ESIE2018)”将于2018年4月2-4日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018年峰会将在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本次展会将规划出6000平米展示区,设置100+展位,同期将举办国际储能创新大赛和新品发布会,储能全产业链的领头企业将集中展示其先进的技术、产品与项目。

放到全球的维度来看,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中国储能产业处在和英国、德国同一梯队中,落后美国、日本这两家领跑者。仅从电池技术来说,近邻韩国的三星和LG这两家巨头,也要优于中国的绝大多数同行,而澳大利亚则依靠突然爆发的市场正迎头赶上。

我国储能产业起步于21世纪初。21世纪的头10年是技术研发阶段,主要是技术单位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验证示范。2011年至2015年,一些示范应用项目开始落地,通过开展这些项目,储能技术水平快速攀升、应用模式不断清晰,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去年以来,储能行业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示范应用取得的发展经验得到商业化推广,我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商业模式逐渐建立。今年10月,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内首个关于储能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储能行业摆脱顶层设计的“空窗期”,迈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从类型上看,我国目前的主流储能技术分为机械类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如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储热等。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4.3吉瓦,抽水蓄能占据99%的市场份额,是目前装机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虽然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份额仅为1%,但它是新能源汽车、能源互联网等发展的关键技术,使其关注度在近年来陡升,增速非常快。去年以来,我国电化学储能发展经历了一个新的高潮,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101.4兆瓦,比上年增长299%。去年中国首个配套有熔融盐储热的光热电站在青海投运,标志着我国大规模储热市场正式启动。预计到2020年,抽蓄规划规模为40吉瓦;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02兆瓦;熔融盐储热的规划规模为1.8吉瓦。

储能产业近年来崛起的内在逻辑从我国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不难看出。5年前,集中式的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走上历史舞台,去年我国集中式光伏和风电装机都已排名全球第一。经历了这段时间的“野蛮生长”,新能源“弃风弃光”等严重问题开始出现,解决消纳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随着发展目标从“数量至上”转变为“提质增效”,储能对于新能源消纳、微电网、电动汽车和电网调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其“江湖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尽管发展势头积极向好,但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储能项目仍处于示范阶段,未达到商业化应用,能实现盈利的项目少之又少。储能行业想要取得长足发展,进而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还需要切实解决一系列问题。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相关企业。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投亿星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延川安易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东胜新能源集团、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延安易迪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延安易思得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阳光三星储能电源有限公司、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微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欧力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帆有限责任公司、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河北奥冠电源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西恩迪蓄电池有限公司、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超威电力有限公司、天能集团、延安易安思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延安易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上文所提的路线图,中国要在第二阶段,也就是“十四五”期间,才能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业界暗自期许的“超日赶美”,最早也要等到那个阶段才能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