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爲人知?

一個世紀以前,那是大清朝的最後一年,他考取了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的首批名額,年齡不及13歲,在很多人眼裡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小毛孩,但這不影響為他日後為新中國的培養了共計79名的院士,以及數不清的科學工作者,他就是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葉企孫。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葉企孫,上海人。1898年7月16日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1918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24年回國後,歷任國立東南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作為中國物理學會的創建人之一,他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第一、二屆副會長,1936年起任會長等。

上世紀三十年代,他在清華創建的理學院將清華從一所學術空白的留美預備大學,成功逆襲到了如今世界百強大學之列。截止上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誕生的23位兩彈元勳,其中有一半是他的門生。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葉老的學生相關成就簡介。

王淦昌 ——中國核物理的奠基人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出生於江蘇常熟,兩彈一星元勳,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

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3年,於德國柏林大學獲博士學位。1936年~1952年,在浙江大學任教,先後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並培養了李政道、葉篤正、程開甲等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

1961至1978年,研究原子彈和氫彈間,為保密需要化名王京。曾任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參議委員會主任。

1998年12月10日21時48分,王淦昌在北京病世,享年91歲。

趙九章——中國衛星之父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浙江吳興人(今湖州市吳興區),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中國著名大氣科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和空間物理學家,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創始人,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現代地球物理科學的開拓者。

彭桓武——中國氫彈之父(一說為于敏)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湖北麻城人,理論物理學家。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5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曾任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

建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和 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

六十年代初期參與了中國核武器的研製工作,是當時理論研究的主要主持人之一。2007年2月28日21時4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錢三強——中國原子彈之父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為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控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偉長——中國力學之父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錢偉長(1912.10.9—2010.7.30),江蘇無錫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1942年獲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1946年5月,錢偉長回國,應聘為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至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第五屆、六屆、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七屆、八屆、九屆名譽主席。曾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上海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南大學名譽校長,暨南大學名譽校長兼董事長,揚州大學名譽董事長,耀華中學名譽校長,中國海外交流協會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等職務。

錢偉長兼長應用數學、力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王大珩( héng)——中國光學之父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祖籍江蘇吳縣(今蘇州市),生於日本東京,1936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光學專家,中國光學之父,應用光學家,中國光學事業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激光技術、遙感技術、計量科學、色度標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大珩主持製成了中國第一臺激光器,第一臺大型光測裝備和許多國防光學儀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國第一個遙感科學規劃,領導了綜合性的航空遙感試驗。

1986年3月提出“發展中國的戰略性高技術”的建議,獲鄧小平批准。1992年與其他五位學部委員倡議並促成中國工程院的成立。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1年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華羅庚——現代微分幾何之父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漢族,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人,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民盟成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懷依—華不等式”、“華氏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氏算子”、“華—王方法”等。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1985年6月12日,因心臟病突然發作,於日本東京病逝。

除了以上這些,實際上還有很多,兩彈一星獲得者鄧稼先、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第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中國人——林家翹,第一位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中國人——戴振鐸........

他一生解不開的結,是他的學生熊大縝。

他培養了中國79名院士,但鮮為人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熊大縝放棄了赴德留學的機會,前往冀中抗日根據地,在呂正操將軍麾下擔任供給部部長。熊大縝利用清華所學,為部隊製造炸藥、雷管、無線電發報機等軍用物資,為地雷戰提供武器裝備; 而老師本人則守在津門,為熊大縝提供支援。1939年,國共關係惡化,中共“鋤奸隊”展開政治運動,將熊大縝誣陷為特務,未經調查核實,用石頭活活砸死。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地雷戰》,貧下中農可以機智到什麼程度呢?

他們面朝黃土,一拍腦袋,競自行研製出了各種爆破技術!

在此後的若干年裡,他堅持為熊大縝奔走鳴冤,反令自己鋃鐺入獄。

文化大革命到來,這位七旬老者被指控為反動權威,“國家罪人”。

他變成了熊大縝變成中統特務的介紹者,慘遭毒打,脊骨受創,大小便失禁。

在聽說兩彈元勳姚桐斌被亂棍打死,愛徒趙九章含恨自殺之後,他精神崩潰,出現幻覺。

文革後期獲釋,他一度在中關村大街上乞討,雙腿腫脹,身子屈成九十度。

後來恢復了些許神智,遇到自己的學生就說:趕快躲開,不要理我,躲得遠遠的!

文革結束,他亦長逝。據說臨死之前,口中還在喃喃:“回清華,回清華....

根據有關部門的要求,此人死訊,所有報刊均不予刊登。

1987年,在呂正操將軍的努力下,他和熊大縝終於得以平反。

此時距離他去世,已十年之久; 而他的學生熊大縝,冤死已近五十年。

1992年,海內外上百位學者聯名呼籲,請求清華大學為他樹立銅像。1995年,銅像落成。

——摘自知乎

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